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矿产资源消费国,当前石油、铁、铜、镍、钴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品供应“大头在外”的格局没有改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资源政治化、价格金融化、政策调整逐利化等问题突出,并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主要资源生产国政治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境外资源供应面临系列风险冲击,矿产资源供应链体系变得更为脆弱。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一方面需要加强紧缺战略性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增强守住资源安全底线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多部门协作,深化矿业国际合作,增强国外供应能力,并加强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全面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和全产业链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中国和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如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人民币汇率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探讨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探讨该相关性针对不同地区是否具有差异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币汇率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人民币汇率越高,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越低;同时,人民币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各个省份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7):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矿产资源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主要是由市场来调节的,或者说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际上这种作用在矿产品市场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代替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加强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必须明确调控目标,往哪里调才能满足宏观管理的要求?根据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它的需要情况,对宏观调控应当提出如下6个目标:一、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是指从地下…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形势下航运业的风险和机会,对我国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中小航运企业融资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回顾总结,然后归纳航运企业融资的基本方式,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小航运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3个方面对改善我国中小航运企业融资环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的地位与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并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新发展格局下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国内资源保障为底线,兼顾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为补充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经济政策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在系统分析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3个阶段经济特征基础上,指出我国矿产勘查开发存在基础地质调查投入不足、矿产勘查激励政策尚不健全、矿产开发税费体系不完善等3方面问题。结合部分国家关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方面的经济政策实践,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经济政策改革方向:(1)国内重点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和服务、建立健全矿产勘查激励政策、完善开采阶段收益分配制度;(2)加强国外资金补充能力建设应以资金支持为核心,构建稳定的海外投资合作关系、制定形式多样的资金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
11.
李全中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6):23-27
[目的]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我国对外农业投资以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农产品贸易、对外农业合作、对外农业投资)的影响。[结果]\"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农业投资不断扩大,农业对外投资金额不断增加;2014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且上升幅度很大;农产品出口额连年递增;贸易逆差也呈现出逐步缩小的变化趋势。[结论]\"一带一路\"建设意义深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提升,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农业合作更加频繁、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农业对外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实现市场互惠,保持各国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最终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梳理了美国关键矿产目录清单制定、关键矿产战略与政策演进过程,总结了美国关键矿产战略精细化发展的目录清单研究阶段、供应链风险研究阶段、建立矿业联盟阶段三个阶段。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战略性矿产保供存在的不足,从建立战略性矿产定量化动态评价体系、加强战略性优势矿产的冶炼加工能力、多措并举稳定海外供应链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矿产资源保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为缩小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我国提出并推行了一带一路战略。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作用,提出了落实战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使我国所在沿线省份形成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体。本文首先在Ramsey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增加农户农业投资的有效路径。然后利用重复剔除纳什均衡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地方政府和农户农业投资的博弈关系,最后通过构建VAR和VEC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两大农业投资主体的协同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认为,农户对农业投资收益率的理性预期和降低农户的资金借贷利率可以提高农户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农业投资资金是否充裕是农户农业投资的约束条件之一。VAR和VEC模型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和农户农业投资相互影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长期来看两者存在稳定均衡的协整关系。未来沿线省份的地方政府应从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氛围等软环境着手,在保持自身农业投资稳定可持续的同时努力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建立对农户金融扶持的长效机制,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对农业发展的理性预期,从而进一步巩固农户在农业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农户农业投资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年初,在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下发《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初步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新的转机。但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蔬菜是中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出口国,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以蔬菜为首的农产品贸易未来如何,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蔬菜国际竞争力,为相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全局莫兰指数以及空间杜宾引力模型,从贸易国双方供需、比较优势、贸易成本三方面探究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结果]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表现为空间集聚现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蔬菜贸易额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蔬菜单产、蔬菜贸易价格对蔬菜贸易额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均蔬菜产量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国人均GDP、人均蔬菜产量以及蔬菜单产的直接效应分别为1.062、-8.868、4.391,非空间模型中这些影响因素的弹性估计值均被高估,被高估的比例分别为12.8%、34.8%和11.8%。[结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的空间关联性客观存在,应积极发挥核心地区的贸易溢出效应,同时与蔬菜贸易量较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蔬菜贸易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一带一路”共建的十年,新疆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守正创新共筑辉煌,积极汇集共同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行稳致远中更多更好造福人民;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优势资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赋能添动力,持续巩固拓展“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成果。深化团结合作发展,共赴“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和根,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确保“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方向不偏、宗旨不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精髓,科学解决核心区建设面临的时代新课题;着力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体系化学理化;注重从各国丰富而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汲取“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理论创新智慧;统筹推进国内和涉外法治,以良法善治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