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企业的创新活动已由过去相对独立的内部创新,发展成为多方合作、交互作用的创新网络时代。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财务绩效、技术绩效和机会窗口为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2.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其高渗透性和强带动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明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内涵并对产业发展相关理论进行提炼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技术与产业这一研究对象,抓住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要素这一总线,按照“技术—产品—企业—产业”的产业形成和发展路径来阐明产业发展动力并对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进行组织,最终目的是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并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55-60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下.一个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已成为其能否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关于组织学习的文献大多都局限在发达国家中的一些大型企业。而即便在西方与日本,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服务提供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解中国企业中组织学习活动已经成为研究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新起点。本研究通过问卷对不同行业典型企业的中层和普通管理人员及大量员工进行调查.得出一系列中国企业有关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同企业所在行业特征和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业务特征等因素相关,但很难显示出文化特异性的迹象。这一研究对于今后在研究中通过控制以上变量.以问卷以外的访谈方式.更好地进行研究设计,挖掘跨国家、跨地域和跨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技术创新能力将是企业的生存关键。本文从市场经济、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分析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并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与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理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失败和创业失败学习的概念,阐述创业失败学习的四大价值:清醒剂指南针兴奋剂防火墙,是设计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用性较强、本土化较强、系统性较强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风险意识和应对创业失败困境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7.
从自我提升视角出发,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分析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过程机制,相对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以及情感承诺与创造力之间的曲线关系。基于458份企业员工与主管的配对样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组织支持感显著正向调节了组织支持感与情感承诺之间的关系,情感承诺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情感承诺在组织支持感与创造力关系之间起到了瞬时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的分析,深化了情感承诺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从自我提升视角出发,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分析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过程机制,相对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以及情感承诺与创造力之间的曲线关系。基于458份企业员工与主管的配对样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组织支持感显著正向调节了组织支持感与情感承诺之间的关系,情感承诺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情感承诺在组织支持感与创造力关系之间起到了瞬时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的分析,深化了情感承诺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李芬芬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21-25
选取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从"投入侧"和"产出侧"对环境规制强度测度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中能够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且这一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现出倒"U"型特征,不合理地引进外资会抑制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一个测算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计算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综合评价值;然后考察了1998~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技术贸易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结构性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1998~2002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而2003~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1.
从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视角出发,分析区域文化对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剖析两者的动态演进关系,其中组织学习对园区(集群)的自主创新乃至整体进化具有重大影响,但是组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嵌入一定文化环境的,园区(集群)组织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嵌入性的影响,最初主导园区(集群)发展的文化因素也往往是(园区)集群衰亡的原因。因为这是文化的过度嵌入来自于文化功能和性质形成的路径依赖导致的锁定。因此,为了保持创意产业园区(集群)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文化的适度嵌入。 相似文献
12.
刘斌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7,33(1)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专利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绵阳科技城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发挥优势主导产业的作用,关键要明确其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的产业特征研究--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国庆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6(4):16-22,74
文章的结论是 :技术创新活动与产业成长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中度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 ,大致为倒U型曲线 ,因而传统认为的产业越集中越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思想也是缺乏根据的 ,使垄断行业更具竞争性和使竞争行业更具垄断性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的产业特征研究--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性和产业集中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技术创新活动与产业成长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而传统认为的成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较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中企业多的思想是没有根据的;技术创新与产业集中度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大致为倒U型曲线,因而传统认为的产业越集中越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思想也是缺乏根据的,使垄断行业更具竞争性和使竞争行业更具垄断性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0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为变量,建立财务失败预警分析的Probit模型.经过对20个财务指标的逐步筛选,实证结果发现,总资产净利率、资产负债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6.7%.此外,对变量的边际影响及误判成本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解决高端医疗设备企业上游协作困境的现实需要入手,以2015—2021年有风险投资(VC)背景的高端医疗设备企业为样本,利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批准注册信息和专利数据,构造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数据集,探讨了VC机构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VC机构通过构造包含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上游企业的投资组合,能有效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体表现为帮助企业开发具有国产替代性质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地理邻近性、VC机构联合投资均能强化包含上游企业的VC投资组合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区域创新政策的重要内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结果表明,一个区域技术创新的综合能力应该包括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两者相互作用的效率三个方面。只有通过考察区域技术创新投入和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价技术创新的效率,才能反映技术创新的实际效果。提高效率等于在相同的投入水平下增加产出,或者保持相同的产出条件下节省了投入。 相似文献
19.
沈崴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32(6):45-51
影响组织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组织文化与组织学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组织文化对于组织学习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开放、学习型的文化可以在组织内部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组织成员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保守、封闭型的文化对组织成员学习具有障碍作用,阻碍组织学习的发生.基于组织的不同层面,对影响组织学习的文化障碍(常规防卫行为、亚文化障碍、知觉障碍、文化变革障碍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克服组织学习文化障碍的建议.通过研究组织文化对组织学习的阻碍作用,深化对组织学习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全国两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江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创新效率差距明显,但差距呈收敛性变化趋势;且区域内部差距大于区域间差距,创新效率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技术效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