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商周刊》2012,(12):9-9
5月3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201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获评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201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从多方面对世界59个经济体的竞争力作出排名,当中4项评估的竞争力因素是:经济表现、政府效率、营商效率及瑟础建设。香港特区在政府效率及营商效率方面维持榜首位置,在经济表现方面继续排名第4。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刊》1997,(6):32-38
997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评价(下)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二、1996年全球竞争力状况述评尽管10年来的经济改革已使世界上多数国家比以前更具竞争力,但若以持续的高经济增长率衡量,1996年全球竞争力并没有很大的提高。1996年40%世界经济增长率比1...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竞争力现状与跨世纪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国际竞争力获取了较大的提高,在1993年世界转型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比较中,中国列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础比较薄弱,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1994年中国首次进入世界4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比较,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列世界的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位次分别是第34、31、26、27、24、29名,应该说中国竞争力发展和提高所取得的成就是比较显着的。  相似文献   

4.
IMD于1980年创建了世界竞争力评比体系,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评比机构。1989年以来,IMD已连续15年编辑出版《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WCY),公布参评经济体竞争力的年度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国际竞争力发展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已进行了15年之久的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研究工作,他们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系统的统计资料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问题和发展趋势,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世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最新的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资料,试图对世界国际竞争力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及其新变化趋势作一系统归纳和分析,以便为研究中国国际竞争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世界竞争力年鉴》都刊登一篇由项目负责人撰写的世界竞争力综述。2004年度发表的报告仍由斯帝芬·格拉里(Stephane Garelli)教授撰写,题为"2004世界竞争力格局:突出问题"。其中包括对过去一年世界经济运行中若干重要问题的分析、对2004年度竞争力评比中一些国家或地区特点的评论、对未来世界竞争力趋势的预测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在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世界排名是第31位,比2001年提高两个位次。根据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近年来世界竞争力主流要素趋势,中国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普及全民的市场经济知识,提升企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政府管理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的意义、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已成为国际性的高水平的权威评价工具。利用ESI作为原始数据来源,对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所)分22个学科的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指标排行榜》等29个排行榜。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第20位,比2006年前进1位;有49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前1%的1207所世界大学排行,约占4.1%,比2006年增加18所。这些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些高校的整体名次都比较靠后,说明我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在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成果数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差距更大。但与2006年的评价结果相比,我国的整体实力、大学及学科竞争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说明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已成为国际性的高水平的权威评价工具。利用ESI作为原始数据来源,对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所)分22个学科的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指标排行榜》等29个排行榜。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第20位,比2006年前进1位:有49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前1%的1207所世界大学排行,约占4.1%,比2006年增加18所。这些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些高校的整体名次都比较靠后,说明我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在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成果数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差距更大。但与2006年的评价结果相比,我国的整体实力、大学及学科竞争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说明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领导艺术     
到2010年我国将跻身世界科技十强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在46个国家中,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已从1777年的第20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13位,成为我国国际竞争力上升的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院长路面祥在中国科学院1999年度工作会议上说,到2010年,我国科技竞争力将进人世界前10位.路局祥说,展望新世纪,人类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二--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科技、人才、教育、社会、文化、政治、法律诸多方面作好充分准备.这…  相似文献   

11.
林珏 《财经研究》2008,34(1):29-38
文章通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类上(2001~2006年)和章上(2003~2006年)不同层次、中方与美方不同的统计口径,对比分析中美双边贸易产品的竞争力状况,并考察了在双边贸易中处于"很低"或"较低"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文章还采用格鲁贝-劳埃德指数研究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处于"弱"竞争力状态的35章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及实现双边贸易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概况世界经济论坛2003年10月30日发表了《2003至2004年全球经济竞争力报告》。芬兰经济竞争力排名超过美国,位居世界榜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03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芬兰在2000万以下人口国家中竞争力排名第一。2002年芬兰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97亿欧元。人均GDP为26800欧元左右。较上一年增长2.2%。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2003年芬兰在经济上表现一般。工业投资下滑,政府科研投入下降。芬兰政府调整了税收政策,借减税来刺激国内市场,以此拉动经济发展。下半年经济情况有所好转。2003年芬兰GDP增长1.4%。芬兰政府继续进行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2005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对世界51个国家和9个地区进行综合评定的结果显示,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由2004年的第24位降至第31位.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新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经济实力在SARS影响下仍然能够稳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成就卓著,但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仍然需要深化市场经济观念,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基础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改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还比较落后。一是与国际先进技术比科技创新能力差。在相当多的领域,我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中、下游水平,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远远落后于经济国际竞争力。1996年,我国经济总规模排名世界第7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为世界第28位。知识创新能力差,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资助和完成的项目看,真正属于有创新的项目不多,在有些学科或领域只占5%。二是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弱。我国主要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20年,处于高新技术龙头地位的信息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快,水平有所提高,但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相…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显萍 《发展研究》2001,(8):24-25,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外贸出口1999年居世界第9位,进口居11位,属于世界贸易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出口水平低,所以虽然算得上世界贸易大国、出口大国,却算不上贸易强国、出口强国。据瑞士洛桑国际研究所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年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中国排名次序为第31位。这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即将加入WTO,在中国企业与外国同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直面竞争之时,谋求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综合优势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本文仅从入世后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年红 《经济师》1997,(12):17-17,6
企业管理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陈年红一、国际竞争力评价要素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开发学院共同组织的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乃至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际竞争力评价自1980年创立以来,到...  相似文献   

18.
工业技术的竞争力是一个经常受德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衡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贸易中占有的份额。联邦德国是世界出口的大国,出口金额与美国相近,远远超过日本。1992年美国出口4550亿美元,德国次之为4140亿美元,与美的差额甚小,日本占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鹏 《经济纵横》2002,(11):9-1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产品生产国 ,但不是钢铁强国。本文通过产品竞争力、资本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来分析中国钢铁工业与世界钢铁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以便为我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青云 《经济师》2010,(4):24-25
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8年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二,2009年更是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数量及规模的增长是否代表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文章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标与欧盟、美国、日本、印度以及新加坡等贸易大国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