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利用Critic客观权重赋权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DE指数逐年上升,东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变化趋势,全国30个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高到低可以划分为四个梯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因此,要基于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采取差异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均衡化发展,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省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30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分析法测算了30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并从制造业整体层面,将江苏与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四省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认为,江苏省制造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同时达到技术与规模有效;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而规模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江苏省制造业整体技术效率相对其他四省市而言水平较低。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需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促进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欠发达地区生态资源优势的背景,以贵阳市为例,侧重于反映生态资源禀赋的视角,构建旅游竞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四个维度共17个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综合模糊评价法测算了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值,贵阳市旅游竞争环境优势逐年提高。进一步利用IPA象限图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贵阳旅游竞争环境优势提升重点在于挖掘生态优势与改善基础设施。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改善欠发达地区的落后格局。  相似文献   

4.
根据创新理论,结合现代企业特点,从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创新管理能力、财政支撑能力5个方面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了20个2级指标;利用模糊集理论建立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用频数统计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集,通过实例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成员,正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成都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北京进行对比,运用熵值法测算了两个城市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分析了两城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理论上,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发展、引致技术创新以及增加社会效益等途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证结果表明成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二者已达到中级协调阶段,但与北京相比还有待提高。基于此,成都应借鉴北京等城市的相关经验,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加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实现二者的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2016年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并分析了各分行业TFP发展存在的异质性及其对成长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改进、配置效率改进以及TFP指数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制造业异质性对成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产诱发系数视角,探讨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运用1995~2011年间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小于发达国家。为分析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弱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测算了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的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发展物质投入比重偏高,不利于优化制造业出口。根据理论机制分析,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开路先锋"和"后勤保障",因此优先发展服务业是提高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动态能力对企业国际化扩张和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四个维度的基础上,以国际扩张战略为中介变量,探讨了国际化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205家江苏制造业国际化企业的经验研究表明:环境感知能力、组织结构柔性、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有助于企业通过国际化广度扩张提升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价值链重构能力、环境感知能力和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有助于企业通过国际化深度拓展提升竞争优势。企业国际化发展应加强国际化动态能力的建设,合理权衡国际化广度扩张和深度拓展问题,建立以动态能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为考察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能力,基于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分析,构建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选取1995—2012年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1995—2012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了稳步提高,但综合能力不强。从内部排序看,食品饮料行业历年垫底,传统优势行业排序下降,重化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排序显著上升。聚类分析表明,经济能力较强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弱;国际竞争力强的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最弱;且两者与自然关系不和谐。只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行业才表现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关系,但国际竞争力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 Malmquist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然后,就生产性服务贸易前向溢出效应对中国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TFP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均能显著提升我国所有类型制造业的TFP,其中跨境贸易比商业存在的作用大得多;虽然两者都是通过改进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来提升制造业TFP的,但其对制造业TFP的具体作用及作用途径却受到制造业行业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两业融合程度及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相比于数字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确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并以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驱动作用,而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两业融合的推动力度更强。本文最后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激发两业融合动能以及推进制造业区域数字化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的高离职现象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职业成长问题。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构建职业成长的主客观测量指标体系。组织内职业成长是主客观指标的整合,主观指标包括晋升可能性、职业潜力、一般能力提升和特殊能力提升等四个维度,客观指标包括加薪、岗位平行调整和岗位晋升次数等三个维度。这一结论为今后员工职业成长的研究和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4.
测算1999、2003和2007年3个时点中国12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并用Grili ches和Regev(1995)分解方法首次对行业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分解。结果发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都低于在位企业,退出企业平均生产率最低;进入企业自身存在异质性,最初生产率高的进入企业更可能存活,且其生产率很有可能收敛至在位企业的水平。考察期内绝大部分行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中,进入和退出企业生产率的差异约占8%—30%,在位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增长只占10%左右,而市场份额重置导致的生产率增长约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关系及影响机制探究,选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银行、保险、股票、房地产和宏观经济五个维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运用CRITIC赋权法合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采用两步系统GMM法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标对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抑制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覆盖规模越广、数字化程度越高,抑制作用就越强,且抑制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可作用于资本转移和金融发展,从而间接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数据,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出发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运用SYS-GMM和门槛回归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OFDI对原创型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而对模仿型创新能力具有抑制效果;中国制造业OFDI对原创型及模仿型创新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和东道国异质性;中国制造业O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门槛效应,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影响了制造业OFDI创新驱动门槛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与能力基础模型,认为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于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或能力,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认为,制造业厂商的服务创新能力,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制造业厂商有必要在动态中塑造自身的独特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漳州电信行业为研究对象,从规模实力、市场开拓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四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漳州与福州、厦门、泉州、莆田、龙岩、宁德、三明、南平八大区域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找出制约漳州电信行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提升漳州电信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进一步将技术效率指教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数字经济研究中,并不存在具有统一统计口径的测度核算体系。为了构建数字经济核算和测算数字经济规模与经济效应所需度量工具,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测度的框架结构,基于数字经济测度的基本目标,明确了数字经济测度的基本原则,基于基础设施、社会自主权、创新和技术选择、就业与增长四个维度,选择了宽带普及等23个指标构成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