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婷 《物流技术》2022,(7):70-74
运用江苏省2010-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共选取22项指标分别构建江苏省物流发展、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相应指标权重。基于线性加权后的综合指标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江苏省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仅短期作用显著,而物流业并没有明显推动城市化进程,二者之间缺乏长期协调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VAR模型分析了新疆经济增长、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但金融支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城镇化与金融支持不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经济增长、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相关。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新疆经济增长、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加深金融支持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究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现状以及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对提高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至关重要。研究测度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状况以及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基于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估计法、重心-SDE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并探究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省份之间新型城镇化质量存在差异且差异在逐渐缩小,空间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并且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资源、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文章从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生活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法对安徽省2003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ECM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以对安徽省乃至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VAR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以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并根据其原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城镇化、工业化与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首次采用该模型分析并确定新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性检验和方差分解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发展并不协调,金融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动态相关。文章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强调新疆应该发挥其后发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Moore指数,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数进行测算,并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因产业结构变迁而减弱,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仍存在;实现产城联动,发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效应”,对于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阶段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4个教育指标和10个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代表教育的综合指标和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经过回归分析揭示了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表明了我国教育的提高有助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二者存在着动态调整机制,农业产业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本文在阐述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基于此,以城镇人口比重衡量城镇化水平,以实际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利用1979—2013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河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两者中,经济增长居于主导地位,而城镇化则更多的是一种伴随现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投入一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税收和政府投资模拟财政收入和支出变量,以城镇化率模拟城市化发展水平,通过量化相关指标,建立城镇化与财政的关系模型,探寻财政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城镇化发展进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根据得出的结论,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财政视角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制度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9,(12):147-153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采用1985~2009年数据,选取代表港口发展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对湛江港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在长期内,湛江港与湛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湛江港对湛江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湛江市经济增长对湛江港港口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文章对促进湛江港与地区经济良好互动发展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将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理论,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复合指标体系,选择空间滞后计量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边际效应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函数。基于此,提出了区域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根基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空间外溢效应,加强区域之间城镇化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金融业服务于工农业的效率,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指标和数据选取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模型,对1990-2007年间江苏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物流能力X随时间t变化以三次多项式形式增长.江苏GDP与物流能力x之间呈三次多项式关系.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且需大力发展江苏物流产业以促进江苏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山东省17市的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耦合程度,通过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获得相关指标权重,从而得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耦合程度稳步提高,但地区差异仍明显存在,物流水平由领先到滞后。两者的协调关系将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应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物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城镇化的特殊性与政府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化道路特殊性的研究,构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指标体系,并借助相关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政府干预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城镇化水平与政府干预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政府干预程度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关系。最后,通过对比新疆与全国其他省份城镇化建设中的政府干预度的变化趋势,指出政府在新疆城镇化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是稳疆固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创新对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动力因素测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动力。研究方法:选取26个新型城镇化指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测度我国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源动力、外向动力、政府动力、市场动力4个方面设定16个指标来测度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区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这与城镇化发展动力密切相关。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动力大于外部动力,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相当。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市场动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政府动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外向动力提升区位优势,以内源动力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研究创新:将城镇化的水平和动力结合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动力差异。研究价值: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所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丁昌延 《价值工程》2021,40(4):87-89
现阶段中国已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文章基于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经济高质量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且可能与创新方面指标与绿色方面指标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