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随着西方科学主义批判思想传入中国,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及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形成了中国科学主义批判思潮。透过中国科学主义批判兴起的历史背景,可以概括出中国科学主义批判的主要思想特征:强调科学主义作为主流文化趋向的断定和突出科学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心理学百年发展史中,有两大价值取向引领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即: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科学主义心理学强调用客观实证的量化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心理现象,突出研究人的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突出用主观内省或整体描述的质化方法研究社会的人,强调研究人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科学在各领域取得的不可磨灭的成功引发了大家对其的追捧,甚至一度让人们难以清楚的区分科学和科学主义的概念,因而导致教育学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这一致命的错误。因此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的概念、科学主义倾向的表现及对教育学理论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教育学理论科学主义倾向的表现及如何纠正这一领域的科学主义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殷梦韵 《魅力中国》2014,(7):234-235
科学本来是人类用来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工具,但是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过分推崇,形成了唯科学主义,使这种工具上升到了理念,甚至是主宰一切的理念.那么危险就随之而来了。本文先从唯科学主义的起源谈起,然后再论及这一倾向对教育研究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西方科学主义、发展主义的统治,以及掠夺自然的野心、物质利益的驱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物种灭绝、气候反常、病毒变异、药品危害、疾病难治等诸多问题接连频发,人类正在面临严峻的生命与健康危机。随之,全球的焦点也在日益转向不同于西方科学的中华文化及中华医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主义内在包含两个层面,即认识论层面的科学主义和方法论层面的科学主义,中国科学主义在这两个层面上的发展贯穿于中国科学主义从初步形成到渐趋消解的全过程: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与严复的科学主义为标志,中国科学主义初步形成;20世纪初至1930年代,经过科玄论战和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国科学主义的影响力急剧上升;1930年代至1978年,中国科学主义继续发展,中国科学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科学主义又有了新的变化,表现为科学技术决定一切,并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用于社会科学领域;21世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科学主义呈现出了消解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倡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对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人们对于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还存在着诸多的错误认识,正确理解和处理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开始,试图从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中挖掘规范和批判的力量,修正科学主义的传统,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研读其有益的思想内涵,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科学大战的一些研究,进而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上对科学大战的双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说明了两者的差异,同时也阐明了科学和人文之间思维的相互交融性、方法相互补充、精神相互渗透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反映着教育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教育者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理论.本文分别梳理阐述了自然主义、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永恒主义四种教育目的基本概念,并对这四种教育目的进行了价值取向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凡事不破不立。要做好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除了正面的宣传教育外,还必须走出12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唯有如此,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包括:科学主义、利己主义和戡天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长期分离,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物理作为一个基础的理科学科,更加需要在科学主义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在物理学科学精神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需要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物理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笔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 近十几年来,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重新审视中国历史,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是与当代西方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结合在一起的,它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精神、用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批判替换对政治经济制度的批判、对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的关注是其总体上的共同特征。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总体上看有其致命的弱点和缺陷,它并未能正确地把握并揭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反科学思潮作为对科学主义的反思,是当代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思潮,反科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世界各国的巨大影响和人们思想的急速转变毋庸置疑。从相对主义的流行和科学的意识形态化这两方面反科学思潮的特征,反科学思潮的泛滥,不仅威协到科学事业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威协到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对"反科学思潮",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跟从,而是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具有批判继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亦然如此。通过对马克思以前的西方主体性思想进行历史考察,可使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之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7.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观点与数学逻辑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什么是科学理论以及科学理论是如何发展的“正统观点”,并且它是一种非常强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科学图景的分析、批判,指出其主张不具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邵鹏 《改革与开放》2016,(13):90-92
西方文明面临的危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等,是文化形态史学在20世纪初兴起的重要原因.文化形态史学提出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新范式,在提出问题的角度、立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是超越了“科学主义”史学,赋予历史研究新的意义,推动了西方史学的理论转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系列政治动荡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又一次出现“认为两级对立的历史行将结束”的情绪,强调未来将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一统天下。德里达在此背景下对马克思进行解构的逻辑处理,公开提出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幽灵,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表现其对共产主义思想未来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在拜物教的批判源流中,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研究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拜物教批判面向现实的这一路径。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嬗变中,卢卡奇借助韦伯合理化理论开辟了面向现实的意识形态批判视域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具理性批判、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学批判、数字化时代的拜物教批判等,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逐渐偏离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加以各种抽象的哲学形式分析。了解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为21世纪演进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研究视野和更新的问题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