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动物病害频发,渔用杀虫药物的投入使用也较为频繁,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疗效,盲目加大药物使用浓度,从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死亡或中毒的药害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在养殖水体使用杀虫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把握药物的安全使用浓度。一、看对象不同养殖品种对不同药物敏感度不同,选择杀虫药时,既要对寄生虫有杀灭效果,又要对养殖品种安全。1.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百虫、辛  相似文献   

2.
所谓“绿色渔药”,是指安全无害的渔用药品,这种药是农业科学、环保科学、营养科学、卫生科学等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利用天然药、自然药和有益生物种群,采用现代先进制药技术,用于鱼虾贝等养殖动物所患疾病的防治和改善水产动物所处环境的药物通称为“绿色渔药”。其作用特点是:①不破坏水产动物的生态平衡;②不会产生药物残留;③防治效果较好;④既能防治疾病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渔用疫苗、天然中草药制剂、微生物制剂以及生物渔药等。一、渔用疫苗渔用疫苗是目前预防水产养殖暴发性流行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细菌…  相似文献   

3.
<正>七、渔药临床药效学临床使用的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机体所产生的作用,属渔药临床药效学范畴。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属渔药药代动力学范畴。(一)渔药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临床药效学研究目的为临床筛选疗效高、毒性小的药物,避免毒副作用,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药物按照其应用范围,可分为人用药物、兽用药物和农药。兽药是指用于诊断、治疗、缓解或预防畜、禽、水产养殖动  相似文献   

4.
5解决水产用兽筠问题的途径 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病害在水产养殖动物中的流行与危害,依靠药物防治疾病依然是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对策之一。只要能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做到正确地选择药物和科学地使用药物,就可以做到安全用药并有效地避免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又如“猛药能治病”。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许多业者在决定水产用兽药的剂量时,大多不会按照其药物的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用药,而是习惯于采用超剂量用药方式用药。有些养殖业者判定杀虫药物使用效果的标准,就是看用药后所饲养的水产动物是否会出现躁动不安,甚至跃出水面现象,即养殖动物如果不被药物刺激到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就认为不是好药或者是用药剂量还不足。其实,  相似文献   

6.
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然而大量使用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及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等问题日益凸显。肉鸡产业是我国第二大肉类产业,深受药残的困扰,兽药减量对肉鸡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9省334个养殖户调研数据,分析了肉鸡养殖中科学用药、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三种主要减药措施的现状,并采用贝叶斯信度网络模型探讨了药物投入及减药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最终筛选出了较适宜或最佳的减药措施及措施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肉鸡养殖科学用药水平明显偏低,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水平相对较高,但与期望最优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科学用药、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水平与药物投入水平存在弱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了减药路径优化的可能性;(3)药物投入及科学用药、生物安全、动物福利分别处于最高水平时,技术和经济效果均可达到良好状态,但技术和经济效果的期望最优状态需通过三种减药措施的组合实施才能达到;(4)在药物投入处于低和最低水平,且保证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处于最高水平的理想状态下,减药路径组合应为“科学用药(低)—生物安全(高)—动物福利(高)”的状态,即减药路径重在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和动物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安全用药是鱼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用药季节、不同的池塘环境与药物不同的理化性质及其含量选择不同的药物对水产养殖品种发生的疾病进行防治。为做到安全施用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将药物的安全使用事项总结如下。1.养殖品种的药敏性。不同的水产养  相似文献   

8.
<正>二、水产养殖动物生物学特性对药效的影响(一)水产养殖动物生理机理因素对药效的影响1.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类群对药效的影响水产养殖动物品种繁多,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从软体类、甲壳类、鱼类,到两栖类、爬行类等,解剖、生理特点各异,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往往有很大的差异。(1)鱼类多数药物对各种鱼类一般具类似作用,但由于生理机能、生化特点以及进化程度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有可能存  相似文献   

9.
<正>又如,有些人相信所谓的"猛药能治病"。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许多业者在决定渔药的剂量时,大多不会按照其药物的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用药,而是习惯于采用超剂量用药方式用药。有些养殖业者判定杀虫药物使用效果的标准,就是看用药后所饲养的水产动物是否会出现躁动不安,甚至跃出水面现象,即养殖动物如果不被药物刺激到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就认为不是好药或者是用药剂量还不足。其实,当水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后,水产养殖生产者急于控制疾病的蔓延和高效治疗疾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的清塘药塘工作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关系一年养殖的成败和效益,因而掌握其方法至关重要。清塘应在修整池塘结束后、鱼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即用各种药物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清塘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根据各地特点选择应用。这里介绍一些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养殖业发展很快,迅速成为养殖大国,但却不能成为养殖经济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产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而在卫生安全方面,耐药菌株出现和药物残留问题尤其突出,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消费者身体健康。由此可见,严格控制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正6避免滥用药物的基本对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病害的流行与危害,药物防治依然是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对策之一。但是,只有水产行业主管部门、水产科技人员和养殖业者共同努力,完成下列工作,才有可能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做到正确地选择药物和科学地使用药物,做到安全用药并有效地避免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和致病菌耐药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正>3解决水产用兽药抗菌药问题的对策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病害在水生养殖动物中的流行与危害,依靠药物防治疾病依然是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对策之一。只要能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做到正确地选择药物和科学地使用药物,就可以做到安全用药并有效地避免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的出现。3.1重视基础研究国家水产行业主管部门不能因为出现了水产品中某种药物残留问题,而就对这种药物采取一禁了之的措施。而是要制定一个较为系统而相对长期的研究计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我国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体内存在药物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养殖过程、养殖主体、水域环境、水生物品种、储存运输等多种因素,药物滥用则是造成水产品食用安全的根本因素。本文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中滥用药物的原因分析,有的放矢地拟定应对之策和改进良方,以期能严格控制药物使用,科普水产动物药物使用的方法和标准,提高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我国水产养殖中滥用药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从养殖生产现场发现,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业者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本文简要介绍渔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通常都需要采用各种消毒剂对养殖水体和工具,养殖动物的苗种、饵料以及食场等进行消毒处理(即水产养过程中“四消”)。消毒的目的就在于消灭各种有害微生物,为水产养殖动物营造出卫生而又安全的生活环境。理想的水产养殖用消毒剂应该具有用量少、消毒效果好、不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和作用后无有害残留物生成等特点。而在现有的众多的消毒剂中,只有二氧化氯(ClO_2)具备这些特点,是特别适合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消毒剂,已经逐渐成为水产养  相似文献   

17.
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人员,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人员,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用虾蟹康给鱼类鲜活饵料和饲料消毒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鲜无污染的饵科和饲料是生产出安全和优质水产品的重要条件。无数的实践经验证明,如果用腐败或者受到污染的饵料和饲料喂养水产养殖动物,就必然会危及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安全。因此,长期以来,对饵料和饲料的消毒被我国广大渔民作为水产养殖中“四消”原则中的内容之一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普遍应用。过去用于鱼类饵料和饲料消毒的药物主要是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现在已经证明氯  相似文献   

20.
<正>药物防治、生态防治、免疫防治是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控制的三大主要方法。其中,药物防治最为简单、实用,也容易被养殖者所接受。在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过程中,为保证药物防治"安全"、"有效",必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