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1983—2020年皖西丘陵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利用配套的主要气象因子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求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皖西丘陵地区蒸发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呈上升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符合"蒸发悖论"的说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蒸发量的关键因素是...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口前和邢家窝棚水文站站近60年的降水、径流数据对浑河中上游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周期性演变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游年径流量均值为上游径流量均值的4倍,中上游年径流变化趋势较低;中游邢家窝棚站冬季降水增加显著,平均+4mm/a,其他各季节变化显著性较低;中游在冬季受降水增加影响,径流增加趋势显著,平均+5.5×10~5m~3,其他各季节变化显著性较低;中上游年降水整体呈现10~20的变化周期,而年径流量变化周期则为5~10年。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丹东市降水时空变化规律,以1986—2020年站点观测资料和降水栅格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分析和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地降水倾向趋势、变化周期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丹东近35年来平均降水量以3.79mm/a的速率增加,但趋势不显著。降水变化具有多个短震荡周期,主周期为6a,在2000年发生弱突变。受季风与地形影响,降水量呈现中高周低分布,空间差异为823~1098mm。文章揭示了近35年丹东降水量变化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辽河干流区域空间分辨率为8km的NOAA-AVHRR-NDVI月时间序列(1990年1月—2019年12月),分析辽河干流区域3个年代际(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河干流生长季节的NDVI呈现递增变化,年递增幅度为0.054/10a,干流生态环境总体持续改善;干流生态植被NDVI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各年代季节空间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递增变化;干流2000—2010年代各季节NDVI变化率相比于1990—2000年代植被覆盖度递减显著区域减少15.28%。各年代际中夏季递增最为明显,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业灌溉管理体系和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区域作物潜在蒸散法量指标。利用Penman-Monteith法分析了1985—2016年辽宁省农作物在5—10月即生长季的指标并对其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分别采用改进的M-K法与反距离加权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指标与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利用敏感系数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空间上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多年平均值变化区间为425~682mm;总蒸发量在时间上呈降低趋势,降低幅度约为-6. 8mm/10a,降低幅度最大的月份为6月,降低率高达-2. 8mm/10a;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的敏感性最大,相对湿度的增加是引起降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8~2011年北京市气象数据,综合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线性拟合和滑动平均值等方法,分析北京市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文章研究显示:近34年来,北京市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80年前后及1999年前后变化幅度较大。通过气温与各要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气温与雨日数、大风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均呈负相关,气温和大风日数相关性显著,但和雨日数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家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市区2005-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SO2(二氧化硫),呈现尘污染和煤烟型污染特征;SO2和NO2(二氧化氮)、PM10月均值总体呈非采暖期小于采暖期的趋势,PM10在非采暖期3-5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沙尘天气影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API(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均值与PM10月际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以尘污染为主。总体上,PM10呈现显著下降趋势,SO2和NO2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能源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污染源综合整治对减轻环境空气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辽河流域辽宁段13个水质监测断面氨氮、总磷监测数据,对其近30a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各水质监测断面氨氮和总磷均总体呈现递减变化,年递减率分别为0.05和0.03mg/l·10a,各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均未通过90%的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9.
以气象资料和水资源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对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性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960—2015年间唐山市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年变化量为-0.238亿m3;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格局;该时期内水资源总量于1979年发生突变,呈现降低特征。唐山市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周期性复杂,主周期为2a,10a,次周期为5a,15a。  相似文献   

10.
