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宇瀚 《浙江金融》2007,(10):51-52
就全球范围而言,商务领域信用交易的总规模正在呈上升趋势。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企业的信用交易比例已占到其全部交易总量的90%以上。对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也已经开始重视信用管理。然而,与此同时,尚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企业信用缺失问题。这种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导致市场秩序被破坏,市场交易的成本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使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恶化,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全面深入地考察社会信用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并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分析社会信用与其的交互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社会信用水平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路径分析部分表明,社会信用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与信息风险实现。进一步分析表明,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纲领文件的《信用建设纲要》的出台显著促进了社会信用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本文不仅补充了社会信用与企业资本成本的相关研究,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的信用建设法律法规以及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信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信用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高低,解决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信用缺失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体制、理论和现实等几个方面就我国经济运行中信用缺失问题和如何完善信用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基础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唐德鑫 《武汉金融》2004,(10):11-13
本文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信用缺失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构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商业信用是企业外部短期融资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75家上市建筑企业2006~2103年间的融资途径、规模、成本以及经营现金流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金融危机爆发时,商业信用会受到企业极度重视,对企业融资起到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金融危机爆发后,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存在和正常运转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但近年来,金融环境中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蒙受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信用经济成了“赖账经济”。因为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三角债和多角债的大量存在直接阻滞了信用链条。因此,金融信用环境的恶化在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同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从我国电子商务的实践出发,通过对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收益和成本的具体分析,指出在我国由于信用的缺失和有关制度的约束,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邓峰 《理财》2005,(6):29-31
现代社会是信用经济的时代,许多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营业额,增加盈利,除了依靠广告,价格,产品质量等因素外,还在结算上采用了赊销的方式,即信用销售,由此就产生了应收账款。信用销售可以扩大销售额、增加利润,但也会增加信用成本,产生信用销售风险。那么该如何降低或规避由这种信用销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呢?笔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信用销售风险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信用征信及查询信息体系,因此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企业信用制度缺失、机制建设滞后导致信息不对称,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低及信用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因此,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实现全社会信息共享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其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信用链条中最敏感的部分和最直接的利益相关,其各项业务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不难想见,信用缺失会给它带来怎样的冲击和损害。企业失信、中介机构失信……来自各方面的失信构成了信用缺失“综合症”,深深困扰着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信用缺失给企业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当前,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合同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还存在金融诈骗、赖帐拖欠、出口骗税、虚假介绍、考试作弊、剽窃抄袭、盗版侵权、法律白条、坑蒙拐骗等种种不讲信用的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相似文献   

13.
降卫东 《金融与市场》2005,(6):30-31,46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集中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大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社会信用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强化当前社会信用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信用缺失。目前在市场经济中严重的信用缺失主要源于转型过程中社会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因此强化社会信用机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信用缺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北京“首届中国企业信用论坛”公布的资料,中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国家中,90%的商业贸易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而中国由于企业间信用的缺失,这一交易方式的比例仅为20%,落后的结算方式不仅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17.
段科锋  杨武 《中国金融》2004,(16):63-64
中国社会信用的缺失,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拟从文化视角探析中国信用缺失的原因,以期对我国信用文化的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电子商务方式,企业可以构筑覆盖全球的商务营销体系,实现全球性经营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便是信用的缺失。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不足的现状并剖析了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用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结合辖内金融信用状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综合整治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即要明确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责任者;加大金融信用法制环境建设;区别对待金融失信和守信行为;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发挥央行监管职能;维护农村诚信秩序以及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姚鹭卿 《福建金融》2006,(12):23-25
本文阐述了借贷信用和契约信用的内涵及其演变轨迹,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信用缺失问题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并提出重构信用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