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不久正式实施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商家单方面不得再提最终解释权。如果商家一意孤行,那么将可能面临最高3万元的处罚。这是工商部门首次明确将该霸王条款由原先的劝诫升级至处罚(2010年12月19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消费者越先生和家人一起逛商场,花了300元钱为女儿买了一件衣服,得返券150元。赵先生打算用这部分返券选购一些日常用品,可是具体到某些商品时,却被告知不适用返券。走遍整个商场,适用返券的极少。赵先生在商场转了一圈又一圈,竟没找到既中意又可适用返券的商品。恼怒之余,赵先生去找商场负责人。负责人告诉赵先生商场返券只能返还50%,至于这些返券可用于哪些商品,不能用于哪些商品,这是商家说了算。负责人指了指海报下角一处的注解,只见一行小字写着“本活动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商家举办让利、返奖、有奖促销等活动,目的是为了招…  相似文献   

3.
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最近联合颁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将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该办法针对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旨在打击零售商通过“最终解释权”归属来侵犯消费者的各种合法权益。促销,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和“眼球经济”,就其形式而言,似乎是一种对商家和消费者双方都有利的双赢销售模式。商家利用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推广新商品,处理时滞产品,调动消费者的购买冲动,而消费者也趁此机会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这一所谓的“双赢”,却出现众多不协调的噪音。商…  相似文献   

4.
据《人民日报》报道,春节期间,全国各大商场纷纷打起了促销战,各种名目繁多的代金券、优惠卡、兑奖券应运而生。许多“聪明”的商家在利用其招揽顾客的同时却不忘注明一句“本券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家所有”。那么,商家的“最终解释权”具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最终解释权”一词并不陌生,因为一说,就不难联想到退货时商家那张石头面孔和各式歪理。而与之相对的“最初解释权”则出于本人杜撰,造出这么个词儿来,实为拿这两种“权利”做个对照,以便清晰地分辨出某些缺德商人的嘴脸。根据本人理解,“最初解释权”,乃天下厂商最喜爱的大“画板”,但见他们个个如丹青妙手,描绘起天堂景色,仿佛亲眼所见,真敢朝上面泼墨着色。别人若稍示怀疑,他立刻捶胸顿足:发誓上礼拜还应邀到那儿做客来着!举例而言:一条臭水沟加一幢板楼,被他们渲染成“亲水住宅”;布满陷阱的旅游,可描绘成一条黄金线;给三只小鸡…  相似文献   

6.
在大大小小的优惠促销活动中,“最终解释权”一词常常映入消费者眼帘。发生消费纠纷时,商家一旦亮出“最终解释权”这道护身符,往往就能“化险为夷”。那么,“最终解释权”合法吗?面对“霸王解释”,消费者应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7.
“本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定金概不退还”、“财物遗失概不负责”、“消毒餐具收费”、“未选底片必须另外付费购买”……9月27日,记者从洛阳市工商局获悉,洛阳市工商局、洛阳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16条“霸王条款”,约谈62家涉及使用不公平条款的企业,并要求限期整改。(9月28日(《河南日报》)  相似文献   

8.
吴小姐在一家影楼拍一套艺术照。为了防止掉入消费陷阱,交定金的时候,她让接待小姐详细地列出了所有服务项目,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谁料拍摄完毕,她与商家就相册内做几页内页产生了分歧。虽然内页的数量是写明白了,可交定金时接待小姐所指的一页是正反两面,而拍摄处的负责人却解释为一页就是一个页码。按照这种解释,吴小姐获得的18张照片只能做在10个页码上,余下的照片如果要装满相册,其尺寸将非常小,明显失去了作为艺术照的价值。吴小姐和店家争论,但店家却指着宣传单上的“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字样来推托。“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相似文献   

9.
10.
张枫逸 《上海企业》2013,(11):33-33
中秋小长假期间,折扣券、礼品卡、VIP会员卡满天飞。在大大小小的优惠促销活动中,“最终解释权”一词常常映入消费者眼帘。发生消费纠纷时,商家一旦亮出“最终解释权”这道护身符,往往就能“化险为夷”。(9月2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我们的日常消费活动中,时常会发现会员卡、优惠券、宣传单、海报上面印有"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的字样,这无非是商家为避免发生买卖纠纷留了"一手儿"。这也就是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最后是由商家说了算,消费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16.
消费者受困“解释权” “买DELL X50V PDA,送一块备用电池!”听上去不错,但这却让上海的消费者詹小姐“空欢喜了一场”。  相似文献   

17.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消费权益的保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些广告业主利用“最终解释权”来损害消费的权益。笔依据《消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阐述了对广告内容中“最终解释权”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华 《企业活力》2010,(10):30-32
连锁超市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的连锁超市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顾客保留策略引入到连锁超市企业,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连锁超市企业的经营现状,通过帮助连锁超市准确细分客户市场、充分把握目标客户的需求、开展针对性营销,挖掘目标客户的潜在价值,提高目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增加连锁超市的收益,实现连锁超市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此次活动本店享有最终解释权”,这是我们经常能在商家的广告宣传中看见的一句话语。可能经历了长期的熟悉之后,诸多消费者也对此习以为常。但是也有另外一部分消费者可能每提及此便会感受到一种切肤之痛。因为这样一句看似平平实实的话语,却赋予了商家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尤其是在发生消费争议或遇到消费者与商家的对立矛盾之时,商家总会以所保留的“最终解释权”作为挡箭牌来推卸责任,使事态发展朝着自己所预期,或者说是预定的方向发展,以“维护”自身利益。可能在这个时候消费者才领悟到商家的真实用意和这句话所具有的宽泛定义,但大多数消费者都会因为不明其中真意而选择默认这“一家之言”,承认其“权威性”,让自己吃“暗亏”。那么究竟商家是否具有这样的解释权呢,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是否能成为最终的评判准则呢?或许由以下两个案例展开来看,能给予广大消费者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