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建设正越来越迅速。改革要求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广建设家庭智能微电网,是当前分布式电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家庭用电负荷特征分析着手,基于当前我国家庭分布式电源的建设,提出了当前家庭微电网的构建方式,包括电源建设、微电网结构、储能方案、电网接入模式。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家庭智能微电网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因此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已上升为国家规划。智能电网作为下一代电网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广泛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对建立智能电网来改进电能分配和节约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大。在智能电网涵盖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几个环节中,智能用电是社会各界感知和体验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的主要途径,是建设智能电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规划阶段的重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作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的结合应用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得到认可和推广。对我国而言,发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至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带来《大力推动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实质性发展》的提案。李小琳委员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近年来,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的结合应用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得到认可和推广。对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和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2020年清洁能源利用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需要在“十二五”电力规划中解决诸多重大问题。从清洁能源加快发展、优化煤电布局、调峰电源配置、分布式能源发展、智能电网等方面,对“十二五”电力规划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力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智能电网必须兼顾发展方式优化和整体综合运行效率的提高。通过分析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解读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大举措,系统全面地评价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在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网企业自“十一五”以来不断加大电力建设力度,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从理论体系化、服务民生、品牌化与系列化、工程形象化、舆论引导、合作共赢等角度借鉴其他中央企业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国电网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电网企业提升创新形象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电网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形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西电力“十五”计划调整的完成及“十一五”规划报告的出台,广西电力新一轮的电网建设序幕已经拉开。广西电力公司将抓住历史机遇,以发展为主线,加快电网工程建设速度,广西电力将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由于几乎所有的电网工程项目都涉及建筑施工合同,因此.能否签订一个对电力公耐和施工单位都相对公平的合同成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看电力发展,此时“先行”非彼时“先行”:简单地讲,“用好电”已成为“先行”基本的要求;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是“先行”的战略性选择。电力行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是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与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看起来更像Internet(互联网),可以接入大量的分布式的清洁能源,并整合利用电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实现对电网更完整和深入的洞察,实现整个智能电网“生态系统”更好地实时决策。同时,对于电力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更有效的用电方式;对于电力公司,可以决定如何更好地管理电力和均衡负载;对于政府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与电力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带来的强电气连接和智能电网带来的智能化交互,使我国的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物理形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以“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和“两个一流”愿景为引领,大力深化“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改革,打破了电网传统业务流程及管理格局,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浪潮。  相似文献   

11.
中外互动     
《中国电业》2010,(9):74-74
IBM欲参与中国智能电网建设 IBM欲参与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于近日首次在国内发布了“智慧的电力”战略以及系列解决方案。IBM目前正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优化配电网络规划平台。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规划体系研究和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面向电力系统、面向电力用户和面向社会“三个层次”的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电网规划体系,发挥智能电网同步传输能量和信息的巨大功能,推动智慧城市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和“三网”融合,做到资源配置更优化、信息传输更快捷、能源利用更高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智能电网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和核心驱动力的历史使命,推动智慧小区、智慧城市的发展,有效提升生活品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驱动智慧城市发展,使电网企业实现从“只卖电”到“也卖电”华丽转身,真正将电网企业“两个转变”落到实处,融入到社会和城市发展之中,实现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的同步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建设作为促进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具有加快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等功能。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效果。天津市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电力、新能源、信息化等产业较发达,发展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和国家电网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落户天津东丽区华明产业园的有利条件,天津市政府抓住时机,以天津市电力公司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为契机,及时出台扶持智能电网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天津市智能电网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网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智能电网建设成果丰硕。"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步入"全面建设"阶段,自主创新的特高压电网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结合省内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和优势,以国内外建设大电网互联的经验为依据,通过先进技术与工程示范,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和装备的应用,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15.
应韩方邀请,我们出访韩国,与LSIS、Wooam,Inc.、WookwangTech.Co.,Ltd、韩国电力等7家韩企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贸易洽谈。实地考察了韩国济州岛智能电网、济州岛“综合式”绿色电力IT示范项目,了解到韩国电力行业当前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韩国在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方面的理念和成就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四川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力争超过1200亿元,形成坚强智能跨省区、跨流域水火互济、购送灵活、交换方便的全国电力资源配置大平台,形成东接三华、西纳新藏、北联西北、南通云贵的全国电力交换大枢纽,并将建设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电工业》2003,(17):14-15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先行,电力设备必须匹配发展。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总裁助理田培斌曾向媒体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在电力结构方面,调整了发电、输电、配电之间的关系,在继续大力发展电源的同时,高度重视电网建设,使输电网和城网、农网等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发展,智能先行。智能电网作为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各国都根据本国的不同情况发展智能电网。就我国来说,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是能源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电网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作为电力能源管理的手段和载体,电网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典型特征及其对电网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提出电网通过对输电能力、大容量储能和分布式发电等的规划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中的容量可信度;从适宜于电气化交通的电网规划和改造、实施节能发电调度政策和发挥电网在电力市场一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了电网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正在规划中的智能电网,指出了其在未来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智能电网贯穿了电力系统各个环节,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手段。我国相继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制定并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和建设时间表,一个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电网"已呼之欲出。本文论述了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一环,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如何在这场电力大变革中脱颖而出、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