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日本金融“大爆炸”的思考文/邓飞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金融危机频发,原有金融体制所固有的弊端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其负作用日益显著。1996年11月11日,日本政府提出金融“大爆炸”计划,期望通过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争取在2001年前实现金...  相似文献   

2.
日本金融改革的起因及主要内容□中信国际研究所安志达一、前言1997年6月13日,日本大藏省公布了“金融体制改革规划方案”,按照大藏省的这一改革方案,此次金融体制改革将于世纪之交的2001年完成。在这短短的5年期间,日本政府将对金融界的分业限制、银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日本从80年代便开始了以金融自由化为中心的金融改革,但改革是以“渐进主义”为基调的,是不彻底的和迟缓的,“护航”体制并没有被彻底打破,“黑箱交易”依然盛行,监管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规制的缓和不仅没有给金融机构带来真正的“效率化”,反而为金融投机行为留下了巨大的制度缺口。由此促成的日本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终于酿成了战后日本社会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金融体系的危机,无疑宣告了“渐进式”改革已经走到了尽头。1997年7月,以泰国为发源地,金融风暴在很短时间内席卷亚…  相似文献   

4.
梁锶  张佳 《生产力研究》2012,(10):163-16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日本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无疑会对中国目前面临的金融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文章在梳理了日本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之后,从滞后性和失衡性两方面总结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金融环境,而证券市场的稳定归功于被世人称为“护送船队”的日本金融监管体系。当日本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低速渐进以后,原有监管体制以牺牲效率为代价,遏制下金融创新,其危害甚大。以致后来出现从“护送船队”到成立金融厅的监管模式的变化。我们应借鉴日本监管的经验教训,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管制与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并举。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金融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是金融监管组织的改革.在金融体制改革前,大藏省是日本最高金融当局.大藏省不但主管金融行政事务,而且还掌握金融监管检查事务.直到1992年,大藏省集金融行政和监管于一身,权力膨胀到极点.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综合商社在金融、信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商社存在于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能适时调整二者的利害关系,因而被称为“影子银行”、“幕后的银行”,它可提供如下金融服务。 一是企业间信用。所谓企业间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允许对方将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偿付予以一定期限延长的一种信用。综合商社在卖方与买方之  相似文献   

8.
论政策性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借鉴●王春雷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奇迹,并称为“东日经济增长模式”。这一奇迹的产生无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对经济实行了有效干预。其中政策性金融作为...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金融改革必须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了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蓝图,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形势,金融改革怎么办,金融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如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金融改革战略,金融改革应当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面,还是应当保持同步前进,或紧跟在后面呢?也就是说,金融改革应当成为促进整个经济改革的“加速器”,还是作为制约体制改革步调的“减速机”,这个问题是有关当前我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的一年,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举世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大中心.但由于缺乏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尚未形成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又涉及到广泛利益格局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步履艰难.首先,央行改革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约束到金融自由化———战后日本金融制度改革及其启示吴素萍最近,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建立了一个用于分析政府金融干预的新框架。在该框架中,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金融约束。所谓的金融约束被定义为旨在为民间金融部门创造租金的一系列金融政策(主要指...  相似文献   

12.
金融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年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特别是在专业银行企业化、资金商品化改革方面进展缓慢,与十四大提出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极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融社会学的视角和最新理论成果,对三十年来中国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风格切换进行了另类解读,基本观点是:随着“金融社会”的日益崛起,金融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举足轻重而成为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宏观调控之关键领域。作为金融体制的核心,三十年来,中国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风格向“大刀阔斧”的激进式改革风格的切换,这一改革风格切换是与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从货币社会迈向金融社会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改革理念和政策范式显著转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时候说了三句话,一句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一句是“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还有一句是“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文主要讲怎样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使国民经济能够更加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年金融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没能彻底改变制度性短缺问题,特别是适应同步改革需要的宏观管理制度、市场法律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金融改革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制度创新的结构失衡。因此,制度创新应成为我国九十年代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而制度创新必须树立“一个中心,两个支撑点”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视角出发,从企业、国家政权、阶级三层结构探讨日本经济金融化的原因。在企业层面,本文通过观测企业资产、企业受益和其支出的结构确认了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并指出劳动分配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停滞是它的前提。在国家层面,国家的自由化战略显著推动了经济的金融化。日本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外因是全球竞争带来的门户开放压力,其内因则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推动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要求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在阶级层面,本文展示了工人、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是如何在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上围绕劳动分配率、生产率和利润分配率展开复杂的斗争,并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性失败和资产阶级内部的霸权交替是经济金融化这一“经济地震”背后的“板块运动”。  相似文献   

17.
日本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历史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前后日本的金融体系是很不一样的。二战以前,日本实行混业金融,银行、证券、保险都在一个财阀里面,五大财阀控制了日本的工商业。二战以后,美军来了,他们打算改变日本的金融业,带来了《Glass-Steagall Act》的分业思想,最先实现的就是长期金融和短期金融的分离,信托与其他银行的分离,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分业体制,这种体制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严格限制金融资本获得垄断地位,《垄断禁止法》规定:“不应该设立纯粹的控股公司……,银行不应该获得企业5%以上的股份。”这个规定现在还存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改革进程日本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8.
A.金融风潮的简单回顾大力发展金融业是日本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80年代后期,日本曾一度取代美国而获得国际金融的“霸主”地位.然而,近年来日本金融机构的接连倒闭破产,使曾经显赫一时的日本金融业面临严峻考验.以北海道拓殖银行和山一证券公司倒闭事件为中心的一系列金融风潮,在日本战  相似文献   

19.
困境与出路: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反思白玉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否完全取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金融体制不得不扮演这样的角色:成败一萧何在计划体制下,银行只是财政部门的“出纳”和“保管”,只接受来自计划...  相似文献   

20.
张元元、何问陶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文中,提出了“现代市场经济就是现代金融经济”的论点,在分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后,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到:金融资产商品化;金融运行市场化;金融体系多元化;金融机构企业化;金融调控区域化;金融业务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