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杠杆率新规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本文选用2004-2012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以及其他影响银行信贷指标的变量,就杠杆率标准的实施对约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杠杆率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呈负相关关系,杠杆率的监管要求会导致杠杆率不达标的银行信贷增长放缓;就影响程度而言,杠杆率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大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槛模型、面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居民杠杆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杠杆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门槛值,适当的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过度的居民杠杆率将抑制经济增长;在促进作用中,相比经营杠杆率,消费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应当控制个别地区居民杠杆率水平过高,并采取相机抉择的住户部门信贷资源配给政策,适当将信贷资源向消费贷款倾斜,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业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杠杆率对银行融资成本与信贷扩张的作用。研究发现,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取决于银行调整的时间,长期内可防止银行规模扩张,而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提高银行杠杆率则显著降低下一期的融资成本,加速信贷扩张;施加杠杆率约束放大银行融资成本的顺周期性,弱化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效果;国有控股银行的融资成本与资产负债扩张速度都明显低于非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4.
在对宏微观杠杆率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MM定理的微观视角和增长方式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杠杆率的结构和水平的经济学机理及其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了资本收益率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密切相关。微观分析表明,信息和交易成本、税收负担和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等差异,与不同企业杠杆率的差异密切相关;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政府宜减少直接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5.
唐红梅  赵军 《金融论坛》2021,26(6):27-38
杠杆率取决于信贷和GDP的相对增速,本文从增速这一"流量"视角考察分部门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以投资贡献率、人均消费增长、人均资本存量增长、贸易水平、工业化水平和非金融杠杆率为门槛变量,探究分部门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研究发现信贷增速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私人非金融信贷是顺周期的,政府部门信贷则具有逆周期特征.私人非金融信贷的促进因素是人均消费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政府部门信贷的促进因素是投资贡献率、人均消费增长和工业化水平,共同的抑制因素是非金融杠杆率.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银行流动性约束分为名义流动性约束和实际流动性约束,并使用2011—2021年我国236个低线城市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流动性约束渠道对低线城市宏观杠杆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较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低线城市分支行,地方法人银行的实际流动性约束更大。地方法人银行和地方政府联系紧密,更易扩张政府信用和房地产抵押规模,对商业信用和宏观杠杆结构带来影响。(2)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低线城市政府信用和房地产抵押在银行信用载体中的占比,促使信贷流向普惠金融群体,稳定宏观杠杆率,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可促进这一积极作用。综上,文章建议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结构性货币政策间的协调,扩展地方法人银行的内部流动性对冲空间,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区域性财政政策和政府担保间的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7.
程锦锥 《银行家》2020,(1):48-50
我国企业杠杆率不断提高是过去十多年微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企业提高杠杆率(债务率),也就是债务增长的速度超过权益增长的速度。企业权益增长的途径包括所有者增加资本、企业经营利润留存等。企业债务增加的途径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类型。我国以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中分量极大,因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分析企业提高杠杆率多是集中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贷往来。事实上,商业信贷在企业提高债务率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全国居民杠杆率排名前20的主要城市中,经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天津、重庆、郑州、杭州、广州、成都、贵阳、上海、宁波、厦门、昆明和兰州作为研究样本,从房产价格、住宅开发投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和常住人口增长等六个方面,对上述12个城市的居民杠杆率进行测算,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住宅)价格的快速上涨和房地产(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的增长均对居民杠杆率的上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业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也对居民杠杆率有显著的影响;居民消费倾向对居民杠杆率存在不稳健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阮健弘  刘西  叶欢 《金融研究》2020,482(8):18-33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使用货币信贷和城镇储户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各省住户贷款数据计算各省的居民杠杆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的快速上涨和住房销售的增长都对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房价上涨的影响程度更大。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正向影响,少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晓晶  刘磊  李成 《新金融》2020,(1):6-13
