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贸易大国,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却属于贸易弱国,存在着贸易逆差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企业缺少国际竞争力、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的折扣度高等。为使我国文化产品能够"走出去",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国外市场,有选择、有重点地出口我国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文化贸易总体情况、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进出口结构的分析,发现在我国文化贸易发展中存在文化贸易进出口不平衡、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过大、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及文化服务进出口种类不平衡等问题.应不断加大对文化贸易的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着力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提高文化产业内贸易水平,加快我国文化贸易融入国际文化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白蓉 《消费导刊》2011,(6):14-14,16
现今,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形态,对世界市场格局、经济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从未来发展来看,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发展文化贸易,扩大中国文化出口,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特点,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方案,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人才决定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决定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决定文化贸易竞争力,它们共同影响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和文化现代化。提升文化竞争力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2020年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竞争力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水平型和垂直型混合兼具的特点,但以垂直型为主;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主要以设计类和工艺品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视听类、新媒体类等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产品贸易额较少。在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我国需要依靠现有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数据,对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尽管中国是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文化贸易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手工艺品、设计、视觉艺术品和新媒体这些外围的文化产品中,具有核心内容的影视媒介、音乐媒介、出版物及版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文化出口比重低、竞争力弱。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超过9%,文化产业占世界份额仅4%,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核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文化出口贸易总额均落后与主要发达国家,这与中国的世界贸易地位不相符合。我国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不断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十八届  相似文献   

9.
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是实现宁波文化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对于扩大宁波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持续扩大,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出口企业脱颖而出,文化贸易平台和贸易模式更趋多样化。但从总体上看,文化出口的规模仍然较小,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因此,要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显著提高。文化贸易出口的增加有助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拉动就业、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通、提升一国文化"软实力"。我国作为文化贸易大国,文化产品出口额逐年攀升,现阶段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设计类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类产品为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出口呈正相关关系,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本国居民的需求,进而影响其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基于上述分析,从文化产业生产周期角度对文化产品出口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的软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迎接世界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挑战、学习、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日韩文化商品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以“指数级”增长。各国文化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商品贸易进行分析,为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一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已有多年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最后得出扭转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提高文化企业竞争力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它具有特定的内涵,表现为创新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和文化产业政策要求、实现规模经济和循环生产的能力。文化企业竞争力分为指标式结构和产业集群式结构,本文指出,可以从实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与国际化战略、培养并发挥创意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谈我国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劲华 《商业时代》2012,(14):60-61
文化产业国际贸易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意义,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产业国际贸易一直在低位波动,参与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低下,这与我国文化发展的要求很不相符。发展文化贸易,核心问题是提高我国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当前影响我国文化贸易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即重视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提高城市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国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从而增加文化消费;进一步改革文化观念,不断增加文化企业数量,扩大规模经济;增强专业的人才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外资的"溢出效应",实现文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世界排名不断提升,而文化产品的出口却有巨额的贸易逆差。通过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持续有效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意义,阐明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王阔  刘盛楠 《商业科技》2014,(19):145-145
发展文化产业对增强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使其成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国际文化市场一方面为湖南省文化产品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其能否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跟脚、打出天地带来了严峻挑战。从分析湖南省文化行业的贸易竞争力现状出发,探讨了湖南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湖南文化产业在此行业中的优劣条件,提出了湖南省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白洁 《商业科技》2009,(6):250-251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社会新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应正日益引起普遍关注。在我国,文化产业更是备受关注的朝阳产业。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性,比较西方优秀文化产业范例,结合我国国情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现状,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并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6—2013年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星级饭店与河南文化产业关联性最高,旅游从业人员数、旅行社数、A 级景区数量和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河南文化产业关联度较高,旅游总收入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影响最小。提出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融合拓展实现市场渗透,加大对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者综合素质,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融合竞争力,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技术优势和旅游产品特性,提升产业融合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