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谭琦  高洁 《西部金融》2012,(8):15-20
信贷风险转移对商业银行影响很大。本文基于2003-2010年我国28家商业银行的基本数据,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整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参与CRM(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工具交易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参与信用风险转移能够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大,CRM市场交易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弹性大约在3%左右。因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非市场化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规模的时间周期平均为2.4年左右。因此,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水平和平均资产回报率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有正向影响,但对商业银行流动资产和贷款利率影响效果微弱。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推出有助于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以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提高直接融资份额,提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综合管理能力,金融市场自此再添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我国CRM推出的时间短,发展速度相对非常缓慢,CRM在初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参与主体单一、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难度大、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应大力发展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制定专业的法律法规配套措施,提高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等,以保证CRM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对于工商企业来说,信用风险主要体现为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带来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者其他合约义务人在贷款或其他合约到期时不能偿还本息,或者不能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来进行。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外部市场所能提供的信用风险转移渠道也在日益丰富。笔者拟就此作以下探讨。一、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1.融资型信用风险转移。融资型信用风险转移指的是,在向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实现资金的融通。工商企业可以通过办理保理业务或者福费庭业务,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所带来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专业性的金融机构。保理业务是为以赊销方式进行销售的企业设计的一种综合性金融业务,企业通过将应收账款的票据卖给专门办理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而实现资金融通。福费庭业务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无追索权地售给出口商所在地的金融机构,以取得现款。商业银行利用外部市场转移资产业务信用风险的融资型手段有贷款出售和贷款资产证券化两种...  相似文献   

4.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现状,针对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如参与者单一化、定价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体系改革途径及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者之间复杂的契约关系,从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者之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行为,揭示信用衍生产品在分离、管理信用风险过程中对交易者造成的一些影响。据此提出增强信用风险的分离与管理能力、大力培育信用风险接收机构和转出机构、强力约束信贷市场借款企业等对策,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提供契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发的“信贷悖论”出发,基于信用风险抑制论和信用风险转移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阐述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三种交易模式,并从信用风险转移视角,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网络借贷行业迅速发展,但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存在诸多风险.引入第三方个人征信有助于完善借贷违约惩罚机制,降低信用风险,促进网络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征信机构丰富信息来源,建立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网络借贷企业与征信机构的合作应该实现征信披露法制化、征信申请自愿化、征信合作流程化和征信数据标准化,这样才能实现行业与征信机构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客户信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出口信用风险,如国际市场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等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剖析其成因,进而从新的视角为我国外贸企业防范客户信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并且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如何防范外贸客户信用风险问题上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用风险管理是针对交易对手、借款人或债券发行人的违约可能性进行管理。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经验,针对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开发信用风险计算模型,健全信用管理和评级机构,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完善有关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做担保时,同样也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进而妨碍银保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因此,如何有效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决定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综合运用市场均衡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相关经济理论,分析融资性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和监管引入外部信用评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融资性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监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建立与运营过程的历史考察,从住房金融机构体系构成、住房金融产品的两级市场及后二级市场的结构化、工程化过程,展示了一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如何通过资产抵押支持证券(MBS)、信用债务担保证券(CDO)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些金融衍生品,先把住房贷款机构的局部风险放大传递到美国整个金融系统形成系统风险,再传递到全球金融系统形成了世界金融危机。这说明美国经济制度的主体已经从制造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转化为投机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市场化的背景下,信用衍生品是一项备受瞩目的金融创新。信用衍生品具有转移信用风险、提高基础资产流动性以及提高资本回报率等功能。基于对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在制度框架、现货市场规模、监管及利率基准体系等方面为信用衍生品的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现实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遵照"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基本思路推动信用衍生品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国际信贷衍生市场发展的原因在于,国际金融活动中对风险关注度的上升,金融创新和金融交易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金融监管和税务体系的鼓励性规定。国际信贷衍生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国际信贷活动的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增加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由此可得出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信贷衍生市场,衍生市场提供了金融综合经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它给信贷市场带来了效率损失,也增大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防范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对策,以期提高整个信贷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赊销或银行授信过程中会产生信用风险,企业信用管理方法专门用于控制这种信用风险.企业信用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是在归纳和总结企业信用风险控制方法和操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百年中已产生过两代理论.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不仅随着企业所在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变化而改进,还与征信行业各分支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紧密相关.在市场规则、征信技术、政府监管、商业道德、科技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会产生“质”的变化,在理论上出现更新换代的现象.当前,产生新一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已严重阻碍了消费借贷的健康发展。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房价和车价的下降致使部分消费者“断供”,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瑕疵,抵押物变现困难,消费贷款市场竞争不规范,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法规体系不完善等。为促进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消费信贷评价模型,逐步完善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体系、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以及消费贷款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与变革问题。综合西方学者的理论观点,认为信贷市场需要信用担保的原因,主要是信用担保可以有效缓解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困境,保障贷款者的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可以缓解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问题;信用担保能够传递借款者的信息;信用担保可以强化债务信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启动了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层”的格局,目前却陷入了发展困境。研究认为,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特色出发,应大力发展互助式信用担保机构,减少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市场份额,建立以互助式信用担保为主体的新体系。政府应选择适当的方式重点扶持互助式担保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论和博弈论分别分析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和过程,指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性是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产生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论从成本的角度解释失信的原因,博弈论从双方策略的选择和收益角度解释信用风险形成的外在机制.由于三种理论各有局限,因此提出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分析的三维模型,能够部分弥补各原理的局限,动态地表达虚拟市场三方之间信用风险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借鉴美国经验 防范我国CRMA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 《西部金融》2011,(3):39-40
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信用衍生品推上了风口浪尖,出于防范信用风险而设计的金融产品是危机的导火索。在经历了市场的深刻反省后,全球的信用衍生品规模又创新高,我国也适时推出了CRMA(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系列信用衍生品,但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对其监管是对监管部门的考验。本文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指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对CRMA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