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药物使用是无公害水产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无公害养殖基地和产品管理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养殖环境的污染,是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1.改变轻预防重治疗鱼类等水生动物栖息在水中,其生病后不能像陆生动物那样易于发觉,往往在发觉时已有部分死亡,另外,给药的方法也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计量很难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7~8月是鱼类生病的高发季节,鱼一旦生病很难发现,确切诊断也比陆生动物较难。而且,病鱼大多失去食欲,即使投喂药饵也很难进入鱼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鱼病的防患于未然远重于病后治疗。一、高温季节鱼病大量增加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用肥水养鱼的水质调控方法来管理应用颗粒饲料精养摄食鱼类的养殖水质,是目前鱼病尤其是夏季鱼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一、坚持预防为先加强防重于治1.预防是病害防治最主动、最积极、最有效有措施。鱼类等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其生病后不能像陆生动物那样易于发觉,往往在发觉时,已有部分死亡,另外,给药的方法也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计量很难准确把握。实际上,鱼类在发病后,一般都已停食,内服药不易奏  相似文献   

4.
<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防治不如陆生动物那么容易,给药剂量很难准确。在池塘养殖中,通常采用的给药方法是全池泼洒、挂袋及投喂药饵等,但药物往往不能完全被鱼体吸收,大量散失在水中,对水体造成破坏。同时,鱼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往往一旦发现鱼病,即使施药,也已经造成损失,且待鱼病好转,又影响生长,降低鱼品质。下面笔者就健康养殖鱼病的综合防治谈几点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东台市顺大水产发展公司实施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坚持科学、合理、健康、安全地使用渔药,一手抓宣传,一手抓监管,监督与指导并重,对饲料、渔药等投入品实施严格监控,以源头治理为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以防为主,健康防治1.1坚持预防治疗并重 鱼类等水生动物栖息在水中,其生病后不能像陆生动物那样易于发觉,往往在发觉时已有部分死亡。另外,给药的方法也不像陆生动物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不易觉察,一旦生病,及时和正确的诊断较困难,延误了治疗时间。当水产动物被人们发现有病时,病情往往已较重,药物很难进入体内,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水产动物的治疗基本上是进行群体治疗,内服药一般只能由水产动物主动吃入,但当病情较严重,机体已失去食欲时,即使有特效的药物,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尚能吃食的病体,抢食能力差,往往也由于  相似文献   

7.
<正>水产动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发生疾病不但难以确诊,还很难治疗,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可以针对发病个体近距离地给其打针服药。发现部分水产动物生病,通常都是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进行群体用药。这样不仅会增加用药成本,还会给其它健康的个体造成影响,重者可能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采用内服给药的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生病后,一般吃食很少或很少吃食,靠  相似文献   

8.
<正>2.1.3水生养殖动物的群体受药特点,导致精准给药困难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在选择和使用水产用兽药时,既要所选择的药物具有高效、强效和速效的特点,还需要注重施药方法的有效、安全(不仅使养殖动物安全,还要包括水产品安全和环境的安全)和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与用药物治疗陆生动物动物疾病时可以实施个体用药处理不同,由于在同一个水体中饲养的水生  相似文献   

9.
<正>一、遍洒法1、方法:测量水体,计算用药量,完全溶解药物,全池均匀泼洒。2、效应:此法药物作用较彻底,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药物不受给药对象食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渔业致富指南》2003,(18):54-54
<正>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致使养殖鱼类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在采用水产用兽药治疗养殖鱼类疾病的时候,将药物定量拌和在养殖鱼类饵料中,进行口服给药是水产养殖业者常用的方法。而采用口服途径给予水产用兽药治疗养殖鱼类疾病的效果,不仅会受到饵料的理化特性、水体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水产养殖业者所采用药物饵料制作方法和投喂程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2.4要考虑环境因素对用药效果的影响Fribourgh等(1969)认为对养殖鱼类口服给药时,要达到药物对鱼类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要满足如下的一些基本条件。2.4.1给予的药物在饲料中能均匀地分布。2.4.2在饲料中含有抑制和杀灭致病菌所需要的充分药物剂量,当鱼类正常摄食饲料后能在鱼体内达到治疗疾病所需要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3.
<正>105.治疗小龙虾疾病适宜给药方法的选择根据?(1)根据患病小龙虾的状况。患病后小龙虾的摄食量一般都是趋于下降的,游泳的速度也变为比较缓慢,常出现离群独游的现象。对于食欲严重衰退的小龙虾群体,即使将药物拌在饲料中投喂,也只能是尚未丧失摄食能力的鱼类能吃进药饵,  相似文献   

