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地位日益提升,在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2005—2021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进出口贸易等途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但难以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但能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也能缩小临近地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难以促进本地区和临近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能是因为服务业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形成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加之浙江省服务业尚未形成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尚未有效实现。为更好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应培育城乡地区多层次市场主体,释放服务业空间溢出效应,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区域异质性发展基础,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双向循环;加速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动城市化进程、坚持服务业双...  相似文献   

2.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指标也均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3)提高互联网普及可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完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的均衡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立足共同富裕背景,文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我国31个省份2006—2020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并对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情况大多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的阶段。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程度逐年降低;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最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较严重。精神文化消费条件和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是阻碍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平衡发展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公共文化设施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度的障碍度较高。文章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缩小城乡精神文化消费差距、推进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社会结构更优化、体制机制更完善的社会形态,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其主战场之一在“三农”,短板弱项在“三农”,突破口也在“三农”。农业银行要切实发挥特长,通过支持乡村振兴做好“精准滴灌”,为缩小三大差距、构建均衡发展图景贡献出力。  相似文献   

5.
刘成飞 《商展经济》2023,(5):120-124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通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应间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阻抑作用,并发现其子维度中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减贫效应依次递减。机制分析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实现城乡结构优化及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要均衡开展,在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运输效用;交通运输一体化推进应循序渐进,分阶段规划、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必须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如改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和相关配套法规等;交通运输一体化构建应由政府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7.
于源 《财贸研究》2013,(5):70-78
理清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是探究中国收入差距的基础,新经济地理(NEG)理论认为区域市场邻近程度影响工资水平。基于统一的NEG框架估计城市市场邻近指数,并构建扩展工资方程,用CHIP2002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工资水平中的NEG市场邻近效应,发现即使考虑工人个体自身特征和城市自然禀赋、社会制度差异,这种影响效应仍然稳健。实证结果基本符合NEG理论预期,这对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重庆市委提出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命题,笔者认为,在落后发达的地区,应以万元增收工程发展为契机,认真抓好万元增收工程,是缩小三个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缩小我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西部地区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西部地区新基建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基建对缩小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能够起到同样效果;伴随城镇化程度的稳步提升,新基建缩小我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也随之增强。据此,应因地制宜,推进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时制宜,推动城镇化,实现缩小我国西部城乡收入差距效用最大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助推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李晓 《中国市场》2023,(19):10-13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承担起了在共同富裕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当前是河北省全面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时期,河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因此,文章通过梳理和总结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要做法,探索出适用于河北的经验启示,以期为河北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普惠金融作为乡村振兴下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积极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城乡供给不均衡的缺口,对缓解城乡发展差距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普惠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农村普惠金融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且这种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效应最强,其次为东部地区,最后为西部地区。区域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农村普惠金融影响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基于此,应健全多元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只有大力进行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内外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达到均衡的状态。农村区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现代化农村的管理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区域发展的质量及速度提上去,对提高农民物质文化质量及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对于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及同步发展布局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冲  肖杨 《人口与发展》2023,(2):151-160
教育进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年-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教育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高-高”型集聚与“低-低”型集聚的空间特征;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较为稳健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城乡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长远来看,延长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等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佐证了教育进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建议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高素质人才空间分布,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现有区域间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受惠程度的差异,一般不涉及区域发展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从区域问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采用1990年、2000年、2007年的截面数据,用各省收入差距对其溢出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不足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但长期内溢出效应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王峰华 《华商》2008,(8):7-8
传统的倒U型理论思维模式认为区域经济差距终将缩小而恢复到均衡状态。但这种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是有条件的还是自发的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而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或者区域间差距的拉大或缩小最终受制于国家或区域制度变迁情况,这包括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市场经济发展差异、企业制度、法制环境、习惯风俗等一系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包含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24项指标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域2013—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次对全国整体、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各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展开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整体水平尚低但提升明显;三大区域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域之间共同富裕水平差异较大,优势和短板各异,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研究有助于识别各省域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优劣势,为各级政府推进共同富裕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经济模式的低碳经济,是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带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低碳经济的引领作用,制订区域优化发展策略是缩小区域间差异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利用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借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模式试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负面清单模式下的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经培根分解、试点非随机性、干扰政策、替换变量以及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路径分析表明,优化城乡间资本要素配置和劳动要素配置是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机制,具体表现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从业比例的显著提升。本文还证实,负面清单模式下的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更多地起着“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作用,即负面清单模式主要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城市的城乡收入不平等。本文的研究表明,完善市场准入基础性制度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近年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城乡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流通体系的软硬件环境稳步改善,在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有效发挥了潜能。  相似文献   

20.
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解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分析了浙江省居民收入差距,认为浙江省的居民收入呈现出居民收入高并持续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但尚处于合理区间等特点.影响浙江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收入来源,工薪收入比重大,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劳动者报酬收入、地带间和行业问收入差距大等因素.为了缩小浙江省居民的收入差距.应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真正起到"减震器"的作用;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