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文雯 《发展研究》2020,(10):88-9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着重点,探索社区治理精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福建省结合各地实际,对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打造出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面向现代化、信息化、透明化的新时代,社会工作在介入乡村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乡村治理环境的变化、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策略、制定完备的社会工作服务体制,以此为乡村治理解决顽固性问题、提高乡村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为乡村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治理人才,从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海龙 《经济师》2007,(11):69-70
社区自治根植于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需要发育完善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完备的法律体系的支撑,而我国的文化传统缺乏"公共精神",社区中介组织和法律体系都不完善,因此不宜推行社区自治。现阶段应构建政府、社区组织、其他非营利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面临众多矛盾,社会的个体化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治理资源的分散化与社会风险的系统化、治理机构的边界分割与不断增强的流动性,以及网络世界的碎片化与现实生活的持续性之间的矛盾等,成为区域治理亟需解决的问题。协同共治是解决上述矛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方面将协同理论运用于区域治理实践,超越单一系统形成综合性的行动和治理模式,系统构建理论指导、体制机制、效果评估和反馈体系等;另一方面提升区域政府联合体协调能力,提升多元化主体参与治理的权利和能力,并进一步在行动中产生创新性理念。  相似文献   

5.
加快数字化发展与建设智能化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已有研究探讨了数字治理平台促进政社合作生产的现象与过程,但鲜有文献讨论数字治理平台如何提升政社共治有效性.从数字治理平台的功能维度出发,文章构建了数字治理平台打通政府与社会"双循环"的三大机制:参与机制、中介机制与动员机制.基于对浙江省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发现:数字治理平台的参与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多元治理主体,中介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互动规则和制度基础,动员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目标共享、资源整合等动力基础.最后,文章探讨了数字治理平台在政社共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时代新的养老需求出现,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随之迅速推广,这为解决我国严峻的养老问题带来了希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在养老模式、养老理念和养老技术上具有创新性。社会工作作为养老领域的中坚力量,对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工作视角下,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从老年人的需求、社会资源以及养老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侃侃 《技术经济》2023,42(2):100-108
随着我国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数字共治成为提升国内区域协同发展能级、降低交易沟通成本、扩大产业辐射力的重要支撑。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协同发展基础最好的地区,近年来,在依托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共治手段,助力区域协同方面,开展了广泛和丰富的探索实践。本文拟从城市群协同发展和数字共治理论视角出发,对长三角城市群数字共治创新实践作了梳理,提炼了包括长三角在内我国城市群数字共治的主要特征,并从进一步畅通城市群数字共治体制机制、构建丰富数字共治生态和工具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的养老压力也在加大。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大多数人会选择居家养老,但是目前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若将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配合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努力,则有望缓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压力、解决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基础生活照料及情感需求,进而可以联合养老机构为农村老年人群提供精准优质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9.
杨玉峰 《经济前沿》2007,14(10):66-68
一、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已从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共治 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社区还是一个新事物,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文化、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在指出企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现代性局限的基础上,把共主体话语、社会嵌入性和企业组织范式结合起来研究,提出和论证了在共主体这一广角视域下的“嵌入性企业范式”及其特征,认为该企业范式是一种“经济-社会”系统和多重关系的函数,有经济和非经济属性,受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正式非正式权力中心调控,有内部的和兼具内外部双重属性的组织要素和标准非标准双模分形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实行经济和非经济战略,有经济社会双重边界和双网机制的网络化企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F社区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日常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方面都有较强且多样化的需求,这些需求单靠老年人自身、家庭和社区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社会工作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运用外展、个案、小组等方法介入老年人服务,政府、高校、社会工作机构三方联动是社区老年人服务路径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面对药品安全事故频发、治理工作失责、治理体制固化等问题,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治理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因此,药品安全的治理亟需创新.以多元主体治理理论为指导,分析药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牵涉的不同主体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打破药品安全治理所陷入的恶性循环,助力于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与科学监管体系的建构.通过第三方监管、行业协会自律...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不断加深,要有效促进社会福利和养老工作正常进行,就要在实践中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其中.社会工作内容多、形式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基本生活保障重要内容.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因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该文系统阐释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式;剖析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的责任界定不清、盈利模式不成熟、第三方进入及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培育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社会共治与社会善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治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治理资源下移和治理工具日益专业化,基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的基础更加完备,其基本内涵包含分析思维、理论证成、传统模式三方面。浙江省桐乡市率先推行现代意义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同时也面临群众活力不够和持续创新发力后劲不足的困境。因此,以SCC三维分析框架理论创新基层社会"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在宏观层面完善制度标准设计、中观层面推进治理结构整合、微观层面加快参与者能力建设,可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整体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失独人群是一个特殊群体.了解城市失独人群的社会互动现状,探索城市失独人群的社会工作服务策略,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210名失独者和300名城市居民进行了网络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失独人群缺少正常的社会互动,与"同命人"的关系最为紧密.其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了我国城市失独人群主要面临着生活和养老压力、身份认同危机、社会交往障碍、缺乏社会组织的专业引导等困难,最后从四个不同层面对城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的社会工作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餐饮为消费者就餐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潜藏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系统分析了消费偏好对消费者经历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事件概率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不同监管主体的调节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网络餐饮存在“柠檬市场”困境,便捷偏好、价格偏好对消费者经历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政府监管、平台监管和媒体监督下,网络餐饮的“柠檬市场”困境被缓解。此外,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信息渠道也能削弱消费偏好对消费者经历食品安全事件概率的影响。文章认为,完善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需要在社会共治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主导型治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协同型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9.
田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68-269
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当前中国一些大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并导致了行为偏差,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分析了大学生差生偏差行为的原因,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意义,并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提出了大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助治理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在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的同时,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道德和公益责任,以实现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双赢目标。最后,文章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监督和约束制度、树立积极主动的社会责任观是我国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