14.
<正>1药物抗菌与细菌耐药目前,对于细菌感染的防治,仍主要依赖于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的使用。但对于鱼类来讲,专门的商品化抗菌药物品种还相对较少;也有不少情况下,是在使用应用于对人或陆生动物细菌感染防治的抗菌药物,但有不少种类是在鱼类中禁用的。自从德国免疫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埃利希(P.Ehrlich)首次合成用于治疗梅毒的胂凡纳明(1909)、德国化学家和医  相似文献   

15.
<正>精养池塘鱼病防治具有"三难",即发现难、隔离难、治疗难。鱼生活在水中,和陆生动物不同,它们的活动、摄食情况人们不易观察,鱼生病后的诊断和治疗也比较困难,鱼一旦生病,不好隔离,往往传染较快,病鱼丧失食欲,喂药很难奏效,而注射(打针)的办法又行不通,只能全池用药,所以必须提前进行鱼病预防工作,要采取防重于治、全面预防、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策略。否则丧失防治良机,一旦造成病虫大量发生,治疗难、效  相似文献   

16.
<正>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放,多收少收在于管。病虫害防治是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的全过程,也是决定渔业生产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鱼、虾、蟹属水生变温动物。比陆生动物易生病、难发现。池内养殖对象发病初期不易发现,一旦肉眼发现有生病的鱼、虾、蟹出现,这时已生病的群体病情已处于中后期,病菌已  相似文献   

17.
口服药物治疗鱼病,就是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饵来进行给药,或者在投饵时临时将药物拌入饵料中,这种方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鱼体不产生应激反应,是一种能发挥吸收作用的投药方式。但对于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鱼类和滤食性鱼类,不能摄食药饵,则可采用间接法来防治鱼病,即先将药物投放到饵料生物中,鱼类通过吞食饵料生物而摄食到药物,使药物间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如鳜鱼、乌鳢、翘嘴红鲐、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如果不投喂配合饲料,仅投喂饵料鱼等活性饵料,则可采用间接法防治鱼病。  相似文献   

18.
<正>一、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困难对发生疾病后的水产动物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与治疗陆生动物的疾病相比,具有如下一些特殊的困难。首先,由于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养殖业者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养殖业者都是在患病的水产动物已经出现部分死亡的时候,才发现所饲养的水产动物已经发生疾病了。而此时在同一个养殖水体中饲养的全部水产动物中,可能有一部分虽然尚未死亡,但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因此,生了病不易被发现。可是鱼类生病后,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反应,所以要想早知道养殖的鱼类是否生病,通过巡塘时,观察鱼类的活动、吃食、体色、体形、水质、环境、管理变化等情况,即所谓的"七看",可判断鱼类是否有病。  相似文献   

20.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鱼类除病原体感染而生病外,水体的酸性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笔者就水体的酸性来源及对鱼类的危害及预防作一简单陈述。一、水体酸性的产生来源1、水体的周边及底质土壤:水体周边及其底质土壤为红色或红褐色、黄色的粘性土,酸性较浓。因为这种土壤的主要成份是铁、铝的氧化物,而铁与铝都属弱碱性金属,当遇到含有强酸根离子的雨也会成倍加大水冲洗时,水溶液即呈现酸性,此水流入养殖水域中,即使水体呈酸性。此类水域酸碱度一般在5.5—6.5。这在红土的丘陵山区的山塘、水库时常可见。2、淤泥:为追求养殖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