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方面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这一长期激励制度,并且越来越多公司将这一制度与公司高管的经营业绩结合起来。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方面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这一长期激励制度,并且越来越多公司将这一制度与公司高管的经营业绩结合起来.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能够有效解决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带来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而且随着人才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也得到普遍应用。但是与股权激励相关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而且该方案的实施也为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一定影响。本文主要详细分析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相关问题,并从股权激励费用化和相关会计处理方式的角度探讨股权激励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业绩提升方面被市场寄予厚望。本文利用CSMAR数据库相关股权激励的数据信息,以股权激励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整体状况,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袁敏 《财会月刊》2023,(21):110-116
如何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实现管理层、员工与股东利益的绑定,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在梳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制度背景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特斯拉针对CEO马斯克所设定的两份股权激励计划,讨论相关薪酬条款的设计,并根据激励计划中所依据的绩效目标,通过分析2018~2022年特斯拉的市值表现、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发现该计划实现了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个人的多赢。鉴于此,公司应立足于实际及不同发展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的激励计划,以更好地、更长期地将个人与公司的利益协调起来,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股权激励计划可为我国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提倡自主创新的背景下,股权激励计划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自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计划以来,有超过1/3的股权激励计划已停止实施.本文通过对这些停止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以及试点企业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沪深两市已有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泊尔等近50家上市公司提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一百多家公司纷纷表示将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08年年初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股份”)发布了2007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亏损原因是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并不是新鲜事物,但以前的股权激励并没有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充分联系起来,因此,不能体现在股价上。股改后的股权激励计划开始出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目前我国的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是按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管理层的经营成果,虽然大多没有直接与股价挂钩,但是收益增加后,资产质量将改善,也会刺激股价上涨,同时也改变股权分置下企业领导人对市场股价漠不关心的状况,把企业经营者、股东的长远利益、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公司经营者在谋求公司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拟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并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加以研究,以考察其实施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为解决道德风险问题而产生的股票期权计划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进行,流通性逐渐增强的二级市场为股权激励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加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将为上市公司通过股票期权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法律基础.但具体实施当中,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新道德风险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以阿里巴巴为例,分析阿里巴巴的股权激励计划;并且比较BAT及国外股权激励计划的差异;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院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业绩,截至2012 年底我国已经有307 家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对于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如何,以往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文章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6 年~2012 年的数据,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采用PSM 方法对初始样本配对.结果表明,从长期分析,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从短期分析,市场对于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持积极态度,并且激励的强度越大,市场反应越积极.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关于股权激励机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市值最大的各50家企业中,98%的红筹股公司拥有股权激励方案,H股公司的数字约为40%,即使是制度尚不完善的A股上市公司,已经或正在启动相关方案的亦在30%左右。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高管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在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就有上市公司提出激励方案,2005年底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以预见,此办法若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大潮将势不可当.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收集了2011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收集了2011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收集了2011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则办法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正式铺平了道路,股权激励在政策和相应的市场环境成熟的情况下,开始了破冰之旅。早就希望能够更充分地调动核心员工积极性的各家公司,于是就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股权激励计划。自然地,设计并实施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就成了众多企业的共同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特别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还不够完善,使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着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实施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本文通过分类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及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供支持(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仍来源于《盘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使得许多公司选择实行股权激励,以此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但是目前我国的股权激励还处于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施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鉴于此,对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公司在一个有效的环境中实施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9.
赵文佳 《英才》2015,(3):84-85
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方案值得其他公司关注和借鉴。去年在国内A股一路向牛的同时,不少上市公司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实施股权激励。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今年1月23日发布的2014年A股市值管理行为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多达154家。员工持股计划吸引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而股权激励制度正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最好工具,能促进两者利益一致化。文章通过对青岛海尔上市公司连续重磅实施的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三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与评价,从公司财务影响较大的方面探究股权激励实施结果,针对其设置的股权激励对象范围、股份锁定期及可行权数量、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其成功之处及出现的不足,并由此得出案例启示,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