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休稻养鱼析     
稻田养鱼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耕作上经历了稻鱼兼作、稻鱼轮作、稻鱼笋、稻鱼果、稻鱼藕、稻鱼蔬、稻鱼鸭等多种形式。在水体空间的利用上经历了平板式、沟垅式、沟厢式、沟凼式等。这些稻田养鱼模式,都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基础,以稳粮增收为前提,本着稻鱼共栖共生、互惠互利、致富农民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2.
稻田水产养殖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田水产养殖系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即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松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稻田养殖是利用稻鱼(蟹、虾)互利共生原理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养殖工程,是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稻田适度开展鱼(蟹、虾)类养殖,是提高稻田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好路子。2018年我们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在响水县黄圩镇东盛村进行29.6亩稻田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试验初步报告如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江苏省金湖县以渔业科技入户"民心工程"为依托,在稻田黄颡鱼养殖的推广示范中,充分利用稻田自然环境,辅以人工措施,既种植水稻又进行黄颡鱼养殖,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等能得到充分利用,达到稻田的良性生态循环,获得了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理想效果。现将其主要技术作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其前提是不改变农田种植水稻的基本属性,适当设置田间沟系,田间沟系工程的动土面积不超过土地总面积的10%,水稻亩产不低于500kg,以充分利用水稻田间的浅沟,植株行间水体和进、排水沟的水体空间为主,放养适当数量的鱼、虾、蟹、龟、鳖、蛙、鳅、鸭等养殖对象,达到动植物和谐共生,健康生长,“一田双收”,高产高效的目的。“稻田综合种养”增产增收的原理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互惠共生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是近年发展稻田养鱼新耕作体系,为提高我县山区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绿色无公害、低碳环保种养业。现就在海拔500米的新桥乡岭下村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稻渔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鱼、虾、蟹的互利共生关系,把水产养殖和优质稻米生产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稻田的浅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各地掀起稻田综合种养浪潮,浪潮中的浪花之一就是"稻虾连作"。其具有投资少、养殖风险小等特点。我市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利用低洼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稻、虾、鱼"综合种养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在水稻稳产前提下,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的稻虾连作养殖模式,稻田改造不科学,有的开挖的虾沟占稻田面积比例过大,但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小龙虾的产量也不高,水稻产量也大幅减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商品虾总体规格偏小、品质降低,小龙虾养殖效益也随之下降。为了持续发挥稻虾共生互补的优势,提升水稻和小龙虾的质量、效益和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稻田生态原理和小龙虾生物学特性,我县利用全国农技推广建设补  相似文献   

11.
<正>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是在以稻为主、以虾为辅的前提下,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小龙虾所利用。并通过小龙虾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觅食,帮助稻田除草、灭虫、松土、活水、通气和增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达到稻、虾互利双增收的目的。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稻田的选择用于养殖小龙虾的稻田要选择不受旱灾、洪灾影响,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没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鱼发展迅速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稻田养鱼发展迅速。据统计,1998年温州市稻田养鱼面积逾15万亩,年产鲜鱼3000吨,产值6000余万元。今年该市稻田养鱼面积有望突破21万亩。温州市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在不改变水稻田基本性质的前提下,适当...  相似文献   

13.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安徽庐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技术合作,在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虾鱼稻"共生轮作养殖技术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m,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等综合种养模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生态种养指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利用稻田湿地环境适当开展水产养殖或水禽养殖,形成的共生互作、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稻田生态模式主要分为:稻蟹种养模式、稻鱼种养模式和稻鳅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鳅共生是典型的稻田综合利用模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稻鳅共生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稻鳅共生种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鳅养殖密度下的稻鳅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对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水稻长势在株高、有效分蘖率、根长等方面有一定提高。养殖田水稻株高增高了3%,有效分蘖率提高了8%~11%,根长提高了8.8%~31.3%。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了7.1%~21.2%,孔隙度增加了4.1%~14.7%。实验前后养殖田内土壤有机质增加了3.5%~26.5%,对照田降低了2.5%~5.8%。土壤肥力(氮、磷、钾)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对照处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提高了5%~25%,同时稻田增收泥鳅1 725~3 375kg/hm2,净收入为1.836 0万~2.307 0万元/hm2,经济效益提高了3.65~4.84倍。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中泥鳅的养殖密度为30万尾/hm2时稻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论]稻鳅共生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田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稻鱼、稻蟹、稻虾、稻鳖共生,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技术模式。实践证明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粮食和水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发展稻田养殖,是当前农业生产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它对稳产增收、引导农民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泗洪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是单种水稻的4至5倍。一、稻田综合养殖,可充分发挥鱼稻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殖鱼鳝虾蟹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殖鱼、鳝、虾、蟹、鳖,为鱼、鳝、虾、蟹、鳖等提供了水蚯蚓、部分害虫等各种饵料生物和良好生态环境,养殖对象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了松土、追肥作用,从而达到了稻渔共生,相得益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现将鱼、虾、鳝、蟹、鳖养殖技术综述如下:一、稻田选择与整理。选择通风透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无毒、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田块作为养殖稻田。面积1—2亩为一单位,最好连片开发。对选择的稻田,在移栽前要进行整田。具体方法:在田中开挖田”、…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黄冈市水产局召开推进稻田渔业综合种养研讨会,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十个一"工作举措,力推该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发展。2015年上半年,黄冈市共发展稻田渔业综合种养面积53.84万亩,虾稻共生、稻蛙养殖、稻鱼养殖等模式蓬勃发展。为继续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12月5日,湖北省潜江市召开"虾稻共生"模式推广暨"以机代牛"工作结账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刘冰出席会议并讲话。"虾稻共生"模式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发展而来,"虾稻共生"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此外,"虾稻共生"模式还有很大延伸发展空间,如"虾鳖稻"、"虾蟹稻"、"虾鳅稻"等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产出,而且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是一种更先进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