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训太 《经济师》1997,(7):9-12
本文试图给出拜金主义的三个“不等式”,认为拜金主义虽然以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为经济根源,但商品货币关系并不必然导致拜金主义,因此反对拜金主义不是要从根本上取消商品货币关系。文章对规范的求金活动和合理的货币观念作了清楚的界定,在学术界较早地将拜金主义作为疯狂的金钱观念和求金行为的统一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  相似文献   

2.
货币拜物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拜物教是货币的拜物教性质与拜物教观念的统一.商品货币形式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就是商品货币的拜物教性质.把人们的社会关系造成的商品属性看成是物的天然属性,把人的社会关系看成是物的关系,就是货币拜物教观念.货币拜物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双重影响,在尊重货币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之上,建立合乎人性的货币制度,树立合理的金钱意识,能真正扬弃货币拜物教.  相似文献   

3.
货币之争     
吴佳 《商周刊》2011,(18):83-83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际经济博弈正是如此。在公义与是非的漂亮外衣下,包裹的是赤裸裸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5.
6.
货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论域中至少具有四重意涵。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者之间充当了相互联系的社会中介。作为权力象征的货币,凭借交换价值的形式确证了货币占有者的社会权力,在资本语境中建构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关系。作为拜物教偶像的货币,以物的形态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塑了承载意识形态的货币拜物教。作为增殖生息的货币,依靠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在借贷过程中营造了自动生息的财富泡影。揭示马克思货币概念的四重意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树立科学的货币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货币     
  相似文献   

8.
论货币均衡     
  相似文献   

9.
10.
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认为货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作提出是货币的本质、职能和数量三个,而不是两个,而且货币数量是核心。阐述了货币数量与本质、职能的关系,货币数量的对立面,货币在质上的无限的,在量上是有限的。货币数量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社会问题中的焦点,观念、道德、伦理的标准,提出了货币数量的能量、魅力、幻觉。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是量变到部分质变到质变,货币总量及其分解,对最适货币量性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