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李庆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52-53
从"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谈起,对"第三部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随着中国的政治领域民主化改革和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三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产生了良性的互动,第三部门的独立程度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克服阻碍改革的各种因素。主要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以应对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阻力,从而确保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杨金含 《中国市场》2009,(19):118-120
县级政府作为我国政府体系中的承上启下的关键基层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发挥县级政府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而改革的最主要方向就是要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规范政府服务、准确定位政府职能,营造一个高效的政务环境。本文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途径两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公共服务型县政府的必要性,分析了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县级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阐述了政府职能市场化产生、含义和内容基础上,论述了政府职能市场化对我国当前机构改革的意义.并进而探讨政府职能市场化下的政府机构改革走向,在这部分笔者设想构建了一些模型图,将政府职能市场化作为一种外生变量,分两种情形对比分析.提出要继续更有效地推进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电子政府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政府改革在职能转变、机构精简、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十七大后,新一轮的政府改革随之而来。在对我国各阶段政府改革内容及特征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政府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汪素芹 《财贸研究》1992,3(4):34-36
<正> 1991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历史性突破,在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上,取消出口补贴,使外贸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新一轮外贸体制实行及目标的实现,还需要综合配套的外部环境,而价格问题是外贸体制问题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外贸体制的实施成效。因此本文就外贸体制改革与价格体系改革的关系作一粗浅探讨。一、外贸体制改革呼唤并推动着价格体系的改革外贸新体制实施的一年多来,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现在的价格体系已成为制约外贸体制运行与改革深化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政府改革在职能转变、机构精简、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十七大后,新一轮的政府改革随之而来。在对我国各阶段政府改革内容及特征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政府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贸易》2003,(3):16-20
3月10日,晨,小雪。 当国家经贸委干部小刘来到位于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的经贸委机关照常上班的时候,门口一拨拨合影留念的同事让他感到了异样——往常,这里来来往往的主角都是那些全国各地前来争取资金、批项目或者办理各种事宜的人们。今天,则是同事们的身影一次次在这里被定格。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位于长安街显著位置的外经贸部,不少工作人员在部机关门口合影。  相似文献   

10.
一、深圳市改革综述深圳市借鉴国外政府行政权三分的大部制改革思想,整合职能相近的部门,提高决策全面性、执行一致性和监督有力性。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实践,深圳市在中央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相关文件出台后,重新推出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改革后的政府减少15个机构,教育局、公安局、  相似文献   

11.
乌拉圭回合通过的一系列多边贸易协定标志着WTO法的新发展,使原来仅以货物贸易关系为调整对象的GATT法律体系发展成为既调整货物贸易,又调整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三大法律关系的WTO法律体系:WTO法的新发展既体现在对GATT法律体系的扩充,又体现在对GATT立法内容的修订与补充上:文章在论述WTO法新发展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外贸法与外贸制度中迫切需要完善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的制度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外贸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先行的外贸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它增加了对外贸易中的各种交易成本和种种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从先行外贸制度完善和贸易制度互补两方面创新中国外贸制度,以更好发挥外贸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商投资与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经典文献中的关税决定与外商投资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进行了扩展,引入了内生外商投资决定机制.通过MATLAB模拟出特定数值参数下博弈的均衡解并对均衡解的性质进行讨论,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均衡的贸易保护水平与外资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的命题,而均衡解是高水平均衡还是低水平均衡则取决于该行业的特定行业参数,正是这些行业特定参数的差异导致了现实中复杂的贸易保护结构和外商投资水平.为了检验由模型所得出的命题,文章利用中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联立方程组计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对理论模型的结论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制度原因是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发展战略过于单一,推进对外贸易数量型增长的制度供给过剩、质量型增长的制度供给缺失,受财政分税制和官员升迁的唯GDP论的制约和影响,又使得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出口贸易数量型增长产生了超强的路径依赖,而国家推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各项举措也因相关制度存在缺陷收效甚微.因此,只有从制度的完善和不断创新入手,才能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收敛成因及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自1984年以来首次出现巨额逆差,2005年逆差继续存在,但发生大幅收敛.2004~2005年间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波动使不同贸易品种、国内国际区域市场、贸易方式等受到影响;2005年相对于2004年对外贸易差额的变化,其对外贸易差额变动的一些规律性特点,对未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差额变动趋势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外贸易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入世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技术壁垒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巨大障碍,严重影响着我国产品的出口,并引起贸易争端。我国技术标准低下、产品技术水平低、对技术壁垒信息缺乏了解等是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主要原因。我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001、2002、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数据,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机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机制源自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活动、研发活动和与内资企业的竞争,文章最后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协调贸易与发展的温尼伯原则促进WTO将环境措施融入了多边贸易体系之中。2001年WTO多哈部长级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就贸易与环境议题进行谈判,力图实现贸易、环境与发展“三赢”的局面。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必须实施贸易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协议,支持环境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倡集约化经营战略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技术型产品,替代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内部化环境成本,促进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实施绿色产品战略,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以实现贸易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传统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高越 《国际经贸探索》2003,19(1):4-6,80
2002年前3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正面效应。展望200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上相对有利,但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不少。预测我国2003年的进出口增长分别在15%、16%左右。我国应积极扩大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搞好贸易配套措施、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  相似文献   

20.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国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因此,应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遭受的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在反倾销领域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