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险中介是保险产业内部分工的产物,是保险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保险业实现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条件。保险中介分为专业中介、兼业中介和个人代理三个方面。专业中介是专门经营保险中介业务的组织,包括专业代理机构、经纪机构和公估机构。目前江西省保险专业中介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内部条件不足和外部环境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保险中介组织自身发育不良,而且也限制了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江西保险中介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险专业中介作为保险产业链的重要主体,其生存发展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探索集团化发展的创新途径等三方面,展望未来中国专业中介集团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保险中介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存在的差距总的来说 ,世界保险业发达的国家 ,保险中介也都相当发达。欧美国家现有的保险中介公司 ,许多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 ,有的甚至更长。而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往往超过保险公司数量的好多倍。如法国有保险公司5 0 0多家 ,仅保险经纪公司就有 2 40 0多家。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绝大部分是通过中介公司来完成的 ,如荷兰 ,中介公司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总数的6 0 %以上。中介公司业务范围很广 ,除了与保费直接相关的中介业务外 ,还能为客户提供许多高附加值的风险管理咨询、保险方案设计等服务 ,为保险人提供产品改进建议和产品开发设计方案等 … 相似文献
4.
保险专业中介作为保险产业链的重要主体,其生存发展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探索集团化发展的创新途径等三方面,展望未来中国专业中介集团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关于保险专业中介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专业中介市场的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定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拟通过对保险专业中介市场的历史回顾和利弊分析,阐述专业保险中介在我国保险市场中的定位,进而提出发展保险专业中介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保险中介法规制度是规范保险中介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对于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保险中介市场,保险中介法规制度的完善对于引导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发展保险中介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险是商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保险商品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却远未形成共识。我国保险公司至今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即涵盖所有保险职能的“大而全”。规范成熟的保险市场应该由投保人、保险人、再保险人和保险中介四方组成,这四种主体在业务上严格分工,互为依存。我国的保险中介发展还缺乏政策扶持,存在社会认知度低和人才短缺等问题。我们应深化保险公司改革,实现保险公司功能上的“分业经营”,促进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陈玲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2,(3):27-29
中国现行保险中介制度还很不完善,非正式约束制约着保险中介制度的实施效率。对保险中介制度的创新要克服目前的混乱与无序状态,借鉴国外保险中介制度的经验,严格保险中介人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10.
11.
保险中介市场风险状况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保险中介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风险状况不容乐观,一般性风险普遍存在,个别机构因严重违法造成的风险已相当严重,同时,因保险中介经营模式创新引发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这些风险如不能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加以控制,势必对保险中介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为此,应加快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并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制度,强化保险公司对代理机构和保险营销员的管理责任,改革现行个人保险营销体制,细化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实行从业人员分级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 相似文献
12.
13.
公司治理风险、保险创新与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对保险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实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次贷危机提醒业界要重视公司治理风险,而监管行为的不当也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保险行业的有效监管特别是对公司治理的监管是防范保险业风险的重要举措;创新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正确看待并实现保险业的创新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有其它的因素也影响着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围绕着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希望能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的运行及其评估——以安徽省水稻干旱和高温热害指数保险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运行层面评估了中国安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计划.研究发现,中国指数保险试点在运行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面临不少的挑战.为了提高指数保险试点的运行效果,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为指数保险寻找已有的发展平台、提高保险意识与促进销售、建立严格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以及发挥农户这一重要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其参与农业保险制度决策与管... 相似文献
17.
欧美网络保险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保险业正经历着一次重大变革。欧美国家的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代理人、客户、潜在客户、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服务,大幅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业务效益、内部运营效率和合作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欧美网络保险的发展状况,并找出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差距。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有利环境,重点解决网络安全、风险控制和网上支付等技术瓶颈,全方位发展网络保险,以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高效、快速发展,使之以全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稳定一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则是保险市场稳定、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因此,监管机构一直关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保险监管的演进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保险监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保险监管创新的重要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次贷危机后兴起的新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监管要基于微观组织的视角,具体到保险监管来说,就是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实现监管思路从传统的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向动态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素及可持续风险新三支柱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保险"的科技融合孕育了互联网保险业务,而作为新兴事物,互联网保险的合规性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保险主客体界定与社会普遍认知撕裂、统一监管与碎片化运营方式相互排斥、合同生效要式与契约必要流程难以完备、信息数据集合高需求与网络安全强治理目标不一致、类保险衍生物创新与监管范围划定进退失据等五大合规性问题,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与我国实际,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寿险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并没有造成垄断企业控制市场以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况。本文选取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三家企业1998年~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分析了我国寿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认为在中国寿险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寿险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经营效率高的企业虽然不能因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而获得高利润,但是可以在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