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学研究是依据地壳运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地质现象来探讨地壳运动期次、构造活动强度、构造体制转换,从而圈定影响范围。中生代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强烈的地壳运动和大规模岩浆活动,使该区进入了覆地翻天之巨变。因而出现了诸如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变、区域构造体制大转变、火山-岩浆及成矿作用大爆发等一系列新认识。这些地质事件取决于地球的深部过程,通过地幔热柱-亚热柱-幔枝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构建了伸展体制控制下的一盆多山耦合及独具特色的盆-岭构造。  相似文献   

2.
河北太行山中段,交通便利,山地、河流、丘陵等地貌类型多样,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等地层出露比较齐全,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旅游风景等地质地貌资源丰富,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现象发育,是开展地质实践教学的有利场所。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河北地质大学目前分别在井陉县和临城县建立了两个地学实践教学基地,开辟了18条地质路线,编著了两部实践教材,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涉及地质认识、构造地质、地质填图、矿床地质、物化探、水文地质、旅游地质等多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天山地区的板块活动可以追溯到中晚元古代。天山陆壳的基底可分为三种类型,中天山的花岗——变质岩层基底形成于早元古代末;南天山及塔里木北部的基底形成于晚元古代;北天山及准噶尔的基底大致与中天山相同。从震旦纪至二叠纪、天山的板块活动以手风琴式张、合为特征,经历了七次张、合旋回。板块活动的挤压缝合带与扩张带相对应,在时间上,它们“此张彼合”;在空间上,互相对偶,分别存在于板块的对侧。天山(及邻区)陆块与相邻褶皱带的空间关系,不是陆核与边缘褶带的增生关系。天山陆壳是由不同时代的褶皱带及其间的苦干地块坩成的镶嵌构造区。板块张、合所产生的褶皱带及蛇绿岩带,大致以中天山为轴,向南、北方向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构造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学基本理论,明确了盆地形成演化历程、构造区划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欧加登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大陆板块的裂解、漂移与洋壳的扩张,经历了Karroo陆内裂谷、陆间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和局部抬升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明显的"下断上坳"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盆地经历了陆相和海相两种沉积环境,陆相沉积发育在晚二叠世—三叠纪,海相沉积发育在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共发育了陆相和海相两种类型烃源岩、储层及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5.
燕山西段有许多中生代煤盆地。对这些煤盆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寻找新的煤田,而且对了解燕山西段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区内构造层的划分和其演化特征的分析,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太古代地槽发展阶段;2)元古代—古生代为地台盖层发展阶段;3)中生代—新生代为断块构造阶段。为了分析区内构造演化特征,我们还根据矿区内均匀分布的200多个钻孔资料,采用了多项式趋势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趋势分析,拟合出1—4次多项系数。结果证明常规构造分析和数学地质分析完全吻合。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可归为三点:(1)矿区地质构造为一复向斜。该复向斜受太古代古侵蚀面的古地理控制并经过后期构造旋回发育而成。(2)燕山运动把矿区改造成断陷盆地。喜山运动使断陷盆地继续发展。(3)中生代中晚期的辉绿岩侵入和侧向挤压,在矿区内产生一些规模较小的褶皱和断层。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燕山西段侏罗系煤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煤田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分布规律,和各煤田地质构造的后期改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的构造演化为主线,论述了地质构造的成矿控矿作周。研究认为前燕山期古亚洲域构造演化阶段,华北地台北缘作为华北板块陆缘活动带形成了多条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燕山期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使华北板块成为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区。地慢热柱演化的三级单元—幔枝构造控制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共同控制着冀北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卫星照片提供了大量宏观(以下简称卫片)地壳形变的信息,特别是近代地壳形变尤为明显,应用卫片进行地质构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编制四百万分之一《中国构造体系与地震图》过程中,我们对全国百万分之一卫片〈MSS5和部分 MSS7〉进行了目视解释,其效果十分良好,不仅验证了我国主要构造体系基本轮廓的认识是正确的,而且还丰富了原有构造体系的地质构造内容,特别是地质研究程度较差的地区。挽近地质时期的构造活动标志,卫片表现尤为清晰,如新生代至现今的火山口、温泉、活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中南段是河北省重要的铜矿成矿远景区,但长期以来铜矿勘查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以区内已发现的桃园铜矿为例,从火山-岩浆活动、研究区岩性、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控矿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太行山南段铜矿化的含矿层和岩性,以期指导该区域铜矿找矿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显示,太行山南段铜矿化受元古代火山活动旋回控制作用明显,区内铜矿化主要与南寺掌旋回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近SN向或NNE向构造强变形带中的变玄武岩、辉长辉绿岩及片岩中。矿体与叠加蚀变中的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对于揭示地球演化历史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龙门山构造带为例,从几何分析入手,对该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产物,属于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其变形特征可与世界典型的造山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紫荆关断裂带系属太行山深大断裂,长期以来是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的热点。在充分研究前人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从紫荆关断裂带在良岗地区的地质、遥感、重力、航磁等多个维度入手,总结了其在研究区内地表及深部基本地质特征,较系统地分析了其自新太古代至新生代的多期活动特性,并相应的浅析了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研究区紫荆关断裂带整体上表现为北东向正断层,规模宏大,深切莫霍面。早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期间该断裂带可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古元古代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古生代未有明显活动,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为强烈变形阶段,新生代期间继承性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地质概况矾山岩体出露面积约20km~2,其外形略呈等轴状。岩体由辉石岩类、辉石正长岩类及肉红色正长岩类组成。辉石岩类呈岩盆状产于岩体的中心部位(图1)。辉石岩类呈薄层状、多旋回构造。旋回由辉石岩、黑云辉石岩、磷灰石岩或磁铁磷灰石岩及云朵状正长岩构。含  相似文献   

