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资产负债会计发展过程中,入账资产和负债的项目不断优化,入账资产和负债的金额不断净化。本文分三个层次论述了资产负债会计的发展过程。记账基础、计量方法、计量技术三大要素的进步,使资产账面信息从不完整趋向完整;基于经济利益、现时价值、未来损失的会计思想的演进,使资产账面信息从不真实趋向真实;从关注现实到关注将来,从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从账外存在到账内确认,使负债账面信息从不全面趋向全面。  相似文献   

2.
陈菂 《会计之友》2007,(4X):36-37
本文以所得税核算的基本理念——资产负债观为切入点,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等所得税核算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多项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新准则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不符合商业实质或者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换入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应以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总的原账面价值的比例来分配总的入账成本。那么,换人多项资产方必须取得换出方关于这些多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否则就无法确定这个分配比例。而且按照原账面价值的比例来分配,是否会导致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呢?因为原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信息,按这样的比例来分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显然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苏宏艳 《会计之友》2007,(8X):33-33
新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明确提出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概念。如何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合理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成为所得税会计的基础,也是最终确定所得税费用的依据。本文试就几种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情况及其原因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税法规定,企业合并可根据合并时股权支付比例和是否要支付合并对价等情况,分别按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进行税务处理;但是,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也分别按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确定合并企业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而且,税务上与会计上适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条件呈交错状态,导致在不同条件下合并企业在合并时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并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纳税调整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转回。本文以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研究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中合并企业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会计账簿记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这样账簿上反映的人民币金额便成为账面记录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就账面成本、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金额的概念及界定谈点看法。一、账面成本。账面成本是指各种资产在取得时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在账簿中记录的实际成本,亦称历史成本或原始成本。其内涵包括:一是账面成本是在资产取得时所付出的代价,它与现时成本相区别;二是账面成本是在资产取得时所实际付出的代价,即实际成本。资产的实际成本由取得资产时的市价和相关税费构成。但不同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7.
所得税会计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要求从资产负债表观出发,计算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将资产的账面价大于计税基础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反之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伶俐  张金隆 《财会通讯》2008,(3):70-71,79
按照会计原则通常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都采用谨慎性价值予以计量。在此基础上得出的会计账面企业价值往往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形成大量的无形资产。对金融公司的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金融公司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本文借助资产互换和负债互换的价格,推算出金融公司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公式,为在账面价值基础上计算公司的真实价值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公司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会计原则通常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都采用谨慎性价值予以计量。在此基础上得出的会计账面企业价值往往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形成大量的无形资产。对金融公司的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金融公司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本文借助资产互换和负债互换的价格,推算出金融公司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公式,为在账面价值基础上计算公司的真实价值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及计量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确认收益,将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收益的计量。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确认收益,而后将确定的收益分摊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理论应用到所得税会计中,产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其差异的计算确定人手,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概念,并规范其相应的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来确认计量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债务法关注的是利润表中所列示的收入和费用在列支的时间、范围、标准等方面与税法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并按照会计所得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应税所得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税款。  相似文献   

12.
一、新准则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主要变化 1.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发生了变化。旧准则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新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资产,分别采用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维芬 《财会通讯》2006,(11):51-52
一、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历史成本计量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和负债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往往只对实际交易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确认,而不对尚未发生的交易进行估计。从股东及债权人的  相似文献   

14.
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都规定企业吸收合并时。可按照一定条件,分别采用公允价值(交易价格、协议价格)或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或入账价值。但税务上与会计上适用公允价值或原账面价值的条件呈交错状态,导致在不同条件下购买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并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纳税调整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转回。本文以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研究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购买方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示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期末,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公允价值变动及合并处理时,其账面价值需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6.
黄德祥 《电子财会》2002,(10):26-27
会计账簿是序时地、分类地、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登记账簿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加工整理环节,其作用在于全面、系统地归纳积累会计资料;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为编制会计报表、分析经济活动提供依据。账簿记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自然账簿的金额便成为账面记录的主要内容、本试就账面成本、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金额的概念及界定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本思想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收益计量的两种不同观念,但它直接影响了准则制订中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认为,不论交易还是非交易,企业收益的本质是最终为所有者创造财富,所有者财富的增加最终表现为账面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不包括所有者的投资和向所有者的分配),用公式表示为:企业收益=A净资产一(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资产-△负债-(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所以收益的计量最终取决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企业要准确的计量收益必须要对资产、负债进行准确计量,收益表只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所倡导的是会计在对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的计量上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认,即强调计量的真实与公允。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如竞争加剧,风险加大,有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果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公允价值则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  相似文献   

19.
陈菂 《会计之友》2007,(12):36-37
本文以所得税核算的基本理念--资产负债观为切入点,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等所得税核算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看过你——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该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步骤和程序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及其种类;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定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