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灌区管理的重要工作指标,宝鸡峡灌区作为陕西省最大灌区,做好水量调配、发挥工程效益、确保关中粮食安全是一项头等大事。文章结合自身多年灌区水量调配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宝鸡峡灌区水量调配原则和方式,从测算流程时间、预分流量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水量调配方法,并提出了水量调配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邓海军 《水利技术监督》2022,(1):125-128,232
灌区水资源供需时序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灌区水资源和用水的安全性.文章通过对灌区水资源供需时序进行研究,达到合理预测灌区灌溉水量的目的.以某灌区为例,为明确灌溉水量与作物需水量、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以非线性协整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同时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量与作物需水量、降雨量三个变量间存在非线性协...  相似文献   

3.
在节水灌溉技术已比较成熟的条件下,通过对浑沙灌区1998年、2005及2015年流域水资源可供水量,所需水量分析,根据平衡方法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及供需平衡分析,表明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浑沙灌区到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4.
灌区水量调度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比较大的影响。宁夏引黄灌区作为自治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灌区主要从黄河引水灌溉农作物,做好灌区的水量调度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灌区调度管理的管理体制、计划用水管理、用水量和收费等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明确古浪灌区调蓄工程的规划目标及原则,随后评价工程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发现调蓄水池场地第四系堆积物深厚,无断裂构造通过。场地内地形相对开阔平坦,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最后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表明本工程调蓄水池总容积为1400万m3,调节池总容积200万m3。规划2030年项目区总干十三泵站总需水为25155万m3,其中景电古浪灌区11734万m3,黄花滩灌区4159万m3,民调需水9262万m3。考虑到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计算的供水能力小于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和民调分配水量,因此本次用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供水能力25211万m3为可供水量。通过供需平衡分析,富余56万m3。因此,完全满足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农业灌溉及民调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地进行分配以产生最大的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针对灌区水资源利用紧缺,选用BP神经网络对叶尔羌河流域径流进行预测,并利用遗传算法(GA)进行优化,构建了GA-BP径流预测模型,以基流、温度和降雨作为输入条件,进行了月径流模拟和预测。同时构建了基于二次规划方法的叶尔羌河灌区水资源最优规划模型,根据径流预测推算得到保尔水库月出库径流量并将其作为水量约束,选用灌区的春小麦、春玉米、胡麻作为典型研究作物,根据水分生产函数,计算理想条件下典型作物的月水资源分配方案以达到灌区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灌区农业取水口水量的自动计量,以沈阳两座灌区为具体实例,采用测电法对各灌区农业取水口的综合出水系数和转换公式进行率定。该方法通过监测电量即可实现水量的自动换算。研究成果对于灌区农业取水口水量自动计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金沟河流域目前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流域内农业节水灌溉现状的阐述,指出了流域内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均衡,机井数量无节制增加且节水灌溉长期过度依赖机井开采地下水等不利因素,阻碍了流域对水资源配置利用.通过分析,从流域骨干工程建设、水量统一调度、改善灌溉模式、建立地表地下水轮灌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为流域水资源利用与农业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长春市农田水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立节水型农田水利灌区、减少水资源浪费、减少投资的建议,实现对农业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利用最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灌区内降雨总量逐年减少,年际变化大,分配不均,地下水的补给大幅减少,而开采用量持续增大,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已严重影响了灌区的供水和农业生产安全,制约了灌区的经济发展。文章对灌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寻找灌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灌区地下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为灌区水资源评价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摸清南疆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及开发利用和灌区节水现状,分析了灌区节水建设存在的农业节水意识缺乏、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和水利管理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节水意识,建立农业用水体系,完善灌区水利设施,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方面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获取更高精度的单站还原径流支撑区域的水资源量测算结果,需要排除人为扰动影响,还原天然径流量,以便更好地服务水资源管理。文章以江汉平原东部的汈汊湖流域为例,研究选取分项调查项目中占比影响最大的农业耗水因子,借助Arcgis软件应用灌区一张图的成果,查验了对流域内灌区的分布情况,调取用水统计直报系统中灌区样本的用水数据。通过2项成果整合,将既往农业耗水的县域估算法转为灌区样本统计。研究精细化了计算单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农业耗水单站还原的计算精度,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更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找出水资源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解决现如今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过强的缺点,基于信息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1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信息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指标主观权重,算得综合权重并与灰色关联系数形成综合关联系数,对灌区水资源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选取灌区2003、2008、2010、2015共4年的基本数据,评价结果显示水资源综合效益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这符合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同时2015年水资源效益显著高于其余年份,这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我国灌区信息化发展,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合理高效地输配水资源,针对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分别对灌区信息化应用内容、信息流程、主要建设模块进行简要规划,为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青岛市的水资源承载力,保障青岛市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发展,构建了青岛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修正权重,构建组合权重,并利用TOPSIS模型,对2015—2021年青岛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随着青岛市水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水资源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但仍需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确定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是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海河流域共开展了清漳河等9条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基于水资源供需分析的方法提出水量分配方案,但均未与相关省市达成一致意见。现状合理用水是分水的重要基础,以清漳河为例,提出基于现状合理用水的水量分配方法。结果显示,清漳河现状存在1138万m3不合理用水量,晋、冀两省地表水水量分配比例为54.7∶45.3。该方法避免了需水预测对分水方案的影响,为其他跨省河流分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水资源宏观调控,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介绍了2012年苏家屯区节水增粮项目,该项目除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较大的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通过分析该项目的效益和环境影响,论证了该项目的合理性,为保证苏家屯区"节水增粮"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利技术监督》2002,10(3):8-9
第一条 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第三条 建设项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合考虑主观性和客观性指标建立灌区效益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AHP法计算确定各参数的综合关联系数。以绥中县王石灌区为例,结合灌区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综合效益。研究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度和AHP法的综合评价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王石灌区综合效益符合水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研究期间总体呈逐年增大的趋势;可为提高灌区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参考,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拦蓄、调控和有效地利用地下潜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在某灌区内进行了潜水拦蓄试验,利用地下水闸组成的拦截系统,拦截和调控地下水位,达到了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为该灌区的地下水合理调控和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类似灌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