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对推动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大意义,其形成与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之间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极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容,为中国特色对外文明交往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科学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了认识论、重点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同时中国奉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通过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健全立法机制、提升生态环境立法质量,加强立法引领、护航绿水青山,落实改革方案、破解生态难题等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书写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天津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4.
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文明演进趋势,弘扬马克思主义人类交往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文明交往思想与经验,借鉴当代全球思想文化精华,形成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坚持多元多样是基础、平等尊重是前提、开放包容是动力、和合发展是目标,强调各美其美与美美与共的统一、以我为主与兼收并蓄的统一、和而不同与聚同化异的统一,在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多元主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文化指引,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消除了思想文化障碍,为促进国家间互信合作夯实了文化基础,也为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引。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地认识、理解、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充分掌握、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质与内涵,科学统筹的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以法治为基础,注重对大众生态文明观念的引导;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良好素养的学生;加强大众化教育这三种途径,学习好、坚持好、落实好这一惠及子孙后代、涉及到自身福祉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报告的一大亮点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重要成果之一是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总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全球危机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反思人类发展的成败得失,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伟大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也为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当前生态文明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党历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其在时空上呈现出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又是理论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波 《理论观察》2001,(6):38-40
“文明冲突”是文明互动的结果。从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l眵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文明通过“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文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刍一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仅经济上要实行对外开放.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必然面临着外来文明的碰撞和冲击。只有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现代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吸收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高校在其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文章以政校合作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高校融合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研究了高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如何克服耦合困境,通过要素耦合、内容耦合、机制耦合,找到适宜的耦合路径,形成一个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特点的良性耦合系统,以实现政校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生存条件等不同差异造成文明的差异。中国共产党聚焦时代发展问题、中华民族发展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探寻文明发展逻辑,在中国发展总体布局的构建中逐步深化文明认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飞跃中不断继承中华文明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及内在矛盾提供新方案,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发展前途指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为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一,要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第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要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第五,要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涵盖丰富、系统完整。这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下,基于我国生态、资源和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它将给我们带来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魏德平 《魅力中国》2013,(11):360-360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期盼,不懈的追求。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战胜野蛮。从不文明走向文明,由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的发展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地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理念,"新时代"正是其中之一。文章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政治观主要表现为"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政治主体观,"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发展观,"反腐倡廉"政治清廉观,"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政治稳定"政治生态观。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理念所具有的生态观,应该是兼容平衡与发展两种取向,既符合人类利益,又符合生态规律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高红霞 《发展》2018,(9):7-9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可以说,党的十九大开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