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立波 《经贸实践》2012,(10):13-16
提到绍兴县,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水乡泽国”,联想到亚洲最大的纺织产业集散地、全球最大的轻纺贸易中心中国轻纺城。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939.23亿元,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二位,名副其实的纺织产业大基地。  相似文献   

2.
周邦 《经济导刊》2009,(11):45-46
浙江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07年其产业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了72.1%.全省集聚了众多国内知名的产业群.如义乌小商品产业群、绍兴轻纺产业群、海宁皮革产业群、诸暨袜业群等等。  相似文献   

3.
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样本,通过研究其市场型轻纺产业集群所处阶段的技术特征与问题,提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轻纺集群要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目前的技术创新滞后状况,探索适合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北省在大力推进工业兴省战略中,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与发展工业园区、促进产业的聚集和区域分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机结合起来,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据调查,至2006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类产业集群206个,关联企业10667家,员工136万多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354亿元,已占全省工业的60%。  相似文献   

5.
河间发展为京九线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的设想□孟繁增、大力抓好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几年来,河间培育了电线电缆、轻纺化工、汽车配件、保温材料、建筑材料、餐具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这六大产业,1993年完成产值18.7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8%...  相似文献   

6.
《经贸实践》2009,(7):14-15
力争到2012年,全省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庀右300亿-1000亿元、60个左右100亿-300亿元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1、韩国产业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 韩国经济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政府基于本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韩国抓住美、日等发达国家6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时机,发展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使韩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8.
陈泉标 《经贸实践》2013,(10):21-22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绍兴中心城市新组团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目前已形成轻纺、机械、食品、医药、电子、新型建材为主的社会化生产体系。面对紧缺的土地、传统的产业和严峻的市场,开发区通过实施“腾笼换鸟”战略,让麻雀飞出去,金丝鸟飞进来,在没有增加土地指标的前提下,工业经济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08,(7):1-1
每当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总有一种观点拿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业或中小企业说事,认为这些“低小散”的产业就得淘汰或退出,转以高技术产业取代。通俗说,就是别干这些少赚钱、不赚钱的买卖,转做高收入的吧。这种带着新经济良好愿望的作文,其实是教条与脱离实际的误导之论。  相似文献   

10.
《经贸实践》2008,(4):34-35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利用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基础,实行“倾斜发展战略”,优先发展轻纺工业,使轻纺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业经济出现新的高潮,区域经济特色日益显现:在嵊州市、新昌县和诸暨市南部地区,主要发展以电除尘器、纺机、锻压设备、五金配件为拳头产品的机械工业,以本地资源为原料的毛麻纺织加工业,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业,以及以氟喹诺酮类、维生素类、利福类和医药中间体为特色的医药工业;在市区、绍兴县和上虞市北部平原地区特别是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104国道沿线区域,以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以纺织、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筑和新型材料为主的产业群。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2009,(3):27-27
日前.吉林省政府下发了《吉林省信息产业跃升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吉林省将利用5年时间,将信息产业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使全省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并形成特色鲜明的光电子产业、汽车电子、软件和动漫三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严正 《发展研究》1999,(7):9-12
改革开放,福建走过了灿烂辉煌的20年,在昔日的“前线”建立起面貌一新的沿海工业区,数以万计的以轻纺、建材、工艺品、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拉动起福建的经济,出口导向成为福建经济成长的重要推动力。福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全国第七位。应当说,20年来福建的成就是巨大的,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跨世纪的发展后劲剖析看,福建经济隐藏着缺陷。为此,应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确定21世纪福建产业升级的取向。本文作者就福建发展高科技企业问题作了比较简明扼要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福建“十五”时期应坚持振兴支柱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从1993年就开始酝酿、研究建立符合省情的支柱产业。经过近3年时间的综合探研和反复比较,筛选和确立了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林产业、水产业及旅游业、轻纺工业,作为我省国民经济在“九五”至2010年培育振兴的五大支柱产业和两个重点产业。这五大支柱产业和两个重点产业的正式确立,是业经1995年10月中共福建省第六次党代会和1996年3月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4.
彭勇 《经济纵横》1996,(9):21-22
利用国际金融资本策略的创新彭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商投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初,外来资本主要靠港、澳、台商,及其它一些国家注入。投资主要表现两种形态:货币和技术设备。投入的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如轻纺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等。...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长期作为湖南省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城市群现已形成以机械、电子、冶金、轻纺、食品、化工、制药、印刷为主体的综合工业体系。城市群教育科技实力雄厚,拥有60多所高等院校和为数众多的科研机构,是我国重要  相似文献   

16.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变化最大、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同石油化工、机械设备一起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福建省的经济生活,同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的消费密切相关。本文将从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在全国的位置入手,分析发展产业集群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要,并提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研究》2010,(1):F0004-F0004
概况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5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是在优化整合原三明业余大学、财校、卫校、轻纺工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基础上组建。  相似文献   

18.
1.世界纺织工业移动俪况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属于投资少、见效快、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的行业,纺织工业由于用人多,工费随着城市现代化日益增长的工资性支出水平日益上升,而成为影响成本的最重要因素。在世界各地城市刚兴起时,往往以轻纺工业为经济支柱,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生活费用随之猛增,城市最终成为金融、贸易、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的聚集之地,因为第三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最高收入的行业。举我国为例:一个外销员每年可以经营50万美元,最高可达500万美元以上,为一个产业工人全年生产总值的几十倍到几百倍…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对福建经济、福建产业发展而言都是极为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经历了突如其来的“非典”考验,经历了百年未遇严重干旱的煎熬,但全省上下和衷共济。沉着应对。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实现了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的新提高。2003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241.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是近5年GDP增幅最高的年份。  相似文献   

20.
《经济月刊》2010,(6):100-100
近年来,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高新技术领域最具活力和规模发展优势的新兴产业,并逐步发展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安徽省经信委推出7项重点措施:加大扶持,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加快突破,重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创新,重点抓好产业技术升级;加速集聚,重点抓好规模效应提升;加大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