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吕途 《理论观察》2002,(4):44-46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在认定、案件审判、刑罚适用上与成年人犯罪主体有很大区别。在司法实践中 ,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的认定 ,应严格把握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方式 ;刑罚适用上注意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原则、刑罚种类、执行方面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2.
蔡霞 《特区经济》2011,(10):241-244
我国刑法对公司犯罪只规定了罚金刑一种刑罚方法,这种单一的刑罚配置不能对公司犯罪起到惩罚和教育作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公司犯罪刑罚体系的做法,通过完善罚金刑,增设多种附加刑的方式,对我国公司犯罪刑罚种类作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对贪利性犯罪适用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权益为内容的刑罚方法,可以剥夺犯罪人的犯罪所得,给予犯罪人经济上的严厉制裁,使他们不仅无利可图,而且得不偿失,从而更好的实现预防其再犯的刑罚效果.受贿罪作为行为人以权谋私的一种贪利性犯罪,应当加强对财产刑的适用,加重经济处罚,罚当其罪,提高行为人预期的犯罪刑罚成本.  相似文献   

4.
《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监狱中发生的故事,监狱是刑罚执行的重要场所,而执行刑罚必然有其追求的目的,刑罚从产生之初就具有一定的目的,关于刑罚目的的理论,折中论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其认为刑罚有惩罚和预防犯罪两个目的,我们在看待监狱作用时,既要看到惩罚和影响犯罪的根源方面,也要看到监狱的负面效益.希望监狱管理部门重视问题,努力改善,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狱的正面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近十年对网络传销案件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犯罪规模特征、刑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与数据模型构建,旨在为我国刑事司法机关提供治理网络传销犯罪的循证依据。以大数据视域为切入视角,运用 Excel、Spss 等分析工具,对发生于 2012-2021 年的 946 起裁判文书判例进行时间序列、空间序列、刑罚特点、刑罚影响因素 , 以及结构特征、行为规律的综合分析与解释模型构建。结果发现:网络传销的犯罪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案发集中于我国南部省份以及中原地区,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是其最常见的刑罚种类;传销规模与涉案金额对网络传销犯罪的刑罚严重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被告人数量对于平均罚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传销犯罪在实践中具有犯罪影响规模化、组织层级扁平化、运行模式多元化的结构型特征与行为规律;法律规制粗糙、侦查取证难度高、管辖争议性严重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机关在打击网络传销犯罪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6.
雷鸣 《西部大开发》2011,(1):140-141
在单位犯罪中要做到正确适用各种刑罚,应根据单位犯罪的特点,查清犯罪情节,确定各主体的刑事责任,并将刑法总则中刑罚适用的规定和刑法分则中单位犯罪法定刑的规定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到量刑适当。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犯罪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犯罪中的数额在定罪、量刑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决定出罪入罪和刑罚的轻重.在立法上,建议采用双轨制的立法模式,应当统一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入罪标准.  相似文献   

8.
加罗法洛将实证方法引入到犯罪学的研究中,提出自然犯罪理论,认为无道德异常便无自然犯罪,根据道德异常程度对犯罪人进行了分类,构建了遏制犯罪的刑罚体系,呼吁国际社会应制定国际刑法典,共同遏制犯罪。他的理论片面而深刻,推动了犯罪学理论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刑罚是一柄双刃剑,在达到打击、惩罚犯罪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如何有效的预防其负面作用,是法学家和政法工作者共同关注和予以解决的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出刑事理念的巨大进步,为我国刑罚改革指明了方向,并加快我国刑罚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中的大多犯罪一般主体均可构成,但也有一部分犯罪刑法规定只有某些具备特殊身份的主体才可构成,或因为行为人具备特定身份而影响刑罚的轻重。这些由于一定身份而成立的犯罪或影响刑罚轻重的犯罪,在刑法理论上叫做身份犯。犯罪构成要件的身份,又叫构  相似文献   

11.
陈海州 《发展》2011,(1):45-46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现状 我国对未成年罪犯在处理上经历了一个从打击为主到挽救为主的转变过程,我国刑法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以及各类犯罪情况的实际出发,在刑法中区别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适用刑罚和量刑,  相似文献   

12.
"罪刑相适应"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判处。"可见,刑罚的轻重应当与行为触犯的罪名和犯罪行为具体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李敏 《中国集体经济》2007,(10):123-124
标签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犯罪学原因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社会、重要他人对初次越轨行为的反应方式对复发性越轨及犯罪生涯的作用.此理论为我们清醒认识犯罪、刑罚和立法、司法过程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并对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防治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所贯穿的刑事政策一直是犯罪化和刑罚化;鉴于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下,未来的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较为严格的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继续推进严重的环境危害行为犯罪化进程、继续加大刑罚制裁的力度,包括适当提高有些环境犯罪的最高法定刑限度并且设置多元化的刑事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所贯穿的刑事政策一直是犯罪化和刑罚化;鉴于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下,未来的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较为严格的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继续推进严重的环境危害行为犯罪化进程、继续加大刑罚制裁的力度,包括适当提高有些环境犯罪的最高法定刑限度并且设置多元化的刑事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飞  刘颖 《魅力中国》2010,(36):161-162
刑罚目的是什么,该如何实现,历来为刑法学界研究热点。在新的形势下,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保护法益才是刑罚应该具备的目的。刑罚目的的实现既离不开一些具体措施,也需要一些原则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少会  赵紫雄 《魅力中国》2011,(14):178-179
有数额要求的财产犯罪中,未达法定数额不构成犯罪,因而也不存在犯罪之未遂形态;司法解释却规定对此类财产犯罪在特定情形下的未遂行为给予处罚。对于刑罚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这种矛盾关系,需要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吕颖 《魅力中国》2014,(22):307-307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故意实施危害社会,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依法应当受刑罚惩罚的行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与一般成年人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防治对策有区别于成年人犯罪。国家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须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犯罪特点入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张力子 《魅力中国》2013,(22):312-313
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是一部伟大的法学著作。可以说是刑法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书中的罪刑法定思想、罪刑相适应思想、刑罚人道观以及犯罪预防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的犯罪预防理论从立法、知识普及、司法廉洁、奖励美德和完善教育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系统提出了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对当今预防犯罪的理论与实践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依照贝卡利亚书中的逻辑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对他的犯罪预防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期,在"两会"上有代表提倡国家应当坚定对腐败犯罪"零容忍"的态度,试图通过死刑实现腐败犯罪的预防目的。然而死刑的保留不仅不符合腐败犯罪的罪质,并且还违背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应当废除腐败犯罪中的"死刑"。要达到预防与惩罚的最佳效果必须在废除腐败犯罪中死刑的基础上,降低入罪门槛,增加资格刑与罚金刑,完善整个刑罚体系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