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农村,常发生村民的房屋被非农业户口或非本村户口的亲属继承的问题。房屋产权属私人财产,可以依法继承,但是村民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不能作为私人财产继承。据了解,目前一些地方土地登记部门在非本村户口或非农业户口人员办理房屋产权变更后,不予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理由是集体土地不能流转,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  相似文献   

2.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是土地流转和经营的主体,农户行为对土地流转规模、流转制度和流转模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土地流转的频繁发生,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探索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对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为调研区域,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元,在获得样本农户土地流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寻找土地流转的微观因素,为促进农户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户是土地流转和经营的主体,农户行为对土地流转规模、流转制度和流转模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土地流转的频繁发生,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探索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对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为调研区域,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元,在获得样本农户土地流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寻找土地流转的微观因素,为促进农户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南乡村土地流转的地权效率分析——以H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乡村经济发展带动了土地流转的空前加速,沉寂了50年之久的苏南乡绅、族绅等经济、权威能人正渗透到国家正式土地制度领域,改变着乡村土地地权、利用及收益分配,使苏南乡村土地流转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由地方政府推动和乡村权威精英控制,流转主要发生在村集体和乡村经济能人、权威精英经营的企业之间,地权也由平均的状态变为一种权威地权。这种权威地权效率如何,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孙新华 《经济学家》2023,(3):120-128
细碎土地供给与规模土地需求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主要矛盾。细碎土地的交易特征决定了分散式流转面临过高的交易成本。在我国当前土地制度下,只有调整土地流转的交易装置,才能推动细碎土地的规模化流转。相对于分散式流转,整合式流转通过“两次流转”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细碎土地的转入和规模土地的转出。整合式流转的关键是中介组织对细碎土地经营权的整合,将细碎土地的经营权整合为规模土地的经营权,并差异化地流转给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依赖于中介组织对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土地承包户利益关系的整合。相对于地方政府和村庄能人,村社组织作为中介组织在推动细碎土地经营权整合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我国土地流转路径,应该推动整合式流转、加强土地经营权整合、发挥村社组织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土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从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切入,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外部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发生机理,提出外部环境推动下要素技术变革引起土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省新绛县蔬菜产业技术变革引起的土地流转为例,以案例研究方法详细考察了技术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作用,提出在现阶段推动土地流转需要关注生产技术作用的环境、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业领域出现以"青壮年短缺、季节性失衡、区域性失衡、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为特征的用工荒问题。通过探究农业用工荒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内在必然性和可能性,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等土地流转措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用工荒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了解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大规模经营及政府服务于农地流转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农地流转的规模偏小、流转形式多样、流转潜力较大,流转纠纷多以农户之间为主,而且存在农地流转市场及其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形式较单一、流转期限较短、土地流转规模较小、速度发展较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通过计算农地流转前后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测度了农地流转影响土地使用权分配的结果,研究显示:农地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但集中的速度并不快,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农地流转中,土地较少而又贫穷的农民缺乏能力和优势转入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权集中。农地流转难以解决公平问题,农民获取土地仍然主要依靠村组集体的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在符合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稳定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相容。因此,村庄集体需要积极培育民主、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基层政府需要抑制自己调整土地的冲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支持和监督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撂荒现象与工业化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改革完善土地“三权分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土地流转作为“三权分置”的重要举措,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基于陕西省Q县的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在实践中仍面临流转不规范、土地分散化及基层党组织职能发挥不到位等现实困境,进而影响“三权分置”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提出通过加强过程监管,规范土地流转的价格及程序;畅通信息渠道,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基层组织工作方式等实践路径,以期盘活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再完全依附于土地经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土地承包制度的实施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户之间开始了自发地进行土地流转,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土地流转能否规范有序地进行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今后的发展。很多学者都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土地流转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徐雅妮  王龙海 《经济师》2009,(12):58-59
长期以来,土地承载着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社会保障怎么办?鉴于此问题,文章在精心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控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变量之后探讨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的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省现有土地流转政策和土地流转条件下,对朝阳地区120户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朝阳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原因、流转的区域和对象、付款方式、农户土地流转限制因素的统计分析,找出朝阳地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推动辽西北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中集体土地市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中,集体土地流转已势不可挡,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时机日趋成熟。为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必须维护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的完整性。在城镇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一样,其使用权也可以有偿转让,流转收益在村集体、地方政府、土地承包者三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村集体获得的收益必须用于社会保障;地方政府获得的收益必须用于农业投入。要正确处理集体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关系,把集体土地流转与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地流转机制王宏涛土地的流动和转移机制是农村市场体系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发展便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劳动力的流转和家庭类型的改变,要求劳动力与土地要素得到新的合理配置。但是,大量耕地游离农业、农民弃耕抛荒等现象的发生表明:当前的土地流转机制已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以物权对象的土地流转形式包括土地转让、继承和抵押等,即以土地使用权为对象的土地流转;以债权为对象的土地流转的典型形式有土地转包、土地租赁、土地入股等,即以土地经营权为对象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地权中使用权的流转,不是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只有这一内涵界定明确,才能保证各种交易行为合法且无所障碍,从而实现产权主体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市场型法流转模式设计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土地流转发展状况和传统土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农村土地市场型流转模式的内涵;分析了该模式的现实意义;设计了农村土地市场型流转模式的关键环节操作方法:成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确定土地流转基准价泼布土地流转信息、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后使用与保持监管等.并结合现实,提出了强化科学引导、严格规范中介行为、注重土地承包信息管理、加强流转后土地质量和用途管理等四个方面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土地用益物权流转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军民 《经济管理》2007,(20):83-86
土地用益物权的流转是土地权利变动的内在要求,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要求权利作相应变动的客观规律,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市场机制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构成土地用益物权合理流转的3大动力机制,正是这3种力量的作用,弥补了土地用益物权初始配置之不足,从而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对基于全国层面的土地发展权价值进行估算,并研究其土地发展权价值分布规律,运用理论模型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法估算全国31个省份的土地发展权价值。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同一种用途的土地发展权价值来说,绝对土地发展权价值大于相对土地发展权价值;(2)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跨区域流转时的土地发展权价值大于区域内部流转时的土地发展权价值;(3)各类型的土地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跨区域流转时,土地发展权价值的空间演化规律与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土地流转和不同土地流转方式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总体而言,参与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均有普遍的增收效果,对中低收入人群增收效果更明显,这将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二,进一步区分租入土地和租出土地这两种不同的参与土地流转方式后发现,土地流转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主要来自于租出土地,租入土地对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第三,租出土地所产生的缩小收入差距效应形成于农村人群参与土地流转后进入非农行业这一渠道。此外,参与土地流转后,东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和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果更显著,且主粮产区参与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抑制效果弱于非主粮产区。因此,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继续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并在此基础上切实保障流转权益,为其从事其他非农领域提供支持和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