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正确地认识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采用了中国1996-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货币是否为中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不但在短期表现为非中性,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实际货币余额一直与GDP、通货膨胀率之间保持着协整关系。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M2的增长幅度小于中国GDP的增长幅度,货币需求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说明近年来出台的货币政策能有效调整货币需求波动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问题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豪 《上海金融》2005,(5):22-24
货币中性抑或非中性问题一直是现代经济学中各个流派争论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货币是否中性取决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程度,从历史与现实的发展来看,货币非中性论可能更合理、更贴近现实。从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中性的;在完全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的作用非常有限;而在混合经济条件下,货币可以对经济运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双  邹剑 《时代金融》2012,(29):9-11,13
关于货币中性、非中性就主要是研究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争论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不同经济学派在各自的假设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以现代西方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判断方法为理论依据,选取1991年到2011年最新宏观数据,对我国货币供给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我国货币非中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李云华 《时代金融》2008,(11):37-38
作为实物分析与货币分析方法论划分的分水岭,货币中性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学界,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货币供给与实物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货币中性这个货币经济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命题进行理论回顾,并通过引入动态经济的研究方法,推导出货币中性定理及其失效的可能性。最后,基于理性预期对货币中性问题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奚志宏 《中国外资》2013,(13):14-15
货币中性或非中性一直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经济学家定义:如果货币供应的变化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或减少)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则称货币是中性的;反之,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变化能引起实际利率、产出水平等其他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调整,则称货币是非中性  相似文献   

8.
9.
对于货币中性、非中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能否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不同经济学派在各自的假设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货币是否中性是实施货币政策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更进一步说,我国货币的中性问题直接涉及到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如何制定货币政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货币中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对货币中性问题进行理论回顾,将经典的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将已有的关于货币中性问题的理论进行归纳和比较;然后,根据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陕西省货币需求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方式,对陕西省货币需求总量与机会成本变量、规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货币需求与收入、利率以及预期通胀率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而在短期动态模型中,收入与利率的调节功能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按照外贸依存度和人均CDP把中国经济区域分为A、B、C三个区域,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定量检验得出,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汇率渠道是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12.
实证检验表明:在不同的年份,我国经济或受到正向货币供给冲击,或受到负向货币供给冲击;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并不总是同时处于地区经济周期的繁荣或衰退阶段;我国不同调控方向的货币政策对处于地区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四地区经济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即存在货币政策多重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陈姝 《济南金融》2009,(6):57-60
货币政策变动会对股市造成冲击。本文利用GARCH模型,运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调整会对股票收益产生影响,但每次政策调整宣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作用时间甚至影响方向都有所不同。这种即期影响取决于调整时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股指相对位置、股市盘整的时间等影响因素,同时也取决于市场对政策调整的预期。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微观机制传导中,居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消费、储蓄资产的选择行为决定着货币政策能否在个人消费屡次顺利传导,没有重视消费传导的环节是导致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效力的下降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理论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货币政策消费传导不畅的实际情况,并从央行作用于消费的政策工具、消费风险增大等角度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条件ECM模型,对中国原油价格与原油供给和需求以及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原油已探明储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原油价格具有弱外生性、强外生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系的外生变量;中国原油价格脱离国内供求关系,没有完全反映中国自身原油资源稀缺程度。中国势必要推进原油定价机制的转型,为夺取定价权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信息和相关专家公开论述,系统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演变、双层投放体系及其对金融体系、政策调控的潜在影响。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心化、双层投放体系设计下,定位于现金替代,对商业银行存款挤出及货币乘数影响较小。央行数字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跨境支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现有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影响以支付为重要入口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输出业务的发展,但若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数据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分析接口,则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By testing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bond market and the impact of the bond market on the real macro economy using different empirical method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nd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monetary policy has power over bond yield fluctuations, while the bond market has a relatively limited impact on the real macro economy. Short-term bond yields have relatively significant transmission effects on some output variables, such as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while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bonds i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验证据表明:我国GDP对税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税收与经济税源之间保持着合理的关系。从经济增长率最大角度,我国最优宏观税率应该是20%左右。税收应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宏观税率的提高要与经济增长适度,说明了“拉弗”曲线在我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Korean government implemented money market reform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iming to develop the repurchase agreement (RP, repo) market. In this article, I analyze the reform and its effects on money marke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orm strengthene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RP market and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channel to it.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the adjustments to the equilibrium occurred through the call rate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y were processed through the RP rate in later periods. The ability of the RP rate to inform market liquidity conditions has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