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审计署不断掀起了被媒体所称的审计“风暴”,一些吞噬国家财产的巨型!黑洞”纷纷曝光。.2004年12月29日,李金华审计长以243万张选票,在央视经济人物各个奖项评选中,.捧走份量最重的“2004年经济年度人物”大奖。由此审计“风暴”、“审计清单”和“李金华现象”成为近年来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可以说,审计署的不凡作为树立了审计权威,振奋了审计精神。但是,审计“风暴”并未从上到下一路刮来,并未形成上下联动的“气候”。这是因为全国审计机关未做到协调发展,整体效能也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审计工作地区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张凯 《中国审计》2005,(1):34-35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审计工作报告,该报告随后被国内外媒体争相摘播,从而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审计风暴”。之后,就连审计署正常的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通知书下发等日常工作都被媒体称为“审计风暴”。2004年12月28日,李金华荣获“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政府官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涟在内的主任评委会对他这样评价:“他突破障碍,让公共财政更加透明,他坚守诚实,不打折扣始终认真。一个人和八万审计干部,共同担当国家的啄木鸟。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维护国家利益,是重于泰山的责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成立审计机关至今。审计人员在困境中凭着自己的良心履行着职责,终于使审计工作取得了老百姓满意的成就,而且这些成就与民众关心的事情产生了“共鸣”。国家审计的成就和广大民众对审计的认可,也给内部审计带来了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家审计的未来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审计风暴”使得国家审计逐渐为社会所认知,并将国家审计推向时代的浪尖。本文从国家审计的范畴、审计“人、法、技”建设、审计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国家审计的未来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信息论和信号传递机制出发,解读审计公告所传递的信号,揭示了审计公告之所以引起“审计风暴”是因为审计公告传递了审计质量、审计独立性、民主法制进程和服务于公众、公众参与等信号。建议从三个层次构建一个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以指导具体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柯 《中国审计》2006,(G00):48-49
十六大报告中把国家审计位置定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这就足以说明审计机关的权力和作用。权力得到有效制约,是法治国家的本质特征,也是根治腐败、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发挥审计的监督的作用成为突出的问题。自2002年末审计署公布第一份关于“非典”专项资金的审计报告以来,从“审计清单”到“审计风暴”,审计公告制度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进一步关注、参与、监督审计结果的落实和整改情况,这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有力的推动,对审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深圳每年都会刮起多次“审计风暴”。虽然每一次“审计风暴”都会引来相应的“责任风暴”,每一次“审计风暴”都会赢得媒体与公众广泛的赞誉,但深圳审计人并未满足于此,他们早已将探索的目光穿过掌声与鲜花,去探寻“风暴”之后新的审计之路。固然,“审计风暴”有助于树立审计的权威;但“风暴”再强,也还是传统的行政手段,而且过于依赖各级执行者的个人意志。运动式的“审计风暴”尽管看起来很有威势,但每一次,都是跟在一串审计清单后面的“亡羊补牢”;每一次,“风暴”能改变的都远远不如人们期待的多,更遑论对制度建设的推进;每一次,依然是审计机关穷追不舍,屡犯屡审,违规部门我行我素,屡审屡犯。  相似文献   

7.
