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养殖水体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其组成也同样包括:消费者(鱼虾等养殖对象)、生产者(浮游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菌群)三大部分。传统水产养殖生产是片面强调消费者,主要关注鱼虾等养殖对象,虽然有部分养殖户在关注生产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藻相,但是绝大部分忽视分解者,即水体中菌相,从而导致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  相似文献   

2.
<正>"养鱼先养水",培养优质的养殖水体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育藻肥水是水产养殖中培养优质养殖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合理施肥,培育优良藻相,对整个养殖过程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重要作用。(1)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培育的优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白天能有效增加水体溶解氧。  相似文献   

3.
<正>四、"满水活"生物肥的使用技术目前,公司针对不同的养殖体系开发了系列"满水活"生物肥产品,其具体特点及使用方法如下:(一)"满水活"-A型、肥水先锋1、功能特点(1)本品根据混养池吃食性鱼类排放粪便和养殖水体投施畜禽粪便或化肥后来肥慢或不来肥、水质污染严重等特点,科学添加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促进浮游生物快速生长;(2)针对养殖水体水色不理想、藻相差的特点,科学添加速溶性的藻相调节元  相似文献   

4.
<正> 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池塘蔓生有害藻类可使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现将养殖池塘中易蔓生的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简介如下。1.豁藻危豁及防除1.1 水绵(spirogyra)、双星藻(zygnema)、转板藻(mougeotia)俗称青泥苔。多在春季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  相似文献   

5.
将“四季爽水产专用液养剂”定量施放在池塘养殖水体中后,定时检测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作为对照池塘的Ⅰ、Ⅲ和Ⅴ号池塘浮游植物的量为0.1 mg/L-0.2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1mg/L-0.2mg/L;而试验池塘中经过2次施放营养剂后,浮游植物的量上升为为0.4mg/L-0.6mg/L,浮游动物的量为 0.2mg/L-0.5mg/L。浮游植物中绿藻、蓝藻、甲藻和金藻的数量虽然在施放后数量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数量没有硅藻、裸藻和隐藻明显。3个试验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也较对照池塘有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将"解毒活水素"定量施放在池塘养殖水体中后,定时检测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作为对照池塘的Ⅰ、Ⅲ和Ⅴ号池塘浮游植物的量为0.1~0.2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1~0.2mg/L;而试验池塘中经过2次施放后,浮游植物的量上升为0.4~0.6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2~0.5mg/L。浮游植物中绿藻、蓝藻、甲藻和金藻的数量虽然在施肥后数量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数量没有硅藻、裸藻和隐藻明显。3个试验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也较对照池塘有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正一、蓝藻水华形成的原因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粪便、鱼类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藻水华。形成蓝藻水华的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以云斑状、带状在水面上漂浮,并有难闻的臭味,养殖户称之谓"老绿水"。在生长良好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一般应在100mg/L以内,而蓝藻塘的"肥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往  相似文献   

8.
<正>水产养殖用肥料从原来的使用常规肥料转变为现在的使用微生物渔肥替代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是肥水养鱼技术新的突破。微生物渔肥是通过对配方的优化组合和原材料的精挑细选,研发出的新一代水体育藻素产品。是根据不同养殖水体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以及养殖水体的藻相、菌相的平衡特征开展研究而开发的水产专用微生物肥,是目前市场上水产养殖新技术肥料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在水产养殖中黑水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恶劣水质。黑水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淹青使水质变黑,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过多使池塘水质变黑,藻相不平衡和倒藻等四种。黑色水质会降低水体中的溶氧,使水生动物免疫力下降,生长受阻,且极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如果不及时调控甚至会造成泛塘  相似文献   

10.
<正>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现将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介绍如下:一、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双星藻科的水绵)的总称。春季随水温的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时萌发,早期象毛发一  相似文献   

11.
<正>"消杀"模式的风险分析1.破坏养殖生态环境:"消杀"的结果是好坏(有益藻、有害藻、有益菌、有害菌)通杀,导致池塘生态循环"掉链",水体失去活性成为"死水"。定期或经常使用消毒剂、杀虫药、抗生素,药残沉积水底,容易变成"死底"。养殖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甚至危害养殖对象的健康。2.破坏水体氧源:池塘溶氧的70%来源于有益藻类的光合作用。"消杀"所  相似文献   

12.
<正> 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因此,现将养殖池塘中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简介如下。 一、害藻危害及防除 1.水绵、双星藻、转板藻(俗称青泥)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沉水性丝状植物。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能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  相似文献   

13.
<正>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现将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介绍如下:一、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双星藻科的水绵)的总称。春季随水温的上升,在池塘的浅水处开始萌发,早期像毛发一样附着在池底或者像网一样悬  相似文献   

14.
造成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和氨氮超标原因很简单:就是水体中的氮积累(比如投料和施肥、底泥释放等)速度高于水体中的氮消耗速度(比如水体藻和其他植物、微生物等吸收无机氮的生物不给力),又或者水体的溶解氧已经不能承受池塘水体中这么多氮的净化需求了(比如底泥和水体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微生物太多、耗氧量太大)等等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鱼种放养模式决定着采取不同水质管理技术措施,水质管理措施是围绕着主养鱼来进行。加强水质管理,创造良好水质环境,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有利于提高池塘载鱼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原来池塘放养模式主要以鲢、鳙鱼(肥水鱼)为主养鱼,搭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池塘中"肥水鱼"的产量约占池塘总产量的60%~80%。肥水养鱼主要围绕着"肥水鱼"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不断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7.
<正>引起池塘水体溶氧急剧减少发生泛塘事故具有多方面原因,现根据有关资料和生产实践,就发生泛塘的有关原因和防控、解救等方面知识整理成本文,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水体溶氧急剧减少的原因静水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主要是依靠空气中的氧气溶入和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溶入。在自然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龙虾养殖塘为什么要补钙?1.钙是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之一,它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缺乏钙元素的情况下,水体中藻类的繁殖速度会受到限制,产生肥水困难的现象,水色就会清瘦。2.钙是水产养殖对象自身的骨骼、鳞片、甲壳等组成的重要成分,小龙虾在缺钙的情况下会出现蜕壳时间延迟、硬壳速度减慢、蜕壳不遂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由于自然因素、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往往发生各种疾病,轻则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死亡,因此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科学调水保持池塘水质良好的菌相以及藻相是减少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因此科学调水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鱼四季施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池水施肥可培养浮游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对于培育鱼苗、鱼种以及鲢鱼、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养成尤其重要。池塘施肥可促进鱼类生长,是提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池塘水体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直接影响施肥效果,所以正确掌握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