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阐释《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章认为,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缓解人与自然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应坚持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应注意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价值理想的感召引领作用。《福乐智慧》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只有经过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洗礼,才能实现其创造性的现代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后期以来,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的和解,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发展。纵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观念至关重要,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在对生态经济的理论研究中,除了必须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广义的科学探讨外,还必须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从观念到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生态文明的基本形态,生态经济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迁徙史诗中的自然崇拜是哈尼族共同的社会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深刻的哲学性,是一部关涉哈尼族从敬畏自然、认识自然到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史料。自然崇拜产生之后,就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土壤之中,在建寨选址、开田种稻和节庆祭祀中都得以表达和升华。利用人类敬畏自然的朴素认知,可以强化其尊崇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社会心理。自然崇拜作为哈尼族潜在的生态意识,在协调水资源合理分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动植物保护中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在维系人与人真诚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团结稳定中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不同的地域、民族造就了中西方风格迥异的自然观。中国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西方则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主导地位,崇尚自然要为人所用,最终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虽然中西方自然观有所不同,但是二者观点的本原皆来自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对于中西方自然观存在的差异,必须建立在生态自然观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切入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生态辩证法思想从现实维度论述人与自然的多维度的辩证关系,系统阐述了自然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人对于自然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的全面的诠释。恭城模式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具体实践,其中隐含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积累的丰富的关于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文章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的生态辩证法思想,结合恭城模式的具体实践,给予人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中内蕴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充满智慧的生态哲学思想为人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哲学视角和思维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如何调控城市这个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探索一条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路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刘倩 《改革与开放》2014,(19):82-8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生态哲学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道家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法自然,万物平等;知止知足,坚持适度;知常促和,守持柔弱。  相似文献   

9.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转变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实行生态拯救成了人类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环境危机的产生源于反自然的生态理念,实现文明的生态化转向,必须从根源上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主张与生态文明理念有许多契合之处,对人们树立起亲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转变人改造自然的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节制能有效的遏止人类的贪欲,防止人类过度索取大自然.要正确把握、处理人、自然、节制的关系,走节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归隐石湖的我国南宋诗人范成大与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作中充满了崇尚自然、纯净心灵的生态思想.早年失亲,生活艰难,让他们把理想寄托在美丽的大自然和宁静的湖畔田园生活中,相似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回归故乡,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他们诗作的主要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2.
绍兴水乡景观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折射出的哲学意蕴: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人生哲学,这主要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儒家哲学重人生的一面;二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这主要折射出中国文化中道家哲学重自然的一面.绍兴人既注重现实生活,尽量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安排得有条不紊,努力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同时也重视顺应自然,过着一种自然闲适的慢节奏生活,努力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态美学,我们把自然、生态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学者认为生态美学就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础,然后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因此,我们又把它叫做生态存在美学。生态美学视域下的"鹤文化"艺术设计,就应该以生态美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文化学和后现代艺术作为基础理论,这些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指导具体的"鹤文化"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放在突出地位,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得出的新理论、新认识、新智慧,充分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近,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一文中,提出了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奋斗目标.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实际行动投入"三个陕西"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入人心,让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李传锋的动物小说充满了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讴歌及对动物野性美的赞美,并体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李传锋通过对动物小说的描写向人们发出预警信号,呼唤大众生态意识的觉醒,在探索中寻求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城市的关系,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城市,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人与城市和谐,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决定》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为我们建设“生态宁波”进  相似文献   

18.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现代文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求得人与人之间平等竞争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持续发展的经济。绿色经济把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性,促进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本文通过探讨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9.
贺州土瑶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均衡节制"等独具特色的生态伦理智慧.然而,在现代文明的浪潮冲击下,土瑶人面临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传统土瑶生态伦理正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即加大物质投入、 更新生态伦理的内容、 宣传手段辅之以法律手段等来帮助土瑶人继承与创新传统生态伦理的合理因素,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这也符合当代中国大力提倡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以保护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的一种创新文明理念。具体讲就是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以实现代际均衡和推动经济社会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