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大飞 《生产力研究》2012,(7):85-87,261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目前在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如何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的提出,为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导原则和目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生产力既要体现理论上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和生态关系,也要满足这两种关系在实际发生中展开的现实要求。它是理论规定与现实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利益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进行分析,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内在要求。本文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塞缪尔·鲍尔斯三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悖论。企业、家庭和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主体,在"竞争"维度中,企业和家庭存在追求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对立,必须实现生态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统一;在"统制"维度中,政府部门存在追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政府应明确其生态职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在"变革"维度中,各参与主体存在追求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竞争"、"统制"与"变革"维度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悖论,才能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益"这一核心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发展生态文明的先进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不同形态的文明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新形态的文明,它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先进性要求。发展生态文明的先进生产力,就是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也存在以生态生产力、人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的巨大牺牲为代价换取物质生产力高速增长的事实。这一教训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双重统一,人与人的发展和自然与生态的发展都是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具有八大基本特征:和谐发展、文明发展、绿色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低成本低代价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发展是理想与现实高度统一的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当作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为地将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赋予生产力理论以生态内涵,实现了从工具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转变,并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式经济为集约式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视域内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将生态元素注入到人类的生产方式中,使得从生态价值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出发,来规范人类生态生产观念成为生产发展的必然.基于当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体系导致的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共处,为从坚持生态化生产观这一发展理论出发,思考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途径打下实践基础.推动从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观的生态化,遵循生产方式的循环性、可持续性、整体性的原则,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性生产发展这一根本的价值诉求,最终实现人类生产观的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7.
周游  乐肇炜 《城市建设》2010,(4):433-433
环境保护是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运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表示,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统一。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它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城市生态体育的运行和发展要尽力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呼唤"天人合一"的系统自然观,要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是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运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辰的表示,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统一.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它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城市生态体育的运行和发展要尽力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本真内核是人与人和谐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文明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辩证否定,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把生态文明寄希望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锻造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类,共产主义确立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新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选择了生态文明需要的新的生产模式.共产主义将揭开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的.西藏新型工业化应该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在西藏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造成人与自然相冲突、人与社会片面发展,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走向经济与自然协调互动、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代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视角,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力以及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中蕴涵着许多深刻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化发展的思维。分析其中精华:有"天地人一体"的生态化思维,包括生态价值论、生态和谐论、生态系统论等;有"天地人中和合"的生态化目标,包括人内在的生态化、人外在与周边生存环境一体的生态化;有"与天地参"的生态化行为,包括以人为本"明于天人之分"、"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知和知常知变"的和谐推进方式、"知止知足知生"的创新发展模式等。探讨古代生态化的思维、目标、行为等,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对于丰富生态文明内涵、促进当代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形成并阐述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写入生态文明一词,马克思生态文明经典作家的思想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体现在它的自然本源的生态世界观、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生态实践观三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17.
资本全球化映射着资本对社会空间的形塑延展到全球化,在本质上属于资本权力的空间化。资本全球化具有双重蕴含,是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不自觉地充当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它又是引发生态帝国主义登场的肇因。生态帝国主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这既表现为自然生态维度上的殖民主义,又隐遁着政治经济层面上的资本霸权。为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必要在驾驭全球化资本中逐步扬弃资本逻辑,推动"全球善治"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的维度,正确阐述了人的本质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相互制约和有机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异化劳动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异化的根源,揭示了货币是人的本质力量异化的集中表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自然观思想为指导,尊重、保护和顺应自然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批判金钱万能价值观,以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意识主要有整体性、和谐性、公平性和永续性(未来性)等四大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立足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把握人与自然的系统性;要遵循公平性原则,保证在资源配置和环境权益上实现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平等;要以和谐性为要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以永续性为目标,避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积极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和反思近代工业文明社会异化劳动和吸收生态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生态意蕴的劳动概念。在劳动概念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劳动的生态要素是主体自然与客体自然的有机统一,确立了劳动的生态尺度是人的尺度与自然界尺度的和谐统一,规定了劳动的生态本质是人与自然之间双向度的物质变换过程,这种物质变换是自然界内部自然循环的一环,人类必须将生产行为控制和调整在生态承载力限度之内,以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取物质变换的合理性与协调性。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劳动概念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必须兼顾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实现劳动目的由一维价值取向向多维价值取向转变,科学分析劳动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