12.
环绕张家口市分布的 J_3z 火山岩受燕山期断陷构造及岩浆活动控制。根据沉积夹层,将火山岩系划分为四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由于岩浆在岩浆房中发生了液晶分异作用,导致成分分带,因而使火山岩系的演化趋势从酸性向中酸偏碱性过渡,呈现两大周期性变化。本文同时提出了该区火山活动的演化模武。  相似文献   

13.
对华北地台东部北段中生代以来,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平演化构造特征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作者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区内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深部地质资料、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以及岩浆侵入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热隆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别是对盖层构造均演化和特征起着控制作用。洋中脊是大洋地壳中的高热能区,沿洋中脊形成热隆带,驱动洋壳向陆壳下面俯冲,与陆壳下部物质混合重熔成中酸性岩浆,构成高热能的活动核。这些岩浆又侵入到盖层中,同时,岩浆及围岩中的气体聚集在侵入体的顶部。因此,热隆是由侵入到盖层中的流动熔融体(岩浆)和气体构成。根据热隆构造不同部位的差异,作者提出了热隆构造的概念、模式,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造层次:1)隆核构造层;2)近隆构造层,3)中间构造层;4)外隆构造层。同时,总结了外隆构造层的各种断裂构造形式:1)滑落式断裂构造;①单式滑落断裂构造;②滑落式推覆构造;③复式滑落构造;2)逆冲式构造:①逆冲式断裂构造;②逆冲式推覆构造;③褶皱—逆冲推覆构造:3)滑落—逆冲式构造。作者还讨论了区内近东西向的伸展作用、北东向隆起带与断陷带内的构造差异和北东向较大规模推覆构造以及地堑构造与北东向热隆带的关系。作者认为,热隆对区内盖层构造、对某些内生矿田和外生矿田以及对古老片麻岩穹窿的成生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元古宙是地球地质发展历史第二阶段,在地质发展史和生物演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早期生物演化有重大转折的时代。生物演化是地质演化最灵敏的指示者,地质每次突变都会使环境、物种和生态发生相应改变事件。元古宙共经历了真核生物出现,宏体生物出现,多细胞组织分化和底栖生物出现,后生动物出现及其生物辐射爆长等事件,从而使低级、简单生物的隐生宙发展演化转折到更高级复杂繁盛显生宙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板峪口—上寨地区位于太行山中段阜平穹褶束与五台山—恒山花岗绿岩带汇合部位。该区发育两期韧性剪切带,第一期为拆离—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第二期为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本文重点总结了韧性剪切带地质特征,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原五台群为由一系列韧性剪切带分割的构造岩片叠置体。板峪口组和五台群金刚库组中的部分中深变质片麻岩为“外来岩片。”原五台山群与阜平群为由韧性剪切带接触。并总结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成矿、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6.
深部地质是在近十几年来地壳、上地幔深部地球物理方法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基础上提出的。虽然迄今对深部地质的研究内容还有不同认识,例如有些研究者认为就目前地球物理的水平和资料推断的可靠程度,深部地质研究应以地壳为主要任务比较合适;也有人认为对于深部地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还不能最后确定。但是从已进行的研究和所取得的成果看,深部地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主要是地壳、上地幔的结构和构造特征、物质成份、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和状态,以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深部地质研究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现代数学、力学、海洋学等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地处阜平、赞皇两个变质核杂岩体之间的南坡庄——井陉地区,不但在广大地区发育伸展构造,而且在东方岭地区发育滑覆构造。笔者通过对各种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阜平、赞皇两个变质核杂岩体相对上隆及相对运动是形成区内这种构造格架的根本原因,发现区内伸展构造和滑覆构造具有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了该区伸展变形和滑覆变形的相关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应我院地质系主任许传诗副教授的邀请,英国基尔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帕克博士于9月4日至14日来我院进行友好访问。阎凤鸣院长接见了帕克博士,进行了友好的交谈。访问期间专程对内蒙温都尔庙地区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和太行山进行了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引起了极大兴趣。野外考察后,双方就今后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提出了中英双方各自向所在国申请经费,共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边缘地带的建设也迅速展开。特别是侵入岩发育地区,地质情况变化较复杂。摸清地下地质条件是保障建设安全的有效手段。实例的应用地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的西部,该地区属于太行山东麓,区内铁矿、煤矿分布较多,侵入岩类型发育丰富。论文通过对高密度电法数据的整理分析,成图解释,有效地区分出了侵入岩界面、形态和分布,给出了该地区灰岩和侵入岩在物探电阻率上的差异,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并为后续同类物探资料的解释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从元古代到中生代地层的古地磁测试和数据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证实了燕山运动中期在燕山西段形成的一系列推覆构造,其推覆体都是邻近的地质体,并非远方的客体,推覆距离为几公里至数十公里,推覆方向由南向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