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资银行的专利壁垒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专利战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良  陈晓红 《金融论坛》2004,9(4):45-50
在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时代,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金融产品之争.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银行已经向我国国家专利局提交了多项金融产品专利申请,意图在我国银行业面前竖起一道"专利壁垒".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我国银行业没有足够重视对金融产品的专利保护,金融产品专利数量少且质量低,金融产品专利保护意识薄弱,金融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对此,我国商业银行要通过专利检索与研发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保护策略和专利实施策略等,构筑自己的专利战略;同时,辅之以一定的专利运行机构和专利激励制度,保证专利战略的贯彻执行,以应对外资银行的专利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时代,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金融产品之争。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银行已经向我国国家专利局提交了多项金融产品专利申请,意图在我国银行业面前竖起一道“专利壁垒”。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我国银行业没有足够重视对金融产品的专利保护,金融产品专利数量少且质量低,金融产品专利保护意识薄弱,金融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对此,我国商业银行要通过专利检索与研发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保护策略和专利实施策略等,构筑自己的专利战略;同时,辅之以一定的专利运行机构和专利激励制度.保证专利战略的贯彻执行,以应对外资银行的专利挑战。  相似文献   

3.
美国商业银行专利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曝光的花旗银行在华申请商业方法专利事件,敲响了国内银行对金融产品专利申请的警钟。面对外资银行进驻国内金融市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实施适宜的专利战略,加强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美国及国内商业银行专利申请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专利的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针对有关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产品专利不但能够为专利持有人带来丰厚的专利使用费和转让收入,更重要的是有助于金融机构保持持久的创新优势,并且构筑起有利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金融壁垒,所以外资银行都非常重视金融产品的专利申请,并制定了相应的金融专利战略。但是,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并未重视金融产品专利对银行长远发展的作用,无论是金融产品的专利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外资银行特别是美国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这非常不利于中资银行在未来金融知识产权国际化大环境下的竞争。因此,研究金触产品专利及中资银行的专利战略,对处于转轨中的中国银行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论商业银行的专利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金融业。他们在开发推广新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同时,也为支持这些服务的相关技术及产品提出了专利申请,从而把金融的专利保护问题摆在了我国商业银行面前。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的金融产品专利保护以及外资银行在我国申请的金融专利的概况,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专利申请的状况并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专利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金融服务方式日趋电子化的今天,科技化的具有便利性的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和开拓市场的利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并没有意识到金融知识产权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花旗银行抢注专利申请事件之后,中资银行也纷纷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特别是对金融产品专利申请工作的投入。因此研究分析金融产品专利成果的产出与保护,对于我国银行业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直面外资银行专利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底,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一事震惊了中国银行业。自1996年起,花旗银行已不动声色地向我国专利局提交了19项金融产品商业方法类的发明专利申请,并已进入实质审查状态。这些专利申请一旦授权,从事同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其他银行不仅可能承担侵权责任,而且可能面临被挤出相关金融业务市场的  相似文献   

8.
花旗银行在我国申请19项金融产品专利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探讨.本文试从我国银行产业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出发,阐述了商业方法专利的基本概念和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法理基础,并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创造性标准及标准化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外银行专利及其战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旗银行、大通银行等外资银行专利"抢注"事件在中国银行界引起轩然大波,表明中外知识产权争夺已经蔓延到金融领域.外资银行以"商业方法专利"为代表的专利申请来势汹汹,并向证券、保险、信托等其他行业渗透,意在实现专利"卡位",获取专利授权收益及产品垄断优势,打造电子商务战略,对中资银行造成强大压力.本文梳理总结了中外银行专利申请的现状,剖析了中资银行在专利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提出了国内银行业专利保护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华 《中国外资》2003,(4):14-15
<正> 自1992年开始,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悄然申报19项金融产品发明专利,意欲在华为建立网上银行霸主地位抢得先机。此消息的公开,引起国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暴露出我国金融机构专利保护意识薄弱、金融专利研发能力和技术滞后等问题,并引发中资银行金融专利的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1.
花旗银行在我国申请19项金融产品专利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探讨。本文试从我国银行产业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出发,阐述了商业方法专利的基本概念和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法理基础,并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创造性标准及标准化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开始,花旗银行在中国悄然申报19项金融产品发明专利,为建立网上银行霸主地位抢得先机。此消息的公开,引起国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暴露出我国金融机构专利保护意识薄弱、金融专利研发能力和技术滞后等问题;并引发中资银行金融专利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金融机构自主创新中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国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以信息和数据为内容的电子化工程,产生了一系列关系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软件。这些产品和软件,与金融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系统密切相关。根据金融机构的申请,已有不少国家对这些业务和管理系统采取了专利法律保护。而以花旗银行为代表,至少8家以上外资银行向我国知识产权局提出“商业方法类”专利申请。面对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挑战,我们的银行到了必须把金融商业方法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考虑的时候了。为此,笔者拟从金融商业方法专利化的起因着手,探究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法律之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国家已有的经验来看,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使用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形成并保持竞争力是一个关键。自从1799年第一张金融专利签发给Jacob Perkins的探测假币的发明开始,金融专利的申请迅速攀升。截至2001年2月13日,仅花旗银行在美国就已经取得了64件金融产品的相关专利。除了专利之外,金融业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比如版权等也蓬勃发展。从1978年到1981年,金融机构在美国注册了1500件以单词“insur”(保险)开头的版权和著作权,到1992年末,膨胀到10700件,截至2002年7月底,又上升到26598件。我国金融企业对这方面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我国金融企业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潮流,该采取哪些措施以改善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专利:达摩克利斯之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美国Signature金融集团与道富银行之间关于“轮式金融服务数据处理系统”,的金融产品专利是否有效的诉讼之后,美国的银行和金融集团,不断把新的技术、方法运用到金融业务中,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并普遍应用专利手段,对这些创新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在专利保护期内形成对特定金融服务的垄断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如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金融产品的内涵着手,探讨金融创新产品的特征和结构,包括4种圈层结构和4种创新模式,并以TPM矩阵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著作、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模式,并考虑金融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圈层结构,形成以著作和商标为核心层,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有形层,发明专利和商业秘密为扩展层的著作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商业秘密五种基于知识产权属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叠加价值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的金融专利壁垒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到2003年底,美国花旗银行已经向中国国家专利局提交了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的申请,现均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03年4月,国家专利局通过了对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国际卡“一卡双帐户银行卡处理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同时这也是国内银行卡首次获得的国家专利。金融产品专利可以使商业银行强  相似文献   

18.
从“花旗银行抢注专利”谈我国银行产品专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之争已逐渐蔓延到金融服务业,以前不被人们熟知的银行产品专利也登上市场舞台。本就银行产品及其专利保护作一些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SAR、SDM及SEM空间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270个中国直辖市和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数字金融发展能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等方式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具体表现为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加。进一步,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对专利申请受理量、实用专利授权率和外观专利授权率等创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渠道鼓励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专利对金融行业有用,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观点。但是专利到底有什么用,在保护知识产权与金融创新中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如何将专利有用的观点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使专利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