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文章以低碳的视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从贸易规模、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认清我国当前出口贸易模式和耗能的特点,并通过估算2001~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总结出低碳化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其次,以CO2为例建立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模型,按照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模型将影响CO2排放量增加的因素归结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方面,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排放增加的约束问题.笔者估算出中国1978年~2008年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得到能源消费、C02排放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是高能耗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正向作用不大;CO2排放作为环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1970—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人均GDP与CO2排放呈N型关系;为度量影响CO2排放的结构性因素和贸易因素,文章还进一步考察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口倾向和出口倾向与CO2排放的关系,结论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CO2排放负相关;进口倾向和出口倾向与CO2排放正相关。本文的预测显示未来十余年中国的CO2排放量仍将大幅上升。因此,我国应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施较为严格的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出口贸易产生的“干中学”效应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291家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3-2009年的调查数据,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人力资本水平、所有制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五个方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企业规模的扩大、研发强度的增加以及清晰的产权制度都有利于企业利用出口贸易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以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区分的贸易方式并未对出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认为,跨境电商平台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但是对于跨境电商平台降低贸易成本的作用机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本文应用中国最大的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2013—2016年的国际、省级和行业级别的跨境出口数据以及相关宏观数据,从出口目的国和出口生产地双重视角判别跨境电商中不同类型的贸易成本对出口贸易的规模及结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跨境电商能够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固定成本(如市场规模),但对可变成本(如关税)更加敏感;(2)跨境电商有助于克服生产的固定成本,对生产的可变成本(如劳动力成本)更加敏感;(3)互联网发展水平对跨境电商的规模和结构占比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跨境电商克服了诸多贸易成本因素的阻碍,拓展了贸易边界;同时跨境电商为非沿海省份、高附加值行业提供了国际贸易的新机遇。本文为跨境电商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更直接的新证据,并为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计算——以水泥行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概念和内涵,并结合中国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对水泥出口中的隐含碳做了计算.结果为:2006年,中国的出口水泥贸易中隐含了超过千万吨的CO2 排放,因为是在中国进行的生产,所以按照相关国际条约的规定,这部分消耗实际上还需要由中国来承担,其价值大约占到水泥出口贸易额的15.8%,远远超过一般水泥出口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因此,这种高能耗、高碳排放产品的出口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须严格限制,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文章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与出口贸易地区差异的关系。通过构建3×2×2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和使用2002-2008年全国28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出口贸易之间关系不确定,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与贸易自由化共同造成出口贸易地区间差异。此外,中国与东盟贸易自由区更利于内陆地区出口贸易,劳动力禀赋对出口没有显著影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禀赋对出口具有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而非抑制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8.
在Anderson和Wincoop(2003)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比目前常用的Novy(2006)模型更具微观应用基础的用以测度一国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基于推导模型对1998-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成本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其出口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向发展中经济体出口的贸易成本和贸易难度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更低;贸易伙伴与中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差额、地理距离、文化差异水平、平均名义关税水平、贸易对外开放度及净贸易条件等因素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成本正相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陆地相邻和优惠的贸易安排等因素与其负相关,传统的地理距离因素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成本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国际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中,大多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少有提及.文章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2.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的CO2排放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农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有3.71%~4.50%是由出口所产生的,农产品消费所排放的CO2有3.29%~10.10%是由进口来满足的,尤其是中间投入的进口“节省”了大量的CO2排放;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的CO2不断减少,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CO2排放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静  刘友金 《当代财经》2012,(5):94-105
中美贸易的巨额逆差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还包括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7年-2009年中美贸易中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得出如下结论:中美贸易中中国大部分行业污染贸易条件均大于1,且呈不断恶化趋势;出口规模越大、贸易竞争力越强的产业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越小,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与污染品并无必然联系;美国对华FDI转移并未引起美国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而全球FDI向华转移使得"污染天堂"理论在华成立;中国出口CO2排放速度低于其出口速度,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改变中国污染顺差国的地位,中国需加强对美国污染品的进口,积极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加快对价值链高端清洁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各行业在1994年-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识别和验证了我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贸易利益的拓展与提升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的区间上,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那些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产业,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这主要因为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我国更多地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承接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仍然是影响贸易利益获取的重要因素,而要素禀赋结构变迁及技术进步等变量因素对贸易利益的促进效应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出口贸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从而提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可能倒逼出口企业以技术替代劳动力,进而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运用1998 ~2013年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确倒逼了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能显著强化这一“倒逼机制”,而金融发展水平对其的影响则呈现出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则具有正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过高(即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都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效应。对东、中、西部的区域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技术无效率函数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效应,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结构对于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有正效应,但并不显著;FDI、技术进步对三个地区出口贸易技术效率有显著正效应,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在产品竞争中作用的提升,用技术指标来衡量一国的贸易结构特征更加顺应当代贸易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技术附加值原理作为识别贸易品技术附加值高低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技术附加值的测算方法,分别对中国和贸易伙伴国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中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最高,而且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呈现改善趋势。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波动对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和中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中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产业间面版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1985—2006年间各主要产业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并对1989年以来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是出口贸易变化重要的推动力量,资源禀赋并不显著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变化,规模经济尽管影响显著,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加,贸易的增长却有不断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美国千年研究所开发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型,对我国2020年的CO2排放情景进行定量分析,来模拟与验证如何达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报告设定了技术进步、生活方式改变、价格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情景。分析发现,如果要降低CO2排放总量,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快技术进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比例。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目标,最好的途径就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口贸易成本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测度贸易成本广为应用的传统引力模型方法和诺维(Novy)方法的不足,本文延续安德森(Andersen)多边一般均衡贸易建模思路,构建了具有微观基础可行性更强的出口贸易成本测度方程,并进行了中国经验数据检验,准确刻画双边贸易关系演进过程.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贸易成本整体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成本明显小于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得国内环境资源面临着巨大发展压力。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带来的污染问题值得重点关注。文章基于污染的视角,以不同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为标准,对中国向欧盟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趋势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结构的合理性,并指出当前出口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方向。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出口欧盟的商品结构有所恶化,呈现偏向高污染密集行业的趋势,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调整,以促进中欧贸易与国内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璐  景维民 《财经研究》2015,(9):121-132
在中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考察中国的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不能不考虑国际贸易因素.文章综合采用LMDI分解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全面考查并测算了国际贸易影响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变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表明:(1)生产的技术清洁度提升是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变的主要原因;(2)国际贸易显著促进了工业SO2和CO2减排的技术进步,且对SO2而言,该作用在强有力的环境管制下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挥;(3)国际贸易的“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仅得到了微弱的支持,主要是净出口规模快速扩张的结果.因此,污染排放尚未成为影响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推动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应着力于技术层面,促使环境管制与贸易开放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减低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化已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急迫解决的问题。世界上有约40%的CO2排放源于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厂。目前,全球公认的降低CO2排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CCS是指CO2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排放源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CCS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减缓行动中的一种选择方案,具有减少整体减缓成本以及增加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是有效大量去除CO2排放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CO2捕获封存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德国对CCS技术开发和应用制定的相关资助计划、发展规划和实施项目,并对我国CCS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