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娜 《理论观察》2023,(12):23-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是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生动展现,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优秀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为各国破解众多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还用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段春勇 《改革与开放》2014,(20):27-28,30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近年来,德宏州结合边境、民族、山区、贫困和欠发达的基本州情,以“民族五用”为载体,走出了一条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路子,为其他边疆民族地区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面临着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问题。从历史上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构想是先发展生产力到一定的程度再转而一举改变生产关系,另一种构想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中国领导人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种选择正是当时的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是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权威教材,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反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在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中,日益彰显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5.
张力文 《特区经济》2022,(10):36-39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之中,是充分运用唯物史观检视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思想成果,脱胎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积累两极分化的批判性反思,成型于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能够被概括为:生产力极大发展、生产关系与之适应并消灭了剥削及异化;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全体人民均拥有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精准扶贫到建成小康社会再到逐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调整发展方略的结果,也是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做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什么我们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道路上表现出许多中国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也就是中国特色之自觉.本文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之自觉的成因、理论基础、表征以及基本经验四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可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8.
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合规律性,存在逻辑困境.其实,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本质上属于抽象共性的归纳,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仅限于“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一般性逻辑规定,并不否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而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才是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的理论关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吸收资本主义的积极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创新发展,开辟了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具有中国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自信恰恰源于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赵坤 《老区建设》2022,(19):13-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总结新时代十年来16个方面的成绩,第一条就是“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报告的第二部分,又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部分新增单独成段,再次重点强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刻的哲学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两手抓”是一个正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系统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系统社会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社会现象的统一律,是由多个子系统构的巨系统。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社会系统由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系统和层建筑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生产力系统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要素(也可称于统)构成;生产关系系统由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  相似文献   

11.
李晓红 《魅力中国》2011,(5):243-243,241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表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者的结合点,九态三步是其重要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我国的现实基础之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明确肯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肯定了这一论断。但是如何把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具体化,揭示出它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六个历史性跨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又是其实现途径和目标追求。这一论述跳出了传统意义上只从矛盾、斗争的视角,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的角度,简单、僵化而非进入到社会系统中全面考察社会主义本质的不足,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再次开启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新视闲。  相似文献   

16.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2007,(12):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新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说,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大任务——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米洁 《科学决策》2021,(2):92-93
我国在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过程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宣布接下来的任务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开来。  相似文献   

1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动力是由建党的“症候”与执政愿景之间的矛盾所形成的内在张力决定的。重视学习是我党自身成长的一大法宝;学习化生存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党领导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洪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0.
石康 《北方经济》2007,(17):10-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党的战略任务,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促进社会和谐的经验教训,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