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蟹池消毒细菌广泛分布在蟹池水体、池底及蟹身上,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池底残饵、有机物等,对河蟹生长是有利的。只有少数细菌为致病菌,它们在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而使蟹生病,造成河蟹大量死亡。为控制蟹病的发生和治疗蟹病,一些蟹农普遍采用水体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2.
细菌广泛分布在蟹池水体、池底及蟹身上,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池底残饵、有机物等,对河蟹生长是有利的。只有少数细菌为致病菌,它们在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而使蟹生病,造成河蟹大量死亡。为控制蟹病的发生和治疗蟹病,一些蟹农普遍采用水体消毒方式来杀灭池中的细菌。有的半月、一月一次,有的甚至每周一次。这种方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杀灭了致病菌,但同时也杀死了大多数有益菌,妨碍了蟹池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影响了水体物质循环,间接地增加了蟹池污染。  相似文献   

3.
河蟹养殖池中的野杂鱼是广大养殖户倍感头痛的事,它不但与河蟹争抢饵料,使饵料系数升高,又与河蟹抢氧气,易造成缺氧泛池,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蟹池套养鳜鱼,既除野又可提高水体立体使用率,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入秋后,我市河蟹死亡比较严重,全市6万亩蟹池,死蟹1500多吨,有的池塘几乎全军覆没,河蟹大量死亡时,有的老养殖户掉以轻心,不引起重视,他们认为每年秋天都有螃蟹死,死蟹是正常现象,无法避免,也方药可医。但是,我们在调查之后,认识到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河蟹死亡、减轻损失是完全可能的,也可以做得到。  相似文献   

5.
<正> 在池塘中人工养殖的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管理不善,很容易死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裕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若水中溶氧低于每升2毫克时就会引起死亡。由于一般养蟹池的深度相对较浅,大多数为1—  相似文献   

6.
在河蟹大量上市的季节,将捕获的河蟹暂养一段时间,一方面可进一步育肥,另一方面可视市场行情出售,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到底应如何进行河蟹暂养呢?一是要选好暂养池。暂养池要求水源充足,易排易灌,水质清新,池底平坦,淤泥少,阳光充足,面积以1—2亩为宜。水深1.2米左右,池四周要建好防逃设施。放蟹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采用干法清塘,5天后可进水暂养。池底或四周均匀投放瓦片、树枝,以便河蟹栖息、躲避。二是要选择生活力强、肥满度好,蟹体清洁而无机械损伤,螯足及步足齐全的蟹进行暂养。三是要注意同一暂养池要放规格一致的蟹,…  相似文献   

7.
<正> 一、蟹池要符合养蟹的生态要求许多蟹池由稻田改造而成,其共同点是在稻田四周人工开挖窄而浅的小沟。从多年的生产实践来看此类蟹池存在以下不足:1、池埂陡,不利于种植水草和投饵,不利于观察河蟹摄食和活动情况。2、沟面窄、水浅。一般沟面宽仅2米,底宽1米左右,蟹池平均水深仅40—50厘米,最深水位仅80厘米左右,池埂不结实,渗漏严重,7—8月份需天天加水,并且池底水温很高,不适宜河蟹生存,增加了河蟹  相似文献   

8.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养殖的水生动物即将要越冬,而河蟹种的越冬是很有讲究的。越冬综合管理的好坏事关河蟹种的成活率,以及河蟹的养殖效益。具体来讲,要严把“五关”。1、精心择池,严把选址关。河蟹种越冬池要背风向阳,保水性能良好,尽量避免人声喧闹的地方,池深1.8—2m,面积3—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90—100kg清塘消毒。2、耐心筛选,严把蟹种关。越冬的河蟹种要活泼健壮,规病无伤,每亩放养河蟹种80—3、注重调节,严把水质关。越冬池水质清新是关键,水质过肥,应及时更换新水,防止蟹种缺氧窒息死亡。为了维持池塘较高水温,池水水深保持在1.5m…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逃跑有一定规律。掌握规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河蟹逃逸。以下几种情况希望养殖户要加以注意:蟹种在放养初期,因对新的水体环境不适应,纷纷沿蟹池四周乱爬,此时极易造成大量蟹种逃走。可以事先在蟹池中围出1/5-1/10的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  相似文献   

10.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蟹池经常会出现青苔泛滥、蓝藻暴发,水质混浊等现象,这些现象看似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甚至出现大量死蟹事故,现已成河蟹养殖很棘手的难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和基层指导经验,介绍一些处理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越冬期长,多年来池塘河蟹蟹种冬季安全管理问题仍是困扰广大北方养殖户的难题,因此,做好池塘河蟹蟹种越冬期间管理,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对于河蟹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分别从从蟹种越冬池的选择、蟹池水质调控、蟹种冬季喂养、蟹种疾病预防等几方面介绍蟹种冬季安全管理措施。一、选择适宜的蟹种越冬池河蟹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  相似文献   

12.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由于天气骤变、生产操作(苗种捕捞、运输、换水等)不规范、投入品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蟹池环境巨变,容易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河蟹抵抗力下降,病害很容易发生,所以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的暂养和越冬管理这课题,是由于近年来北方蟹农将南方商品蟹大量运输到北方,经暂养与越冬,提高肉质后,高价投放市场。但由于缺乏河蟹的运输及越冬管理技术,往往成活率低下,给经营者造成经济损失。根据生产实际及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总结出以下运输及越冬管理技术。仅供参考。一、越冬池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正>1、蟹池种植水草原因生产实践证明,河蟹养殖好坏与栽培的水草有极大关系。"养蟹没有巧,只要水草好","蟹大小,看水草","要想蟹病少,赶快种水草",等已说明水草栽培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蟹池种植水草,首先其能为河蟹提供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钙磷等营养元素,而水草中的粗纤维也有助  相似文献   

15.
<正>藕池中养蟹,藕可吸收池水中的营养,减少水中的有机物,调节水质,增加溶氧,有利于蟹的生长。藕池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动物,为蟹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在炎热的夏季,荷叶可遮挡阳光,防止水温过高,为河蟹  相似文献   

16.
<正>冬、春季节,是河蟹养殖生产新旧交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蟹池生产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新一轮河蟹养殖的成败。为了及时做好冬、春季的蟹池生产管理工作,为夺取新一轮河蟹养殖丰产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当地的养蟹实际,将相关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供养蟹者参考。一、抓紧捕捞河蟹捕捞一般从10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份结束。对于确定需要推迟销售的河蟹,可以规划小塘口进行集中  相似文献   

17.
<正> 河蟹颤抖病在河蟹整个生长阶段皆有发生,尤以高温季节流行广。该病主要发生在池塘、稻田和高密度精养水体。在发现颤抖病死亡的河蟹当中,大到200克的性成熟蟹,小到10—20克的幼蟹,尤以2龄蟹为  相似文献   

18.
<正> 河蟹育苗是河蟹生产上的重要环节,培育了健壮的幼蟹蟹苗,有利于河蟹高产高效。如果将河蟹大眼幼体直接放入成蟹蟹池,不仅早春温度低,蟹苗无法成活,而且往往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因此,为提高河蟹育苗的成活率,在3—5月份育蟹苗需搭建塑料大棚,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脱壳  相似文献   

19.
<正>冬季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冬季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具体的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充分利用河蟹池的水体空间,增加养殖经济收入,2009年我们在兴隆乡西陡湖陈涛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河蟹养殖基地,选择了3口成蟹池开展了河蟹、克氏原螯虾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