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应建立在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个体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基础上,即城市发展应实现包容性增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在构建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科学衡量包容性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80个城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实证分析工具对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政策显著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扩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机制;在东部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以及高创新活力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增长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丰富了有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为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2021年我国地方政府债与城投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新视角探究了其对地方政府债与城投债发行定价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与城投债的信用利差,这种影响在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和碳排放量较低的沿线城市中更为显著。进一步考察高铁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发现,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与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是影响地方政府债与城投债发行定价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该研究结论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政府信用利差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模式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在特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选择,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负面影响。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可知,土地财政可以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对经济结构存在扭曲效应,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土地财政必须从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方面转型。  相似文献   

5.
数字贸易是驱动消费规模增长和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选取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贸易对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上,数字贸易能够驱动居民消费提质升级,具体表现为品质消费规模扩大、消费质量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2)数字贸易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存在非线性影响,随着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贸易驱动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强度会经历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变化趋势;(3)数字贸易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增长驱动消费质量提升;(4)不同收入水平下数字贸易驱动消费结构升级存在门槛效应,数字贸易对低收入水平居民的驱动作用更强;(5)数字贸易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影响方式与程度不一致,呈现出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在PPP项目迅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PPP模式能否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4-2015年地级市数据,采用DID-PSM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实证考察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实施PPP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并且作用逐年增大。目前,PPP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平均年限短以及无示范项目的地区财政压力的下降效果更加明显。机制识别结果显示,提高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PPP模式减轻财政压力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但80%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总消费,还能通过拉动高档商品消费、抑制基本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总效应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数字金融通过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组;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是扩大居民总消费的重要机制,实现该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对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276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果均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信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的直接效应、就业岗位创造和技术创新驱动的间接效应,且这一因果关系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服务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人力资本高级化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高级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向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东部和中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对西部和东北部未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通过促进服务业就业和增强服务业产业链韧性等机制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加依赖于生活性服务业。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驱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消费回流,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利用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18年中国36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评估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异质性角度看,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效果显著,而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显著;从影响机制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直接和间接路径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中国应进一步推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试点范围,为推动跨境电商和跨境消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良性联动,从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视角却未能提供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差距演变的合理解释。本文基于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视角,探究"央地"财政关系对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激励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视角,可以较好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后各地区之间人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差距的演变趋势;(2)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在均衡各地区投资差距方面的有限作用,主要体现为财政净流出的显著抑制作用,以及财政净流入促进作用的不显著;(3)在财政跨区域配置作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起到抑制作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激励层面,应重视"央地"财政关系的双向流动特征以及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政体制与市场机制运行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2.
数字乡村建设在产业绿色转型、公众低碳消费与社会治理监督等领域均表现出强大推动力,逐渐成为引领绿色环保、低碳生产和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文献综述与理论机制,文章选取2007—2019年中国大陆1 596个县域面板数据,借助政策评估模型探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政策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净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实证发现,政策实施显著降低试点县域约0.079的生态环境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在不同的行政级别、地理位置、分位层级、社会属性、外在环境与基础设施等方面呈现差异化结果,在其中,中西部试点县域的生态环境成效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政策实施绩效综合得分能够达到一般及以上等级。机制分析则表明县域产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缓慢、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凸显与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滞后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传导路径。政府应该在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同时,继续强化绿色发展新理念,以“生态化+数字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数字动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结构方程理论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寻沿海地区旅游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伴随旅游消费升级,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旅游质量监管较为关心,时间、收入、价格已不再是制约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加强市场监管、政策规制等对推动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换挡、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为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亟需加强对财政收入形势的预研预判,提高税源培育的有效性、财政收入组织的科学性。本文以东部Y省为例,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根据稳健和谨慎两种原则,预测“十四五”期间Y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分别约为4.6%和2.9%,低于“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研究同时表明Y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受“三驾马车”影响较大,为确保“十四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必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可持续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回归模型和VAR模型,以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人均消费作为变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78-1997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93,而1998-2013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44,表明农民消费和财政农业支出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1997年之后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如改革开放之初;财政农业支出的冲击短期内对农民消费会造成波动性。因此,财政支农政策要注重长期规划,以稳定农民的消费预期,最终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原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消费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传统消费思维的影响、国家又缺乏明确的消费鼓励政策、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剧烈波动和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过大等因素导致我国居民的消费不足。需要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出消费鼓励政策、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和推动城市居民消费升级来改善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经济效应。首先,财政投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投资以公共品和服务为主,对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投资比重较高;财政投资以内资企业为主,特别是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其次,分行业面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投资对产出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财政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因而,推动安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不断提高安徽居民收入,并且降低财政投资增速,从而更好的发挥企业在生产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居民消费是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时代,探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然后基于248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其中,产业升级是重要作用途径。(2)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提振作用大于农村;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群体差异,对东中部地区居民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提升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消费基础;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深化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补齐消费短板。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地区新疆1978年—2013年GDP总量以及消费、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各影响因素与新疆地方财政收入的关系。通过对样本的分析,论文认为新疆地区财政收入增长要遵循可持续增长之路,继而提出要继续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调整中央转移支付的结构,持续坚持各省市对口援疆政策、有效调节消费、贸易往来、投资三架马车的合理协调发展等具体措施,以有效构建新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良性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2011年实施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该科技金融政策对试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了探究.结论 表明:第一,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对产业结构高度化质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作用效果.第二,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第三,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实施会提高一线和二线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效率,会促进三线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质量的提升,还会推动二线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程.第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和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水平来引导金融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是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