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从落后迈向腾飞,中国企业从萌芽走向崛起,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已然登上历史舞台,擎中国商业之巨擘,领中国管理之走向,普受世人之拥戴。毋庸置疑,这些商业领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决定着中国企业的未来。那么,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什么营养?他们骨子里流淌的商业基因将引领中国管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7,(6):2-2
<正>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描绘了未来的商业社会,将处于一种更为剧烈的变革之中,随着变化的加剧,未来企业更长寿还是更短命?这一切,都源于商业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力量。已经过去的2006年,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的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的管理事件,就能揭示出中国企业的管理真相  相似文献   

3.
<正>到今年,“商界木兰”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任何一件事用心做15年都是珍贵的,它累积出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短期可以实现和达到的。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了15年对中国商业女性的追寻,《中国企业家》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洞察商业女性以及女性商业影响力的视角,并形成了一套评价商业女性的方法论——除了商业上的成功和财富外,我们更在意女性在商业世界中的独特性,她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她们的舍与得、爱与怕。面对同样的商业世界,她们有什么不同于男性企业家的困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商业男孩     
我们把一群20岁出头的“商业男孩”推上了杂志封面。老读者知道,这在《中国企业家》创刊20年来还是第一次。20年来,杂志的封面人物,一般都是成熟老练的著名企业家,所以业界也常说我们是“大企业家杂志”。  相似文献   

5.
法国小说家加缪在随笔《西西弗斯神话》一开篇就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可否自杀。对于我们这个不断更新的商业社会来说,企业家的自杀意味着什么?2004年,让幸存下来的企业家心有余悸,但历史在2005年并不是不可能重演。企业家的自杀和自蹈险地,充分说明了在我们这个商业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贪婪的放纵和随意。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不择手段的发家致富,无疑是商业社会使人性异化的种种表现之一。必须有信仰,必须有敬畏。事实上,关于商业伦理和道德的探讨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我们曾经习惯于从市场营销、经营战略、管…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4,(Z1)
<正>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在高峰论坛中,企业家就“中国未来10年,分享商业未时代”、“中国能否持续领跑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如何在中  相似文献   

7.
读者     
公司无所不在《中国企业家》300期特刊中国商业进程走过了30年,尽管对这30年不乏各种争论,但是对于30年在我们身边、身上所发生的现实,商业对中国的影响与改变,甚至未来将继续产生怎样的影响,总结得还是太少,所以  相似文献   

8.
伦敦商学院战略与国际管理教授朱利安·伯金肖(JulianBirkinshaw)观察到,大多数商业领袖意以到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社区进行管理升级。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企业家》杂志特派记者专访了朱利安,听他描述管理大未来。  相似文献   

9.
这份企业领袖名单,也是一个观察中国商业的窗口今年是企业领袖名单发布的第二十年。2003年,《中国企业家》首次推出了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名单,自此20年不间断地记录当年颇具影响力、对中国商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20年间,共计133位企业家登上影响力企业领袖名单,几乎囊括了那些你叫得上名字的企业家。21位企业领袖由于对中国商界的卓越贡献,获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10.
20年,25人,他们的一转身,是中国商业史年轮上的一个个动人缩影。 20年,一本杂志见证了企业家群体描绘中国商业史的动人情形:我们见证了他们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受 人尊敬的一个群体,我们见证了他们成为国力间较量动力的历程,我们见证了他们的命运沉浮,我们见证 了他们的智慧、成功、失败、悲伤……  相似文献   

11.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8,(5):116-118
中国到了给企业树碑立传的时候了吗?企业家为什么需要被记录和阅读?企业史写作有哪些原则?哪些企业史值得期待?想像——30年后,中国商业的历史图书馆里,哪些公司案例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哪些企业家成为"典型场景下的典型人物"?会是联想、海尔、华为、阿里巴巴吗?会是《蒙牛内幕》、《联想局》、《道路与梦想》、《激荡30年》吗?未来很难预设,就像历史不能假设。中国"企业史"命题的现状是,"中  相似文献   

12.
驾驭繁荣     
"繁荣距离危机有多远?也许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我们能管理好繁荣,它可能持续10年、20年,甚至是50年。如果管理不好,我们可能会陷入预想不到的危机"这是一个属于他们的年度约定。每年的12月8日、9日,中国的商界领袖都会相聚北京,探讨、反思、激辩那些影响他们和被他们所影响的年度商业命题。从2002年的"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个性"、2003年的"新领袖——决定未来的商业力量",到2004年的"全球化的天花板"、2005年的"中国企业的冠礼"和2006年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式商业伦理",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犹如五道年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22,(12):90-90
一、名单介绍《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直关注企业家群体,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关注新商业文明:每年的“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是对企业家群体的商业成就与社会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中国商业史的记录在过去20年里,雷军、张一鸣、王兴等133位企业家先后入列“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其中,曹德旺、任正非、宁高宁、马蔚华等21位企业家也因对中国商界的卓越贡献获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围绕“行动派”这个主题,我们经过前期大量的候选人收集、讨论,形成了百余位的企业家候选人名单,再经过专家评审、定量指标以及网络投票,最终发布了今年的企业领袖名单。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在成熟壮大,企业家也在不断走向成熟.其中对于企业管理的认知与水平的提升将是未来考验企业家实力的一大指标,如何构建企业的组织力将是未来我们需要面对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15.
"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 论坛"开幕在即,"全球最受尊敬的 CEO"、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前董事 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届时 将与中国企业家共同分享其享誉全球的 管理思想和最新企业经营理念。这是一次 穿越20年的对话,是一次全球商业标准 首次印证中国本土企业管理智慧的盛会。 今天,中国企业家经过20年的勇猛  相似文献   

16.
回顾改革开放2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也经历了很多企业陨落与衰亡。一系列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提醒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如果不能走出诸多管理的误区,还会有更多的悲剧上演。当前民营企业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历史阶段,如何解决民企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企竞争力?这是许多民营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管理咨询的实践经历,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整理出来,以提醒企业经营者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把一群20岁出头的“商业男孩”推上了杂志封面。老读者知道,这在《中国企业家》创刊20年来还是第一次。20年来,杂志的封面人物,一般都是成熟老练的著名企业家,所以业界也常说我们是“大企业家杂志”。类似的“破格”,曾经有过一次,不过那批人的年龄大体已在成熟的35岁左右。 2001年3月,也是一个初春,正当创业板呼之欲出之时,在风险投资和券商的共同推动下, 很多新兴的中小企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我们决定推出“未来之星”排行,每年选择21位“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那些企业营业规模当时大多在5000万元人民币到5个亿之间,成立时间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不是现在如何,而是通过管理在未来如何。今天那些如日中天的企业,十年后能够存在一半就是不错的结果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年龄仅为两年半,也就是不到三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 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 关。 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  相似文献   

20.
女企业家的性别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凡一提起企业家,人们便会想到倪润峰、张瑞敏等,可有多少人说得出中国知名女企业家的名字呢?几千年的封建落后思想和男权社会禁锢了女性向企业家迈进的步伐,阻碍了女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多少年来,我国女性在企业界所占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妇女社会、经济、政治和家庭地位的巨大变化,中国女企业家阶层已经出现,并在很多领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那么,中国的女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她们与男企业家有些什么样的不同?她们将有着怎样的未来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