结合辽宁西部地区两个气象站1954~2015年气象要素变化数据,基于M-K模型统计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双层蒸发模型的对区域潜在蒸散发进行时空特征的计算,定量分析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对区域潜在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区域气温上升明显,而日照时数和风速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区域潜在蒸散发和气温、风速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值达到0.617,而与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存在负相关,负相关系数均值达到0.3932。气温和风速较大的区域,其潜在蒸发较大,而相对湿度较大的区域,蒸散发分布较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FLUENT软件对人字形板式热交换器进行数值传热模拟分析,得出其内部流场因流通截面积不断变化沿轴向呈周期性高低交错变化。压力以较强规律呈周期性逐渐减小趋势,入口呈现最大值而出口呈现最小值。温度因流质在横纵流道内交叉对流换热而呈逐渐递减变化趋势,实现流质在流道中的纵横交错综合换热。硬板与软板随着流速不断增大,压降与膜传热系数呈递增趋势变化且硬板高于软板。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太子河干流中游段主要控制水文站小林子站1952~2016年近70年降水蒸发数据,分别采用趋势检验法及突变特征分析法对太子河中游降水蒸发要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子河中游降水变化趋势性较弱,但秋季降水递减较为明显,递减率达到-9.1mm/a,蒸发出现超过95%的显著性递减变化趋势,其中春节蒸发递减趋势最为明显,冬季蒸发递减趋势相对较弱,年蒸发逐年递减率为-14.7mm/a;降水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且以1975年为突变转折年份,蒸发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M-K方法对辽宁中部某典型城市1962~2016年短历时(30min、1h、3h、6h)强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5年内,各时段短历时强降水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较为不显著,随着短历时强降水时长的增加,各站点降水相关性增强,空间变异性减弱;各时段强降水突变点大都发生在2000年以后,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大凌河中游大城子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结合区域内1955~2014年近60年实测降水量数据,应用M-K方法分析大凌河中游降水量时空演变以及降水突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60以来大凌河中游降水量增长趋势较弱,呈现5~10年的变化周期,不同季节降水量突变年份呈现个异性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后降水空间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增长幅度较大;降水量和区域地下水埋深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167。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资源变化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中部地区84个城市为对象,对于2004~2014年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力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中部地区的创新力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中部地区城市之间在创新力量上的差异性也在逐渐缩小。此外,还通过对创新力量综合分数进行空间集群分析,对创新力量的空间溢出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最近10年中部地区的各种区域创新力量逐渐发展,但是对创新力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在后续对如何形成创新有关各种部门的区域间网络方面进行更有深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进的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MK)方法进行序列趋势检验时,因考虑了时间序列自相关性的影响而使结果更趋严格。文章采用MK法及改进的MK法对新疆车尔臣河流域1957~2011年及2015~2050年作物蒸散量ET_0和相关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957~2011年和2015~2050年研究区ET_0呈下降趋势,但其显著性各异。ET_0的趋势特征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区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和防灾抗旱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潜在蒸散量(ET_0)变化对水分循环与能量平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巴音布鲁克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了研究区ET_0,分析了ET_0的时间演变规律,探讨了影响该区域ET_0的主导因子,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ET_0年内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20.4mm,最小值在12月,为4.22mm,4~9月ET_0约占全年的84.1%;近55a来ET_0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率为0.65mm/a,并通过了1%的置信水平检验;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与相对湿度是影响研究区ET_0的主导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54.7%和26.02%。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太子河流域28个雨量站1967—2016年的降水资料,采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太子河流域降水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长序列趋势变化看,近50年年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均未通过90%显著性水平下的Kendall趋势检验。从空间变化特征看,整个流域降水量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的历年水质及近年来污染变化状况,以及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的监测结果,计算了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等对水质和历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1—2016年河北省入海河流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年均入海量在2012年有所上升,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入海量在2011—2013年有所下降,2014—2016年虽有波动,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总磷入海量整体呈现轻微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入海量年均分别为868.7,519.5,216.0,3 641.7,26.6 t/a。因此,加强入海河流污染的综合治理对于完成地表水及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乃至近岸海域污染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碧流河茧场水文站1971—2019年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对其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递增变化,在夏季距平率最高值分别达到146.82%、225.11%;水沙模比系数呈现先递减后递增变化,水沙丰枯转折年份为2000年,水沙变化的主因为降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