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一词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基本用法有两种:第一,指社会生产的类型或型式,第二,指社会生产的劳动方式。在讨论《资本论》研究对象时对"生产方式"一词的理解争论极大。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一贯分析原理并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的实际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劳动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体。特定的劳动方式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将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考察放在了基础位置,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置于首位。我们应以《资本论》为范例,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是一个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相并列的概念 ,其反映劳动过程技术条件的方面 ,即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可称为技术生产方式 ,反映劳动过程社会条件的方面 ,即劳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可称为社会生产方式。正是有了生产方式这个中介环节 ,才使得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经济核算与全面经济核算的本质不同,概念也不相同。经济核算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者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计算比较活动。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所有者在处理与社会和劳动者利益关系时,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考核的主要内容是价值指标。因此,进行经济核算的本质是讲求生产者经济效益。全面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随着社会进步由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结成的劳动者之间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的生产关系不  相似文献   

4.
王金秋 《经济视角》2013,(10):12-15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象之一。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产方式含义的界定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为出发点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否定了生产方式多重含义论,同时否定了片面的将生产方式理解为劳动方式或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将生产方式重新归位为劳动方式和社会形式的统一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我们可以将马克思这一经典表述解读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生产组织或劳动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这种经济形态的特殊运动规律。这就是说,《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论》的宏大的理论体系的展开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具体化为经济学分析的一系列规范:(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3)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人的经济行为;(4)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和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物质生产的生产方法、协作方式等;其二是指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其三是指以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生产方法为基础的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资本论》研究对象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以理解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采用机器和大工业这种生产方法的社会化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分析,揭示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以及商品生产过程中被物掩盖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只有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生产的研究,才能揭示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被物掩盖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基于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维度,立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向标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判的。立足于历史主义维度的生产力标准,通过对生产的物质方式、生产的劳动组织方式、生产的社会方式、生产方式的现实基础四维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其相对正义的一面,但立足于结构主义维度的生产关系标准,又彰显了其非正义的一面。马克思憧憬生产方式内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要素的和谐,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恶化的不可逆性而必须强力建立新型生产方式的理论推断。全像解读马克思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对现代生产方式合宜性问题、检验标准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适性问题、超经济条件如何保证生产方式合宜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静态的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构成;静态的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构成。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加工改造制作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实践过程;动态的生产关系即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的矛盾运动过程,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蕴涵在四个环节整体之中。由此,我们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9.
社会职业不仅反映着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分工角色,它也带来了人们在收入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差距和不同,在各种职业背后存在着以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为依据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不可能通过消除普通生产劳动行业和职业,让人们都进入"中等收入"职业。因此,要缩小社会收入分配领域的巨大差距,必须改变现有的分配结构,在初次分配领域,即物质生产领域,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使普通劳动者能够通过勤奋劳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这才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正确途径。所谓"人力资本"的收益不过是在雇佣劳动制度的生产方式下,部分人能以物质生产乃至资本主义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为条件,进入社会生产关系中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职业,在这种职业上他们利用社会生产关系所赋予的对生产与竞争能力的控制,从社会剩余产品中占有一定份额。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并不是所谓"人力资本"的创造,而是由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收入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者对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 ,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目的的变化使西方学者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采取了新的标准。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进 ,劳动的生产性对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需要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外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是劳动能力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关系和方式的简称。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发展中,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目的,这种生产目的性质,是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如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生产目的就是榨取地租;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但不直接占有劳动力,生产目的就是榨取剩余价值。每种生产目的的实现,都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经济利益的根本所在。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通过对剩余价值和高额垄断利润产生过程的揭露,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正是由于这种生产目的的不断实现,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经营的企业不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本身只有在为资本创造利润或剩余产品的情况下才是生产的。如果工人不创造这种东西,他的劳动就是非生产的。”(《马恩全集》第二十六卷二分册第624页)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中,对使用价值应给予应有的注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这段话的误解,认为研究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从而在研究生产关系的过程中,放松了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必要的考察和分析。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商品是为交换的劳动生产物。因此,不仅价值体现着人们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而且作为商品因素之一的使用价值也处于社会联系之中,从它的创造到它在消费中的实现,其运动的全过程都体现着商品经济关系的特点,它和价值运动过程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作过集中扼要的说明。虽然他们立论的根据不同,有的根据西欧领主制,有的根据俄国领主制,有的根据中国封建地主制,但都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共性。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结合晚近历史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领会经典作家的这些论断。我们的讨论是围绕着标志封建经济时期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是了解封建生产方式以及封建社会的关键。封建社会里,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我们就以农业中的劳动者与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相结合的方式为例,说明封建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暂不涉及其他。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资本剥削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的生产劳动扩展至人类日常生活交往层面,呈现出全领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交往资本主义表面上通过“以数字资本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方式”进行表现,深层次上则根植于数字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基于数字资本的生产关系。交往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剥削创新,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剥削形式实现了从传统的商品模式向“位于商品中心的社会关系”的转变。因此,数字时代的资本批判既要重视作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生产方式,更要重视人类交往活动背后抽象的社会关系——以数字资本为现实载体的生产关系。基于此,在数字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交往资本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新共产主义”运动走上数字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关键是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构建。构建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颠覆性革命的总体性、长期性政治策略;另一方面应探索以数字生产资料“共享”为方向原则的局部性、阶段性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及其特点 商业的性质主要是由它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这是因为,任何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又是生产关系的基  相似文献   

16.
(一) 马克思关于在“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推断,是在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这段话的全文如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来说,所谓所有制,说到底,就是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即与客观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时,对其所依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介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生产方式,而社会分工是生产方式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取得共识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为:社会中的产品种类和部门数量固定不变,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利润率将不断下降,并由此可能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和引发社会动乱。随着社会分工深化、广化和企业社会性分工这一新分工形态的出现,在质和量的双重层面上扩大了劳动的社会分工体系,由此扩大了价值交换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也在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都是商品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商品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性质。但是“商品交换一般”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在交换中比较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交换方式。进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从生产到消费不能完全经过直接分配来实现,以及交换有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各种商品关系,各种商品关系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有联系的经济核算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所有三种商品交换当中,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都不是完整意义下的所有权转移。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交换也是如此。在商品关系当中,劳动者用所得货币购买消费品是比较特别的,它不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是劳动……货币——商品。这个表述的意思是,劳动由于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直接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作为商品的消费品进行交换。商品的消亡过程不是各种商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由于丧失它们存在的根据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按需分配代替了按劳分配,消费品就不再成为商品。至于那时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商品,现在还难以断定。此外,本文对于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概括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的意见和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关于我国由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变化问题,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过渡的发展过程的一般了解,只可能具体地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认为,为了实现这一过渡,不仅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而且要在交换关系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通过《资本论》和《反杜林论》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对照,以及马克思主义其它经典著作的分析。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研究对象既不是传统教科书上写的“生产关系”。也不是误译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应的生产和交换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及其研究意义劳动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参加社会劳动所形成的社会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表现。目前,经济理论界对劳动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1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实现其劳动力价值的“劳动价值关系”,是通过劳动力所有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