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而教育的发展是城市整体竞争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拥有高等教育集群效应的城市来说,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高等教育的人才优势,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带动城市发展,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南京的三大大学城的学生与南京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运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学城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学城作为城市文化重镇对城市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从狭义文化层面,大学城对城市文化起到继承与推动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文化的疏离与流失。从广义文化层面,大学城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同时也带来了城郊景观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城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崛起,一些城市竞相投入其中,形成了一股建设大学城的热潮,如廊坊东方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重庆大学城等等。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近60个,涉及到20多个省(市、区)。在大学城建设“蓬勃发展”的背后,  相似文献   

4.
大学城目标取向及运行模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城的迅速兴起,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局面。当此大学城建设方兴未艾之际,特别是对高等教育发展较慢而又要借此潮流扬帆直追的城市来说,应很好地把握大学城的创建目标及运行模式,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大学城不是通过搬迁或合并对学校的简单放大,在当今知识经济勃发、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化的大势中,大学城的创建必须超出传统的办学理念,其功能应是多维的,其运行模式应是多元的。一、大学城创建的目标取向(一)革新教育取向,大学城应是教育资源共享的“高校联合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我…  相似文献   

5.
沈北大学城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8月中国第一座大学城--坐落于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开工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建成大学城达五十多个.伴随大学城建设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正在逐渐地从一种边缘性或适应性组织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成为一种核心组织和主导力量,大学城的建设必将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大学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全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高潮。经过高等教育急剧扩张之后,大学城逐渐回归理性。而今时代赋予大学城崭新的含义:一方面大学城已经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另一方面,这些大学城与城市密不可分,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城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仙林大学城自2002年建设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成为大学城建设的一种典型模式。本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仙林大学城建设的可行性、必然性.对影响其建设的条件及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发展挑战提出完善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中,几乎没有哪一所名牌大学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某个区域,往往是不同类型的大学聚集在一起,互动发展,共生共荣,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通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如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城,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从国外大学城的经验看,大学城是大学群集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高红 《环球财经》2003,(12):46-46
日本人办大学的一些经验值得中国一些城市在盲目建设大学城时,认真思考一下该怎样赋予大学城全新的经营主项——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大学城"热看我国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明  马智胜 《辽宁经济》2002,(11):18-19
近几年,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兴起创建大学城的势头,如已建成的北京东方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以及规划中的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上海闵行大学城、合肥大学城、武汉大学城等等。大学城的热潮是迎合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新举措,也是21世纪中国高校董事会运行模式与实践的新尝试。一、大学城的综述及基本评价“什么是大学城”,不少对这一新生事物予以密切关注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是从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的角度来看,大学城是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而构成的,具有特定教育整体功能和环境功能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11.
大学城建设的总体方向没有错。但是,大学城建设的价值错位,已经或正在影响着大学城的健康发展,若不及时修正,将背离大学城建设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大学城是 国际城市的需要 国际大学的概念简言之,即:超越国界、民族、文化,以高等教育为主体,实行产业化运行的教育集合。 作为基础产业,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作用。结合大连国际商务学院三年办学跳越式发展经验,超前建设国际大学城,在理论上,是在我国高教研究理论的空白地带树起的第一座航标;在实践上,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先行者。 看一个城市是否是国际城市,与它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即城市功能的高级化。大连的城市功能确定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这…  相似文献   

13.
虞付月 《浙江经济》2007,(22):56-5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和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紧扣“城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逐渐形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翁琼琼 《魅力中国》2014,(16):248-249
随着双语公示牌在各个城市的普及,英语公示语的翻译错误也屡见不鲜。杭州地铁的开通对杭州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化进程有重要作用。而地铁公示语的错误则显得更加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公示语的功能与定义,实地考察,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大学城地铁各个站点的公示牌和标示着手,收集实例采集数据,对下沙大学城地铁站的公示语做了现状的总结,对常见的几类错误进行归纳,并且针对错误提出修改的建议以及总结。旨在对杭州公示语持续建设能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今社会,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同样,高等教育要上规模、上水平,谋求大发展,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也应运而生。目前许多地方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大学城,在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城的建设始于2000年的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此后,各地的大学城纷纷上马,越建越多,越建越大。一场被称为“圈地运动”的大学城建设热潮席卷全国,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已建或在建大学城。  相似文献   

17.
<正> 大学城运管模式与特点近年来,大学城的建设成了全国大中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大学城的建设和运作不能仅仅靠政府,不能仅仅靠大学,也不能仅仅靠企业或社会组织,而是政府、大学和企业三种力量的有机整合。所以,我国成功的大学城建设和运作模式采取的是政府统筹、大学主体运行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模式。 1.政府统筹。政府统筹是指政府在大学城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地点选  相似文献   

18.
大学城建设与运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但在建设运作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如规划不科学、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难以共享,产学研尚未良好结合,文化底蕴缺失,融资债务问题凸显等。因此,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对促进大学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下,当国家审计署掀起的"审计风暴",让我们见识了国家电力公司、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工商银行等在资金运用上的巨大违规行为时,"大学城"这个并不时髦的词汇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因为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于6月23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关于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披露国家审计署对南京、杭州、珠海、廊坊4个城市的大学城开发建设情况的审计调查表明:项目建设违规审批和非法圈占土地问题突出,建设贷款规模过大,存在偿贷风险。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