本文分析了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信贷本质上是借助实体经济活动促进增长,若出现错误配置.过多的信贷将不能带来更快的增长。本文通过对美英日德等发达经济体150年来的杠杆率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杠杆率具有长周期特征,大致呈现三四十年的变化周期。中国改革开放40年至今,宏观杠杆率基本处在一个周期的峰值附近,因此,去杠杆成为必然之选。在政策层面,中国去杠杆过程需稳中求进,要将强制性的市场出清作为去杠杆的前提.警惕強调宽松环境下的去杠杆,故总体上需保持偏紧的货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12—2021年15家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面板数据,采用绿色信贷比率、金融科技水平等相关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资产负债率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落实绿色低碳实际行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对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进行综合性考察,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使用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与GDP的比值及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情况,并分析了近年变化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阮健弘  刘西  叶欢 《金融研究》2015,482(8):18-33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使用货币信贷和城镇储户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各省住户贷款数据计算各省的居民杠杆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的快速上涨和住房销售的增长都对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房价上涨的影响程度更大。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正向影响,少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山东辖内56家法人金融机构的2007-2016年经营绩效与杠杆率、流动性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质上也是研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在杠杆率、流动性与经营绩效方面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即两类法人金融机构在杠杆率、流动性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上存在着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7年的相关财务指标和杠杆率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杠杆率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总额、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营业利润率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杠杆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管理费用率、存贷比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基于此,提出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江苏省264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从企业自身特征、企业主特征、银企关系、市场因素实证分析影响不同类型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因素。结果表明:没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与获得贷款企业在盈利能力、杠杆率以及企业主从事该行业的时间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影响企业申请贷款的关键因素是企业从事的行业类型、银企关系以及政府支持政策;申请贷款的企业杠杆率越高,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越低,与企业有联系的银行数目越多,企业与银行联系的频率越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越高。此外,小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小银行优势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刘晓光  刘元春 《金融研究》2018,458(8):33-50
现有研究流行以债务率(债务/GDP)指标衡量杠杆率及其债务风险,而关于该指标适用性的探讨却较为不足。理论分析表明,债务率指标忽略了与偿债能力相关的资产情况,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和实践操作上的不足,不是衡量杠杆率的完美指标。本文构建并测算了宏观层面以资产负债率(债务/资产)指标衡量的杠杆率,为健全宏观杠杆率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力补充。利用资产负债率、债务率与资本产出比之间的转化关系,本文克服了该杠杆率指标的估算难题,并结合国际清算银行和宾州世界表数据,重估了全球42个主要国家1950-2015年的杠杆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检验了该指标的风险预测能力,并重新评估了中国的债务风险。中国债务率的上升主要来自于资本产出比而不是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债务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资产负债率,而在于资产质量及其产出效率,这与欧美国家具有本质差异,相应地需要不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2月国际清算银行(以下简称BIS)最新公布的中国宏观杠杆率数据出现非常明显的新变化:一方面,与9月公布的数据相比,非金融部门中的政府和住户部门杠杆率变化较小,仅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整体大幅下调;另一方面,2018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上年末大幅回升10.2个百分点,增幅远高于BIS上一版本数据及社科院等机构估算的企业杠杆率数据。基于对BIS杠杆率统计口径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并与BIS统计部门咨询,本文通过还原统计序列、进行季节调整及与国内主流数据库横向对比等方法对BIS最新公布的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出现两点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具体结论包括:BIS根据我国社融统计口径修订对企业进行调整,这是12月版杠杆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季度杠杆率上升主要是受信贷投放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并不意味着中国去杠杆进程的逆转;BIS对2018年一季度中国断点数据并未进行完善处理;表外业务回表也是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后,相关业界开始从金融周期的角度研究金融风险。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尤其是从金融周期的视角探讨区域风险的研究更少之又少。鉴此,本文在总结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BIS等研究方法,选取贷款增速、杠杆率、房地产价格涨幅三个指标,测度我国31个省(区、市)所处的金融周期;同时,计算得到偿债率(DSR),运用HP滤波计算得到信贷缺口和房地产价格缺口,通过这三个指标把我国31个省(区、市)的金融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根据各省份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的程度,提出区域风险防控的差别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巴塞尔协议Ⅲ在资本监管、杠杆率指标和流动性监管计量全球标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简单.但新的监管要求仍然会带来挑战、促进新一轮的金融改革.本文从资本要求、杠杆率要求、流动性要求等角度,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对我同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