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事件,传统上认为在圈地运动中充满了"羊吃人"的血腥和对农民的剥夺,但这种观点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学术界受到质疑。文章通过对敞田村土地所受到的法律规制及其在敞田生产制度中的历史实态的探究,认为敞田村土地受到了足够有效的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英国圈地运动看我国当代农村土地流转及经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经济史上重要事件,英国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英国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及农业现代化,并最终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而我国当代农村也面临着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以及农村城市化等问题,圈地运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有一定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圈地运动的解析,反思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土地政策主体的唐政府面对土地买卖频繁、土地兼并剧烈的客观环境,从土地政策的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均衡发展出发,以满足财政需求,维护其统治的根本利益为目的,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调整土地政策的不均衡结构,使之趋于均衡,以提高土地政策的整体功能。唐政府放弃授田的传统职能,改变直接配置土地资源的方式,渐进地调整均平占田、抑制兼并的政策,最终使田制不立、不押兼并成为土地政策的宗旨。唐后期国家土地政策的变迁,对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土地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永佃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土地产权制度,它的产权结构在理论上具有激励土地流转和集中的功能,但在传统农业社会,永佃制不但没有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反而使小农经济得到强化和延续.中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是一种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制度和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农场化经营是中国农业摆脱小农经济束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想而可行的变革方向,推进农场化经营需要对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企业人力资本是生产力的第一组织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运用企业家人力资本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在20多年改革之后,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配置制度。因此,尽快建立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早萌芽于12世纪,到15世纪最后30年成为常见现象,最后结束于19世纪中叶。圈地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5世纪到17世纪,为运动的早期;第二时期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为议会圈地时期。由于时代不一样,因此两轮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与后果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结构决定农村金融结构,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货币信用活动之所以没有瓦解小农经济,没有成为导向资本主义力量,其原因在于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农户经济超稳定性、国家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制衡、独特的财产继承制度等,导致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中独特的融资顺序。因此,在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创造一种有效的金融制度供给以取代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重启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1992~2011年省级层面的数据检验了制度环境中的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等制度变量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作为制度环境替代性变量的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均与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与两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对私营企业家创业活动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在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对于注重宏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微观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利用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的产出弹性大于技术交易的产出弹性;体现企业家精神的两个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及其相关制度的建设对经济增长有长期且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区家庭农场的调研情况,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农民土地产权效力弱的状况急需改善。"三权分置"政策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依照产权细分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的路径进行制度完善,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家庭与市场组织的功能与界限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组织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存在分歧。对世界发达农业的经验考察表明: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劳动力长期雇佣行为主要集中在动物养殖活动当中,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农场的土地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制度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形态应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并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组织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坚持以家庭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并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的成长,而以雇佣方式扩大农场规模的政策需要慎重推行。  相似文献   

12.
1990年鲍莫尔发表了《企业家活动:生产性、非生产性和破坏性》一文,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理论的广泛关注和后续研究。文章在鲍莫尔的分析框架下,继续探讨破坏性企业家活动的性质及其对增长的影响,阐述文化、习俗、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家活动配置的影响,丰富企业家活动配置理论,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多元能力与潜质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对潜在盈利机会的把握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合作秩序的拓展能力及应对不确定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要件对于形成相应的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也是制度结构演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然而,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和制度条件决定并影响了企业家的精神结构,从而造成了特殊的市场秩序及其演化特性。本文从中国现实的制度环境考察了企业家精神与市场秩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就作为企业家精神内容的创新能力及合作秩的序拓展问题提出了行动选择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企业家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培养农业企业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企业家的培育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大好时机,但也存在着观念、土地制度和经营资本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转变观念,注重教育培训,创造有利于农业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培育和造就更多的农业企业家。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促进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也掀起了家庭农场研究的热潮并一直延续至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家庭农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给家庭农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因而有必要对已有的家庭农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家庭农场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CSSCI收录的题目包含“家庭农场”的382篇论文,从家庭农场的概念特征与地位作用、形成原因与发展条件、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适度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率(绩效)、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等5个方面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1)家庭农场是介于企业和普通农户之间的农业经营主体,既有“家庭”的特征,也有“农场”的属性;当前,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力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之一。(2)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不均衡催生了家庭农场;我国家庭农场的产生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密切相关,而制度改革是家庭农场形成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土地流转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投资保障和社会保障等。(3)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模式;各地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家庭农场实践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4)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要“适度”,而“适度”的标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具有显著差异;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但经营效率普遍不高,尤其是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和绩效受到农场主及其家庭特征、农场经营方式和技术水平、经营环境和配套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和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影响。(5)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比如:农场主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农场经营规模或方式不当、投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土地产权和流转制度有待完善,融资较为困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应从土地流转、农地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培育、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加以完善。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如:截面分析较多,长期跟踪分析不足;经济学角度分析较多,多学科分析不足;国内分析较多,国际比较分析不足。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用地利用的外部性特征及市场配置的低效性,为克服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利用中的外部性,保障耕地动态平衡、遏制“圈地”和整顿土地市场,国土资源部采取了政府行政干预行为和财税手段,但难以和无法控制地方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导致保护措施难以奏效。垂直管理势在必行,同时,垂直管理是使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的保证,但要避免垂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相应地要求有一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企业家阶层。针对出现的两种倾向,迫切要求建立和健全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有效的营造适宜其成长的机制,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健 《全国商情》2005,(7):7-10
本文考察了清末的两次制度变迁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和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而指出杨小凯教授以"洋务运动"为案例,对"为什么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分析的偏颇.本文通过对私人自由企业进行第二次制度变迁失败原因的探寻,揭示了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外资经济对清末中国经济的控制,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外资经济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制度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既揭示了英国圈地运动给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又充分肯定了它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克服“左”的思想干扰,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妥善解决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诸多深层次的矛盾,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正悄然在中国社会发生,逐渐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群众体育活动的阶层分化倾向。正确面对群众体育活动的社会分层,才能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