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五保供养长效机制 威海市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9736人,占农业人口的7.4‰。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供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陈旧、集中供养率低等严重制约了五保供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情况,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并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西地处中部地区,是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4200万人口,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需要社会救助的五保人员和农村特困对象多,救助工作任务重,资金支付压力大。多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强化资金管理,有效地保障了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数量急剧增多,预计到2050年将进入严重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我国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关注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完善五保老人的供养制度,对社会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温江区财政对农村“五保”供养(含城镇古老供养)资金实行转移支付到各镇街。通过医疗资助参加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相结合.解决医疗问题。根据“五保”户的意愿采取集中和散居两种方式进行供养.五保户得到了衣、食、住、医、葬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保障》2012,(4):60-6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32号)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精神,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分别简称新农保、城居保)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制度(以下分别简称低保、五保、优抚)的衔接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财政供养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财政供养单位,二是财政供养人员。2006年新修订的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的规定,将农村最困难的群众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目前我国财政供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乡机构臃肿造成行政开支庞大;财政供养支出效率低,损失浪费严重;财政的整体供养水平低,供养不能保证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规范财政供养,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规定,短期价上格上涨,将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价格持续上涨,将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截至目前,根据价格上涨情况,各地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已累计向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相似文献   

8.
1月15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敬老院91岁的黄琴英老人一边在山头种菜,一边对笔者说:“我一辈子无儿无女,年轻时自己劳动,生活过得还好,但年纪大了生活上就有了很多不便,现在在敬老院比在家养老强。感谢共产党关心农村五保老人,让我们衣食无忧,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度过晚年生活。”像黄琴英这样的农村五保老人,武夷山市目前共有637人。2013年武夷山市发放五保供养资金416万元,供养标准由2007年的每人每年2640元提高到2013年的6120元,集中供养率由8%提高到25%,五保对象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日趋规范。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向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现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灾民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救助,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10.
从2014年起,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按照国家民政部、湖北省等相关政策规定,结合该县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对全县农村五保对象在省定供养标准的基础上,年人均再提高500元,即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到2600元,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保障全区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彻底解决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治病难问题.在全市尚无明确的专门针对五保、“三无”人员医疗保障的政策背帚下.重庆市黔江区率先出台了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陕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陕西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平均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展缓慢.建国以来,除五保供养制度和优抚保障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制度化保障外,其他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基本缺乏稳定性和制度化.陕西省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从1992年开始起步,到1998年底已发展到10个市99个县.  相似文献   

13.
三农点滴     
政策●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永远不变”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最重要的是实行了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属于集体,但生产和经营权属于农民,这是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我们说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就是说永远不变!”●农村“五保户”由政府财政供养我国自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修订条例。比较新旧法规,最大的变动在于五保供养资金来源,“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改为“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霍州市一村民来信问:我是村委会主任,我们村有几位老人和残疾人,我们想为他们申请办理“五保供养”手续,问是否符合条件?如何办理审批手续?什么是供养内容? 请专家解答一下。 答: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实际上 是要求“五保供养”的问题。国务院 于  相似文献   

15.
周海金 《活力》2014,(5):30-30
鸡西市农村老年福利中心是市民政局直属市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市本级六区八个乡农村五保人员的吃、穿、住、医、葬集中供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始建于2005年10月,占地面积13820平方米,现有职工85人,设计床位400张,现供养农村五保人员331人。中心内部格局由生活居住区、室内洗浴健身娱乐区、室外观赏休闲区、果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区五大区域构成。  相似文献   

16.
政策百答     
什么样的人才能享受五保户待遇   江苏省大丰市三围镇民政办仲维华:我们这里某村有这样的情况,一位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村集体就把他视为五保户对待。有人说这样不合适,因为五保户待遇只能给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依靠的老人。从文件上没有找到依据。请问,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享受五保户待遇?   答:根据国务院 1994年 1月 23日发布实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二章第六条的规定,五保供养的对象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二)无…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这是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制度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这项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较为规范的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保障对象的确定、保障标准的制定与调整、保  相似文献   

18.
陈婷婷  周云 《价值工程》2019,38(17):1-4
公共租赁住房是否高效率运行是衡量政府民生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然而有些城市只把它当作一个政绩工程,在供给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制度建设,严重影响了住户满意度,制约了公租房制度的高效运行。2015年,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为新常态下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围绕供给侧的前提(供给质量)、重心(制度供给)和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从公租房实物供给、政策制度、公共服务和住户感知这四个层面,共选取了17个公租房运行满意度评价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公租房运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苏州市福运公寓住户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租房运行满意度进行分析。最后,围绕供给侧的前提、重心和深化,提出提高公租房运行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最终提升公租房制度、服务和住房品质,提高受保障者满意度,实现公租房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两会数字     
《人力资源》2008,(7):47
9: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经建立9项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事业主要是为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人群基本生活权益而提供的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近年来,山西省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机制,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逐步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新格局,促进了全省社会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