论审计制约权力的局限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党的十六大对国家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推动我国政治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本结合近期审计“风暴”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分析国家审计在权力监督与制约中的作用,阐述国家审计制约权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结果披露因“审计风暴”而引发的在实践方面的缺失问题。本文从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结果披露的内在原因、国家审计结果披露的思考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当前国家审计结果披露的实际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信号论和信号传递机制出发,解读审计公告所传递的信号,揭示了审计公告之所以引起“审计风暴”,是因为审计公告传递的是审计质量、审计独立性、民主法制进程和服务于公众、公众参与的信号。最后,建议从三个层次构建一个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以指导具体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有效的国家审计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日新月异以及违法违纪手段的隐蔽多样,给国家审计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家审计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制度+科技”融入资金监控、权力监督、政策执行方面,通过公共资源在网上交易、公共资金在网上运行、公共监督在网上实施,从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减少制度执行中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权力滥用和治理失效,提高制度执行力,进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凤环 《会计之友》2021,(1):113-119
国企落实国家“去杠杆”和“稳杠杆”等政策需要通过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优化实现。为了揭示国家审计对国企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审计署官网公布的央企审计结果公告,以2006—2019年为研究期间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央企被国家审计后其控股上市公司会加快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审计对象广度、目标深度和监督力度对国企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发现扩大国家审计对象广度、提高国家审计目标深度和加强国家审计监督力度,都能有效促进国企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加速。研究结论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以加快国企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提高国企资本运营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炜 《审计与理财》2004,(11):14-15
2003年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时,曝光了一批违规大案。国家审计署拉开全国第一次“审计风暴”帷幕的同时,审计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也正式启动了国家审计署2003年到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在我国要建设以绩效审计为主体的政府审计。今年6月23日,李金华再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又掀起了一场比去年更猛的“审计风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审计》2007,(1):6-6
随着“审计风暴”的影响日益扩大,审计机关自身的监督问题也被提上日程。从今年开始,我国审计机关不但要审计别人,还要主动邀请别的部门来审计自己。李金华审计长曾把这个决定比喻为“引狼入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刘萍 《陕西审计》2005,(6):37-37
1999年以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出的“关于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都因“问题严重,触目惊心”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审计风暴”。然而,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后,在公众对查出的问题及其落实结果关注程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审计整改工作将如何落实,落实的结果是否理想?国家审计署2004年的审计报告则再次显示“有些问题甚至是屡审屡犯”。  相似文献   

15.
c2008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后,指出:“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制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制的手段,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随后,刘家义审计长全面系统阐述了审计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职能定位。审计机关是政府内部的一个机构,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符合宪法规定和中国国情,审计是社会经济运行“免疫系统”的提出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产物,消除了长期以来审计界的一些理论分歧,对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审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审计治理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批判性和建设性两种作用,根据这两种作用,国家审计治理指数从产出的视角来说,批判性作用表现为“审计发现问题金额率”和“移送处理人数率”,建设性作用表现为“审计整改金额率”和“审计结果利用率”。采用功效系数法综合上述四个指标构建国家审计批判性指数、国家审计建设性指数和国家审计治理综合指数,并根据2007--2008年的数据,以构建的国家审计治理指数模型来计算各省市的国家审计治理指数,结果表明不同省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全国的整体水平离行业满意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免疫系统”理论,采用中国审计年鉴200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国家审计与财政资金安全之间的逻辑相关性,结果表明国家审计能够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资金运行风险,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性,但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查处问题的整改力度相关:整改力度强,审计功能发挥得好;整改力度弱,审计功能作用不明显。因此,审计工作不仅旨在发现被审计单位潜在的问题,更要督促被审计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及时整改,确保对财政资金运行形成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审计结果的公开披露早在1999年开始,目前累计达四次,但能够引起公众的注意却是在2004年,2004年的“审计风暴”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舆论影响之大,这都是历史上没有的。事实上审计署每年都查出多起大案要案,从审计质量上来讲区别并不太大。为什么以前年度没有那么大的反响而到了2004年却有所不同?为什么通过了审计公告会引起这样的轰动和效果?未来的审计公告应如何进行?笔者认为,审计公告是迈向我国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关键的第一步,但这种披露可以说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目前对审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还主要是对审计公告的制度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对审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对此,我们建议构建一个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为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9.
荷兰国家审计的历史发展。荷兰审计的发展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386年到1813年,为荷兰国家审计现代化的探索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814年1945年,为荷兰国家审计发展停滞不前时期;第三个阶段,1945年以后,为荷兰独立模式国家审计的确立时期。根据宪法规定,审计院享有更大的独立性,并于1842年开始向议会提交年度报告。1976年,议会通过了新的“预算和会计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导向国家审计,本文从国家治理导向审计内涵的界定入手,采用“本质—假设-目标-规范”的模式构建了基于国家治理导向国家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对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与经济安全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家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做了初步探索。本文的研究将对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探索,发展与丰富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理论,并粗略地探讨国家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途径,对国家治理提供了恰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