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潮汕经济是近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与国内外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经济体之一。1949—2010年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发生多次全局性更迭的时期。文章拟以这一时期潮汕经济为样本,通过对潮汕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因商而兴”还是“因工而盛”、资源配置机制是以“分散自主”还是以“集中整合”为主、空间格局是“单核多层”还是“多核多圈”这三个方面矛盾的历史演化过程展开分析,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的互动与组合,如何导致该区域呈现出对应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发展主线是特定阶段发展的主脉络。“十二五”时期宁波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创新转型发展”这条发展主线的内涵要求,在宏观上明确宁波“十二五”发展的总特征、总目标和总动力这三个重点问题。宁波“十二五”发展的总特征是创新转型,它将深刻渗透到“十二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构建现代化大都市、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主要城市打下基础;以创新为总动力,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开放创新为特色,制度创新和管理、文化创新为保障的系统创新,大力提升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兰西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上游城市群和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心,是保护“中华水塔”、治理黄河流域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兰西城市群依据独特的地缘优势,已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城市群发育程度低、核心城市发展实力弱和辐射功能不足、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低、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层次不高等因素制约其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兰西城市群发展的全过程,重点从城市联动发展、生态联动治理、产业联动发展三个方面出发,着力打造“大兰州”,建设“大西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一盘棋”思想,构建产业共生系统,从而推动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奇 《浙江经济》2007,(2):10-11
务虚工作要着力做好“发展”和“改革”这两篇文章,要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问题等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改革》2023,(5):90-10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涉及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五个统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使人们对前一时期遵循的“发展”理念及路径产生了质疑,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全面诠释“发展”也就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发展”作为客观存在,具有“规律性”、“永恒性”、“层次性”和“主体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针对“发展”所采取的路径都必须坚持“科学性”、可持续性以及“人的主体性”,否则,“发展”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体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经济中心城市的内涵和深圳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概念与界定:对经济中心城市的认识 1、经济中心城市的产生 50年代针对以前的经济平衡增长理论产生了一种称为“非均衡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50年代中期,非均衡增长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发展极”理论产生了,“发展极”理论的核心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于一些主导产业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的形成和在一些地区或者大城市的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发展极”的优先增长,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这里的“发展极”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称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9+2”的“泛珠三角”模式对我国的区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模式本身的特点,认为“泛珠三角”应该按照“核心—外围”的模式进行发展,并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了“泛珠三角”背景下西南地区构建长江上游“西三角”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发展思路,最后分析了“大珠三角”整合面临的困难、“泛珠三角”发展中与“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析科学发展观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对“老”“原”“新”产业的内涵进行分析。从产业总体规模、产业科技支撑的潜在发展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东北地区“老”“原”“新”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东北地区“老”“原”“新”产业发展评价模型。为系统评价东北地区“老”“原”“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定军 《特区经济》2005,(3):294-29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我国政府总结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在邓小平的“先富论”基础上,面对国内的新形势提出的对我国长远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结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之前我们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是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本文分析、论述了“新经济”理论和相关 定律,并介绍了衡量“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新经济”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启示作 了归纳,并探讨了上海发展“新经济”的思路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雍 《中国经贸》2011,(6):83-83
舟山处于长三角地带,随着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近年来,舟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发展战略和市委“四海目标”、“三大定位”总要求,主攻海洋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效显著。2009年,  相似文献   

15.
“三思三创”活动,核心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目标是一流的思维理念、一流的意志品质、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发展质量,关键词是“思”和“创”。“思”,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深入思考推进科学发展的宁波之路,积极思量在全国乃至国际发展坐标中的宁波之位,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宁波之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争先进位意识,  相似文献   

16.
赤峰市和通辽市具有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资源条件,区位和政策优势明显,是内蒙古东部地区承接人口转移集聚的重点地区,非常适合作为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带动极。同时也要看到,赤峰、通辽当前还存在产业同质化程度较高、城镇化水平较低、水资源短板突出、内外部环境面临多重压力等制约因素。本文从“双子星座”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分析了赤峰、通辽两市在打造“双子星座”中存在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制约因素,只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扬长避短,才能推动“双子星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林军 《宁波经济》2007,(8):21-22,37
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要求我们立足当地实际,走特色发展之路。从溪口镇的自然禀赋及现有的基础条件分析,要建设富裕美丽和谐名镇,必须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特色创新。为此,要加大“建”的力度,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转”的路径,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承”的能力,着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扶”的机制,着力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提高“创”的水平,着力提升城镇品位与形象。  相似文献   

18.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目标,也是过程,既要看到其本质要求,也要看清中国当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大现实问题,即“钱从哪儿来”、“人往哪儿流”、“村往哪儿变”,分别体现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龙头”问题、“龙身”问题和“龙尾”问题,更要找到解决三大现实问题的有效抓手.当下新型城镇化道路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为解决“龙头”、“龙身”和“龙尾”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重点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在“高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机统一,在系统思维中寻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9.
中共海南省委第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实施“优势产业战略”。深刻认识、积极实施这一产业发展战略,对于做好全省经济工作,加快海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优势产业战略”的提出,是“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的延续、深化和拓展,也是对“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升凝炼。199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即“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1998年以后,省委、省政府又对“一省两地”发展战略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把海洋产业、信息产业列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几年来,围绕“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我省相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措施,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注重夯实经济基础,国民经济走上了稳健的发展道路。目前情况下,制约海南产业平衡、优质、高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我省三次产业的比重2001年为35.4:23.2:41.4,工业仅占GDP的16.1%。工业发展滞后,严重地影响到财政收入、城镇就业、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服务行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王俊卿 《发展》2012,(8):46-46
2012年下半年是我乡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完成全乡各项工作任务的黄金期。因此,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继续坚持和完善“远抓林果兴乡,近抓养殖富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常抓社会事业发展”的乡域经济发展思路,抢抓“肉牛大县”和“核桃大县”建设机遇,挖掘资源,积极推进“5551”战略布局构想,“以产业经济大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大完善,农民生活水平大提升”为基本目标,科学合理地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