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助GIS技术,定性分析了贵州省贫困状况的分布、生态脆弱与贫困在地理空间上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脆弱与贫困的空间自相关计量模型,利用Geoda095i软件,实证分析生态脆弱对贵州地区贫困的影响及其程度,并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研究的重大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年鉴资料,从中选取了10个与生态脆弱有关的统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环境划分为7类,并着重研究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分析其生态脆弱区的特点,研究解决办法,为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国家之一,而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环境管理复杂,需要设置生态红线以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理论渊源与内涵,厘清了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认为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是必须的。进而构建一个差异化管理与监督机制、越线责任追究机制、民众参与机制、生态绩效考核机制、部门利益协调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六维的创新模式来保障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重经济轻心理和精神救助、重生存型救助轻能力发展以及救助对象不尽准确等问题,以直接经济救助的生存型救助方式并不全面。发展型救助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核心投资理念,将"助困、育人、成才"的发展型救助理念注入到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实践工作中去,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有助于对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这一核心因素的综合培养,助其长期摆脱困境,并带动父母家庭脱贫。  相似文献   

5.
西南岩溶山区是举世公认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视野下,不仅要对长期以来遭受破坏的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而且要发挥潜在的资源富集优势,消除贫困,把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西南岩溶山区生态、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脆弱区环境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对生态脆弱区人民生存和发展异常重要,其基本要求在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这种关系的协调取决于能否解决本区域的环境冲突,尽量减轻人类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等活动对脆弱生态造成的压力。其中,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环境资源管理的制度与政策对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属性与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能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为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提供空间。同时,人类活动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生态脆弱区(…  相似文献   

7.
从贫困的本质入手 ,指出生态贫困是贫困的一种基本类型。在界定城市生态贫困内涵的基础上 ,对我国城市生态贫困的特征、成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由物质贫困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国内外对贫困生救助情况的研究以及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原因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构建贫困生心理救助体系的思考,即以贫困生个体为中心,高校为主导力量,再配合家庭和社会共同携手的心理救助体系。这对于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和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救助制度: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保障,对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现行的城市贫困群体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并对我国新型城市贫困群体救助制度的构建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0.
离开农村的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离开农民幸福的社会称不上是和谐社会,离开农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无从谈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农村人口绝对数字还在增长,人均耕地、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农产品商品率低,剩余劳动力持续增加,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赋予劳动者实用的技能,使之在以后的生产活动中具有增值效应,惟有如此,才能促使农村贫困救助的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才有保障,致富才有基础,农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部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西部旅游的展开,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概括了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特点、界定了民族文化生态的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部旅游对民族文化生态的冲击,并探讨了西旅游对民族文化生态的改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尚未形成系统的企业创新文化理论。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文化研究的述评,梳理了这一研究的脉络,对企业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进行了辨析,阐述了双重文化贫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加快转型、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优化社会生态环境更为紧迫。大力加强公益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非营利组织成长发育的社会生态环境,是非营利组织制度设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探广西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广西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由于强调大自然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在民族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往往对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从广西民族生态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探讨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问题,促进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民族生态旅游产业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5.
秦地陕西兴衰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历久弥新的秦文化是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文资本。在人们经历了思想巨大解放、又经历着不断解放思想新课题的进程中,我们应坚持经济文化互动发展原则,挖掘秦文化之现代价值,建设先进文化,以之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文化随着秦的一步步崛起而逐渐成熟,并对秦的崛起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秦文化的优秀品质可以概括表述为:开拓进取,创新思变,求实重利,尚武尚法,勤勉诚信以及开放、兼容、博取等。完成全国统一后的秦文化虽因统治者的背离而有所异化,但主流精神仍是不容否定的,且继续发挥着积极的历史作用。秦王朝的早亡,是统治者背离秦文化的亲民、爱民和勤勉奋斗精神,并将秦文化的兼容、博取品格异化为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同时也与秦文化在变成为全国统一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有关。特别是在文化融合过程中,秦文化中的“大一统”精神及集权文化遭遇到了历史悠久、力量强大的裂土封侯文化的顽强抵抗。在这种文化冲突和较量中,秦王朝成了缓冲旧文化惯性形成的巨大冲击力的牺牲品和新生的“大一统”集权文化的试验品。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斗争已经集中在文化领域。文化问题,是一个老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世纪之交, 认真思考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现象, 研究在文化建设中的各个层面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旅游生态资源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生机勃勃,充满开发的潜力,同时也形成一个陷阱。旅游生态正在恶化,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树立全新的旅游生态资源观,资源化利用旅游生态。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在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海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共生着有悖于海西和谐发展的乡村贫困问题,并在扶贫对象和扶贫本身方面有诸种体现。促进福建省在反贫困战略、反贫困内容、反贫困参与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提出有效治理乡村扶贫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