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泥鳅养殖所需的苗种许多是人工捕捞的野生苗,由于化肥、农药、工业三废等污染,导致泥鳅野生资源锐减,野生苗种资源已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2016年笔者开展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现将技术总结如下。1泥鳅人工繁殖1.1亲鱼培育和挑选催产前30~40d,挑选3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黏液较多,无外伤,无畸形,并将雌雄鱼分池强化培育,饲料为豆粕、动物内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8%。成熟雄鱼要有明显的婚姻色,体色鲜艳,体  相似文献   

2.
<正>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养殖泥鳅的苗种,均是由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泥鳅苗种的问题,本文将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繁殖期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胸  相似文献   

4.
<正> 一、人工繁殖稻田养泥鳅要选用重约50克左右、无伤病、腹部肥大、肚皮灰白色的雌泥鳅,一般按1∶3比例配雌雄。先将雌雄体分养于两个瓷盆中,用纱布裹住鳅体,只露出尾部,在其背部注射合成激素(LRH)类似物。注射后8小时左右即开始发情,雌雄靠近,不多时便见雌鳅产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郧南区惠氏野生鱼养殖合作社在沙河乡苗种基地进行了池塘小网箱养殖泥鳅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下面把他们池塘小网箱养殖泥鳅的整个试验过程介绍如下,供大家借鉴参考。一、试验条件与方法1.1鳅苗来源泥鳅苗种均来自郧南区新河苗种繁育场,是用捕获得野生泥鳅经过半年的人工培育后,经过人工繁殖而获得的鳅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势头很快,出现了苗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利用鳅池繁育苗种有利可图。现将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养鳅专业户赵金忠利用鳅池培育泥鳅苗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种简单的稻田繁殖和养殖泥鳅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是一种身体较小的经济鱼类,因有特殊的辅助呼吸器官,能适应稻田等浅水环境中生长,采用简易的人工繁殖方法,可以利用塘堰进行泥鳅的人工催产和孵化工作,对一家一户的农民能做到泥鳅鱼苗的自给,从而保障稻田养殖泥鳅持续生产的需要。对稻田进行适当的改造,进行泥鳅成鱼养殖可以达到鱼稻双丰收。因此,大力开展稻田养殖泥鳅,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一、亲鱼选择与收集亲鳅可以两个方法收集,一是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孵化率达80%以上,而苗种出塘率却极低,很少超过50%。笔者探讨泥鳅苗种培育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以期获得更高的苗种出塘率。一、苗池准备鳅苗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  相似文献   

9.
《渔业致富指南》2014,(8):33-34
<正>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泥鳅育苗的经验教训,将影响泥鳅育苗成活率的这几个普遍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一、亲鳅选择及比例选择好亲鳅及比例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很多育苗企业正是因为亲鳅选择不当导致育苗失败或泥鳅苗种成活率低。可按下列标准选择亲鳅:1.外表无病无伤、行动敏捷、各鳍条完整;2.冬龄在3年以上;3.雌鳅肚子发红,雄鳅轻挤腹部可流出精液;4.雌雄比例1∶2左右。二、分池培育亲鳅人工催产前,必须对选好的亲鳅进行分池培育,以免提前产卵,从而导致苗  相似文献   

10.
<正>亲鱼是指性腺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通过强化培育可获得优良的泥鳅亲鱼,是泥鳅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整个亲鱼培育过程都应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而进行,是泥鳅人工繁殖中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亲鱼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增强,性腺发育良好,达到人工催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现就通过近年来对接于一农业科技示范结对户,依其切合生产实情成功实施泥鳅人繁苗种及培育管理工作实例作个梳理,供参考。一、调控人工繁殖的契合点在营造产卵适宜地环境条件下(如适温范围在水温达20℃以上),利用生物激素人工催情注射产已达性成熟亲鱼发生顺利的连锁反应,令其一次性全部或部分产空是开展人工繁殖的关键点之一;因而挑选成熟度好的亲鱼、适用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 泥鳅属淡水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它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坑凼、稻田中都能养殖,是发展农村家庭副业的一个门路。 泥鳅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5月中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其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相似文献   

13.
<正>一、湖北省泥鳅产业化现状(一)湖北省泥鳅繁养殖技术发展现状湖北省在2000年就有人开始从事泥鳅的零星养殖,由于当时泥鳅人工繁殖苗种技术不过关,没有人繁泥鳅苗种供应市场,养殖户主要是捕捞天然的泥鳅苗种养殖。同时,对泥鳅的食性研究不彻底,甚至还有误区,认为泥鳅是杂食性偏植物食性(而我们研究的结果是泥鳅属杂食性偏动物食性),  相似文献   

14.
泥鳅因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力强、饵料易得,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前景广阔。但是,泥鳅网箱养殖的成活率一致困扰很多泥鳅养殖户,加上泥鳅是弱势群体,天敌较多,提高成活率是现今泥鳅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养殖将提高网箱养泥鳅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一、苗种选择要成功养殖泥鳅,优质苗种是前提。在挑选泥鳅苗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①泥鳅苗种大小规格相当,体色新鲜,以4-6cm为宜。②无病虫害。泥鳅常见的4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苗种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相对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育泥鳅苗种的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购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利润空间大的特点。采用人工繁育苗种可以解决当前生产中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存在的苗种供应无法保障、成活率低等问题。一、催产孵化1.成熟亲本的选择亲本应选用体形端正、健壮、无病、无伤、体表黏液多,体色正常的泥鳅,体长15~20cm,体重30~50g。雌泥鳅的腹部膨大,有弹性,将其肚皮向上,颜色微红,有透明感,用手抚摸,肋骨明显繁殖季节用手轻挤腹部有卵粒流出,怀卵量因亲本  相似文献   

17.
正泥鳅养殖在闽西北山区将乐县近年来迅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相继在黄潭祖教、南口蛟湖、古镛桃村等地发展连片池塘养殖泥鳅,养殖的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大泥鳅等,蛟湖百亩养鳅点开展泥鳅人工繁殖育苗供自养有余外  相似文献   

18.
<正>7月7日早晨,200万尾泥鳅寸片苗种,从嘉鱼县潘家湾镇复兴洲村泥鳅繁育基地打包装运,远赴湖南澧县安家落户。这是该县首次对外输送泥鳅苗种,也是水产养殖户杜显和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首次攻克泥鳅"寸片死"难关,取得鳅苗繁育成功的标志。基地负责人杜显和介绍经验时说:"泥鳅‘寸片死’不是发生在鳅苗体长3cm左右,而是发生在体长1cm左右,此时鳅苗体色正处于由黑色转为黄色阶  相似文献   

19.
<正>一、流水健康养鳅技术(一)网栏流水养鳅选择水源丰富、水流不断、场地狭窄的溪流、河沟,可利用起来养泥鳅。方法是在上、下设网或栅栏;或者用网或栅栏围圈起来。水流通过,但又防止泥鳅逃跑。  相似文献   

20.
<正>开展的泥鳅人工繁育技术。该技术无需建设孵化设施,无需培育泥鳅亲本,繁育的苗种可直接投入到稻田中进行养殖,无需长距离运输,苗种成活率高。它与苗种场的泥鳅人工繁育相比具有投入少、易操作、成活率高等特点。同时,按每亩稻田产100kg成品鳅计算,需投鳅苗20kg,需成本1000元,在实施稻田泥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