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房地产:理性之年莫忘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西部论丛》2003,(3):54-54
也许是对不绝于耳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泡沫论”的回应,有关部门提出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理性之年。 问题是如何理解“理性之年”。笔者的看法,最关键的是要理性地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其次是要理性地制定调控政策。 从1997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起,笔者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中国房地产的变化。很简单,除非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启动,中国经济将很难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由于房改、消费信贷以及地改政策的推出,企盼已久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在1999年徐徐启动并日渐红火。中国房地产增长的一个大周期有望开始。一是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7000—8000美元以下,房地产将始终保  相似文献   

2.
200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态势如何 ,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笔者认为 ,其市场的主旋律为控制开发、消化空置、盘活存量、激发消费。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分析。既是考验亦是机遇前些年非正常的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虚热”严重背离了房地产市场的客观规律 ,从而导致了商品房市场出现空置现象。1998年以来 ,当住宅产业被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 ,实物性福利分房被取消的信息和政策出台后 ,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回升 ,这种购房消费的背后实际上是公款为主要消费的支撑。一些单位急于搭乘实物福利分房的末班车 ,出钱购房再无偿…  相似文献   

3.
中国房地产面临的八大战略性纠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丁 《特区经济》2007,219(4):13-16
中国房地产作为国内发展最迅速、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产业,近年来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方向性的偏差。本文从历史对比、产业发展途径、住房理念、消费需求、宏观调控、政策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对中国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纠正偏差的战略性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口红利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角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房地产高速增长的时代已近尾声,未来我国住房消费真实需求增速将放缓,房地产市场需要适当调整,对今后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调控措施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消费早已升级到“住行”阶段,房地产无疑成为引领中国消费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由于房地产是一个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从而,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引领作用极大。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房地产价格对消费的财富效应是微弱的。而我国房地产对社会消费的影响,是拉动作用,还是抑制作用,是判断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对中国当前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利用1987—2005年年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中国房地产价格对社会品消费的是负向抑制影响,而财富效应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7.
陶冬 《新财经》2004,(11):8-8
* 中国人民银行加息了。我们预计,在未来12—18个月内,中国的利率水平还会再提升200~300个基点。* 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行政型紧缩,转向使用市场驱动型紧缩。我们坚持我们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和论据,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将面临投资硬着陆、GDP增长软着陆、消费不会衰退。中国政府必须关注的主要风险是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动,房地产价格变动对投资和消费起到了连接渠道的作用。* 中国需求真的萎缩后,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与机器设备需求受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趋势     
外企未占中国过高的市场份额,中国:电力消费第二大国,中国房地产发展的5大趋势,我纺织品将面对“特保”方针,银行系基金公司正式启航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全球视角分析了金融风暴通过心理和预期、资本流动和收入增长等渠道对中国房地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在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时期,由于市场预期悲观和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房地产市场难免出现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交易萎缩、房价波动或下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减慢等周期性市场调整现象,以及收缩性的羊群行为。因此,政府要对上一轮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彻底调整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选择合宜的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降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以扩大住房消费为突破口,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线春华 《魅力中国》2010,(29):321-324
房地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房价不断上涨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越来越高。政府大力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资大量涌入房地产业、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居民投资渠道缺乏、土地财政、金融业过度支持房地产等原因刺激了房地产投资膨胀,房地产投资膨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升货币供给的增加带动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1.
靳茂 《中国经贸》2009,(3):73-73
房地产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一大消费热点.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房地产业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飞涨,老百姓买不起房,无论怎么提高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另一方面.习惯了畸高利润的地产商们不愿降低房价,而呼吁政府维持高房价救房企。近日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要处罚降价销售的房地产企业,则把这种地方政府、房企、银行和老百姓之间的利益矛盾关系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份以来,房地产投资、供给和需求增幅均有回落,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较大,全年将接近2002年的增长水平(21.9%)。房屋投机性需求得到初步遏制,住房的合理性消费需求仍然较旺。房屋供给增幅回落幅度大于房屋销售的回落幅度,房屋空置率下降,预计2004年房屋价格继续稳步上涨。下一步宏观政策的重点,应在调控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保持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稳定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13.
霍夏芳 《北方经济》2012,(15):64-66
正房地产金融是在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筹资、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的总称。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多种金融方式和金融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促进房地产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良性循环,保障房地产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房地产金融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吸收房地产业存款,开办住房贷款,尤其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从事房地产投资、信托保险、典当和货币结算以及代理房地产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麒 《辽宁经济》2007,(8):61-61
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密集性特征决定了其实质上是一个准金融行业。近二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显示,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与房地产金融及相关政策变动密不可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房地产金融的问题和房地产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剖析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是深刻认识房地产市场症结,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5,(43):F0002-F0002
为正确引导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机关、房地产投资商、开发商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资料,国家信息中心将于2006年年初出版发行《2006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一大消费热点,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房地产业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飞涨,老百姓买不起房,无论怎么提高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另一方面,习惯了畸高利润的地产商们不愿降低房价,而呼吁政府维持高房价救房企。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6,(7):F0002-F0002
为正确引导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机关、房地产投资商、开发商及相关行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资料,国家信息中心将于2006年年初出版发行《2006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在工作、生活之余,出外旅游、休憩早已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山西省地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值此经济转型之时,大力发展山西旅游业将成为全省新的增长点。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相配套的旅游房地产成为能否吸引顾客的主要因素之一。山西省旅游房地产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根据旅客的不同消费需求,开发相对应的旅游房地产类型。旅游房地产证券化将为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并在此基础上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结合私人投资,将会给山西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郑忠华  张瑜 《南方经济》2015,33(2):53-69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异质性家庭、企业、零售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企业以房地产抵押向银行借贷,普通家庭通过银行借款提前消费房地产,将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体系引入模型,两者构成模型中经济波动传导的主体。我们模拟了各种冲击(包括房地产偏好、存款准备金率、通胀等)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模拟的一些结果和现实中国经济反应非常一致。模拟结果表明: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经济衰退,影响经济最重要的变量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胀冲击,银行体系将外生冲击分散传导,导致经济主体在冲击下形成其不同经济表现,在我国,银行体系是我国经济波动不可忽视的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51):F0002-F0002
为正确引导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机关、房地产投资商、开发商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资料,国家信息中心将于2006年年初出版发行《2006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