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燕  邓旭 《企业经济》2003,(6):91-92
20世纪80年代,不少西方学者突破了传统的观念,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力图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出更加深刻的分析和更加合理的解释。这就是西方管理理论在上个世纪的最大突破———企业文化理论(也称为组织文化或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理论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的一次挑战,它的发展使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初的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从西方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情况看,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以价值观、价值体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西方学者所说的企业文化同我…  相似文献   

2.
小辞典     
《中外企业文化》2005,(8):80-80
企业文化研究的派别:企业文化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现了两种方法的派别,一派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沙因教授(EdgarH·Schein)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也曾提出进行现场观察、现场访谈、以及对企业文化评估的步骤等,但是,由于这种方法难以进行客观的测量,在探讨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时,本栏目责任编辑:苏大军(sudajun@sohu.com)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因而受到批评。另一派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教授(Robert·quinn)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他们认为组织文化可以通过一定…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文化》2005,(11):80-80
企业文化的测量1991年,英国的JAI出版公司的《组织变革与发展》(ResearchinOrganizationalChangeandDevelopment)第5卷刊出了五篇关于组织文化的论文。其中,有关企业文化测量的论文有三篇:①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DanielR.DenisonandGretchenM·Spreitzer《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竞争价值的方法》,主要介绍了竞争价值框架,描述在此框架下所定义的四种主要的文化指向,目的在于探讨竞争价值模型对于研究组织文化的用途。②克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的RayamondF.Zammuto和美国医学院学会的JackY·Krakowe《r组织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  相似文献   

4.
孙武 《人力资源》2008,(3):42-45
企业招聘员工,对"优秀"的要求是相对的,对"适合"的要求是绝对的.换而言之,匹配是招聘的黄金法则.招聘中应力求达到两个匹配:(1)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个性与工作任务要求相匹配,即P-P(Person-Position)匹配; (2)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相匹配,即P-O(Person-Organization)匹配.后者正是文章阐述的重点所在.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各自的"水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是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否则,不是企业淘汰人才,就是人才因对企业不满意而跳槽.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外对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并不一致.本文结合代理理论和组织理论,以产品市场竞争为情境变量,研究了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通过采用2001 ~ 201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转型经济的中国,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更多地支持了代理理论提出的负面影响的观点;但是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代理效应受到更多约束、组织理论所提出的冗余正面效应更加凸显,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被弱化.  相似文献   

6.
郭朝晖 《企业经济》2002,(12):36-37
在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中,组织的内涵包括四个相关的方面,即组织架构、作业流程、组织文化和组织的管理与评估系统,这四个方面构成钻石的四角(图1).钻石模型从一般组织理论的角度,概括了与组织发展紧密相关的四个方面,为一般组织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但是,这种二维的组织模型运用到某一个具体的组织中时,缺乏一个有效的先导因素.事实上,对于特殊的企业组织,在其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除了这四个方面外,还应包括企业的战略,它是企业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计划,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转,获得预期的效率,经营战略是基础,完善的战略是企业经营取得高效的保证.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组织模型应呈现为三维立体的状态(图2).其中,战略是企业运行的核心,它将成为企业作业流程、企业组织架构、企业组织文化、企业管理系统联系的纽带.在企业战略确定之后,工作流程是完成工作和创造价值的机制,流程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能否成功实施,工作流程的设计限定了工作设计和用什么样的人来完成这些工作,以实现企业的战略.这就产生了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和用于衡量、雇佣、培训和发展员工的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又带来了一套关于企业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态度、信仰和文化准则,并由这些态度、信仰、文化准则来支撑工作流程的执行,以便成功实施企业战略,这套企业运营哲理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它是企业运行的一根无形的指挥棒.  相似文献   

7.
李文广 《活力》2012,(19):108-108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属性 当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了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 1.企业文化的概.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s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所谓行为方式,就是稳定的行为倾向,行为方式是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的体现,通过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只是企业的一个部分,对一些刚刚建立的新企业来说,有机器、设备、工具、技术、产品、组织和制度等,却不一定有文化.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美国管理学家约翰.科特是世界著名的管理行为学和领导学的权威。科特的《总经理》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具有意义深远的力著,成为企业领导者的必读之作,并被列为美国MBA硕士学位的必读参考书。后发表的《权力和影响》、《成功领导的因素》,以及1990年出版的《变革的力量》,突破了经理角色理论的框框,其中关于企业家的领导艺术以及产生根源是对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的重大发展。约翰·科特企业领导理论研究的是领导过程、结构、领导艺术、企业领导环境的产生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作用。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后者是在前者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科特理论中最有首创精神和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组织理论由彼得·圣吉提出后,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争相学习.文章认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所提出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软管理,一种企业文化.通过对学习型组织和传统企业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探寻一种合适的方式将学习型组织文化融入到现代企业当中,以提高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案例研究以内部激励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以及中国文化特色为分析框架,通过对青岛港的案例研究,探讨和分析创新型企业文化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本文详细考察了青岛港的创新模式,从业务流程创新、领导方式创新、学习型组织创建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总结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之后,以社会交换理论和内部激励理论对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影响路径进行分析,得出与社会交换理论相联系的组织信任感、授权感,以及与内部激励相联系的选择感、胜任感、意义感和进步感等共同促进了个人和组织的创新绩效提升的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垂范、集体主义与人际和谐的特色,促进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创新绩效提升,也推动了企业凝聚力与整体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